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国秘书 -- 同人于野
老兄如何界定,什么是体制内,什么是体制外?是任政府职务算体制内,任其他职务算体制外吗?
我的个人看法,无论中美是什么样的做法,保证体制的运转正常进行是根本目的。但中美两国的体制有太大区别,美国的体制内、体制外,与中国的同样名词却不是同样的含义。无论中美,你进入了政府体制,便在体制内了,并不会因为你将来弃政从商而使你和这个体制互施的影响消失。体制内的绝对人数一定是增大。至于比例,我的感觉是,老兄把进入美国体制内的原体制外人,还是当作体制外来看;而将进入中国体制内的官员,很快就都打上了体制内的永久烙印。所以得出中国文官群体体制内人员比例越来越大的结论,不奇怪了。
两国体制区别还是太大了。对台面上的“官”,美国选的是会说话的,具体的事情是下面多年不换的事务官员来做;中国是任命的能做事的官,但他做事的考核与评价主要是由更高人士决定。朱棣文是奥巴马提名获任的,他任能源部部长之前是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主任。说他不是体制内的也不合适。奥巴马选择这位华裔部长而不是其他人,营造一个团结政府的形象怕是更多的考虑。中国这边,也有不少类似做秀,但给你一个重要职务时,更多的决定因素,在于你之前类似岗位或职务上的成果如何、水平怎样。你怎么使得别人相信你有能力胜任目前的岗位?在中国,你得胜任一个同级职务,或是在低一级岗位表现出色,才能进入候选名单。万钢从同济大学校长到科技部部长,他拥有主政一个与科技工作联系紧密的大单位的经历才是关键所在。而在选举制国家,你只要能说服大众相信你能够胜任将来的职务就可以了。比较美国,土共这里用人的小心,虽然显得有时迂腐,却能保证在最高位置上的那些人,确实能力出众才可能坐到这个位置。当然,土共这里,时间长了,要提防流水线效应。历史上,有几次这方面的尝试。造反派踢开党委闹革命、打倒阎王殿、取消公检法;工人农民直接担任国家领导人;老中青三结合;1980年代大规模的破格提升,等等等等。效果不好说。这些包括老兄说的,都得两看。土共这里,一切都在体制中,不管做到哪个单位团体的管理者,都可能正式进入体制内。勉强算体制外的,可能只是各类私营机构了。
关于李长春搞宣传、贾庆林搞统战,恰恰在于,宣传与统战工作,是作为党务主管官员份内应管事务之一。但两人又并非专业宣传或统战人士,如果套用体制内、体制外的概念,我能不能说,这可以当作宣传或统战“体制外”官员,作为对“体制内”的新鲜血液来看呢?
另外,俺虽然对团派干部有些看法,老兄括号里的话,却不敢认同。团历来是作为党后备干部的培养基地。但某些位置级别定的过高,从而成为颇值得投机一试的地方。去干共青团的大学生,脑子不但不可能坏,反而很可能是脑筋强到很功利能钻营的地步。其他的话,就不在这里说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秘书和秘书不一样 2 猫元帅 字166 2009-08-09 18:16:03
🙂秘书争论的关键 25 同人于野 字1445 2009-08-09 12:45:42
🙂中国官场的进入、退出成本都极高 5 也要崛起 字456 2009-08-09 19:07:03
🙂前两个问题
🙂【讨论】纯属灌水 地球人在中国 字13 2009-08-15 07:14:53
🙂老实说 俺真有点不太相信 1 q42474112 字552 2009-08-14 07: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