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讨论】清朝前期的财赋手段 -- 任爱杰

共:💬31 🌺18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生产力的变化往往和生产关系不同步。换言之,经济基础不一定决定上层建筑。相反的例子也充斥于史料之中。

这两者按照传统理论也是不同步的。“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363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以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原来的、业已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生产关系。

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值得注意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发生,它必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在阶级社会中就表现为阶级斗争。

而既然是阶级斗争,并不是说新兴阶级,新制度就一定能马上战胜旧阶级,旧制度,就不能有反复。事实上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反复的例子。尤其是生产力在大乱后回落,旧有的生产关系反而更适合跌落的生产力。

而这一点在欧亚大部分表现得特别明显。欧亚大部分都是易于征服的地方。不论是中国、印度、阿拉伯,西亚还是中东欧都经历了反复的战乱。而生产力的积累往往就被这类战乱所打断。于是大乱之后,旧的生产关系反而能更快得恢复生产。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佃农生产比奴隶生产更能刺激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生产欲望,从而提高产量。但是在大乱之后,往往贫民欲为佃农而不可得。这时欲取天下者治屯田,收取产出的一半到六七成。而屯田的农民事实上依附于土地,成为农奴。这里看似是从封建地主退化到了奴隶制度。但在天下大乱之时,人们求的首先是稳定和温饱,而不是“包产到户”。于是这时候屯田制就成了最适合当时情况的制度。等到天下一统,生产力提高,人民就不满足于仅仅喂饱肚子,这时屯田制就不合时宜,不是统治者自己废除,就逐步演变为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明朝的军屯卫所的演变其实就是如此。

也就是说,这里也是个“适者生存”的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