主题:【原创】魏延退兵疑问详析 -- 凌云雕龙

共:💬22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仁兄的见解令我茅塞顿开

我的观点还是比较感性的,没有仁兄论证的这么好

我感觉三人阴谋论的说法不是很确切,当时在军中,执掌主要权力的除了魏延外,就是这三个人。如果要暗算魏延的话,主谋肯定是杨仪没有错,但是费文长即使参加也应该是被蒙蔽的,因为从他之后能够执掌蜀国权柄十余年来看,他的人缘和政治道德都是很好的,应该不会主动卷入阴谋中,魏延的家属的死后安排估计同他跟后主的介绍有关。姜维可能知道内情,也可能不知道,但是从他自己的心理角度来看,搞掉魏延对他有利无害,论军中的资历和战功,魏延都比他有优势,而且姜维还是一个降将,在蜀国没有根基,如果魏延不死的话,他不知道要熬多少年才能够出头,因此杨仪如果真的找他商量的话,姜维是很有可能答应的,看看后来他为了获得北伐的权力,派死士暗杀费文长就可以看出他的枭雄性格。结果魏延果然中了联手暗算,关键是杨仪自己没有什么品德,到手的最高权力最后还是丢掉了。

另外,从诸葛亮安排费文长来调解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来看,至少孔明心目中是把后主当成傀儡的,如果魏延和杨仪有争执的话,后主下份正式诏书是可以起到缓解作用的,但是诸葛亮的做法更多的是让诸位将领对他个人感恩而不是对后主感恩,因此这样市恩于人的做法他不愿意假手后主完成。由此后主心中的诸葛亮不免有霍光和张居正的影子。还好他不是明神宗一样的人物,没有在诸葛亮死后就翻案。

史学家常把曹操和诸葛亮并称为三国时期的两位法家,但是我认为曹操更高明,作为庶族地主出身的曹操,对于打击大的豪强方面做的相当严格,魏志中的不少列传都是关于这方面官员的记载。这种做法使得庶族地主能够有更多的出人头地的机会,曹操的唯才是举和打击虚名浮华之士的做法都对于当时的在野士人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这也就难怪曹操能够谋臣如云,猛将如雨。而诸葛亮的法家政策更多的是对下的,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并不是非常严格,对于法正的乱杀人,诸葛亮能治而不治,对于魏延和杨仪的恶劣的人际关系能束缚而不束缚,并置之于高位,不仅其他将领容易产生不满,而且对于两个人的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设若孟德若在,定然两人一并降职以示警告。从杨仪最后足踩魏延首级来看,杨对魏之怨毒并非一日之寒,然以诸葛亮之明断而不能决,固有魏延之反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