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二战日军步兵战术 (一) -- a618
这一节本想专写步兵班的战法,后来发现有点困难:日军常规战术中较少以班(日人叫作分队)为独立单元作战,其最小战役执行建排小队(就是排).所以,日军步兵班战术是其小队战术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与其装备密切相关.既然不好分,索兴一勺烩了,结果整体结构有点乱.
日本步兵小队(排)也有甲乙丙三种常见编制.甲种为加强编制,辖三个步兵班及一个掷弹步兵班,小队长及其助理;步兵班配轻机枪一挺,其余均为步枪手,其中一人常会加配一具10式掷弹筒,共十五人; 掷弹班有三具89式掷弹筒,每具掷弹筒应有正付射手各一名,其余皆为步枪兵. 甲种小队应有62人. 乙种为标准编制,与甲种编制的唯一区别在于其每班只有十三人,故乙种小队应有54人.
日军步兵班战法源于西方步兵班战法.本来这个战法的特点是发挥机枪火力.简单讲来就是先用机枪压制,用步兵将敌人从掩体中赶出来,再用机枪把敌人放倒.到了日本人这里就变了味道. 打法的前两步不变,但在第三步上,日军则强调用步机枪共同杀伤敌人,而且偏重步枪. 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节省弹药及减小对机枪的依赖.另一个就是发挥步枪的优势.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国资源及后勤能力有限,再就是日军班用机枪有性能缺陷.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制式机枪主要有三种: 11型,96型和99型. 11(即歪把子)机枪是改进法国的Hotchkiss M1909而来的.射速550发/分,射程1500m, 用6.5x50mm日军步枪制式弹.这个枪的原设计有个致命的缺点-遇泥土灰尘必定卡壳. 也就是说遇上这种机枪, 只须胡乱用小型爆炸物在其周围引爆,不必伤及人枪,只须把泥沙尘土掀到枪上, 敌机枪十有八九会哑火片刻. 没有爆炸物时,机步枪集火射击打出的沙尘也成. 也幸亏如此,我抗战军民避免了多次灭顶之灾. 96和99型都是在11型基础上改的.96型改进主因之一就是为解决沙尘卡壳问题.却又引来了其它问题-此枪采用枪弹润滑,火药燃烬及灰尘易在枪机处积累,从而卡壳. 也就是说,这个枪虽不大容易立即被掀来的沙土卡住,却常常打上几百发自已就卡住了. 99型改进是将弹径加大为7.7x58mm,这个原本是92重机枪弹,不能用于日军的制式步枪. 在一个步兵班中,机步枪弹口径不合,是个很大的缺点. 99式与96式除弹径外几乎完全一样,优缺点也就完全相同.不过这个99型机枪出现的很晚,影响有限,不必另论.总体说来,日军班用机枪的主要缺陷有:
1)容易卡膛,不甚可靠
2)枪弹口径偏小,侵彻力低下. 6.5mm口径弹打人可以,打掩护物就不够劲. 一百多米的距离上一千发子弹打不烂一个普通沙垒. 作为压制火器,这个机枪威力偏低.
3)后座力大,非训练有素的射手很难打得好
4)11式机枪弹鼓在一侧,整枪重心不正.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射手,长时间射击也会非常疲劳.
日本的制式步枪,也就是三八式,却很有几个长处. 最主要的就是其弹道非常稳定,这个是源于其原型德国毛瑟枪的优点. 三八枪6.5x50mm弹比德造G98的7.92x57mm子弹小,但其膛速比毛瑟要高.这就使38枪在射击精度及射程上都不输于G98. 同时由于子弹小,大大地增加了日军单兵携弹量. 这个是鬼子兵连续作战能很强悍的一个重要基础.
既然机枪不够可靠,而且还要消费大量的资源去制造及供给,发挥步枪上的优势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日军基础训练科目. 日本人步枪射击训练很有其民族特点. 虽然其基础训练有统一纲目,但其时日本盛行"下克上",新兵转入连排级协同战术训练时,大都加入该部队老兵们的"私货". 这些私货练起来都很苦,但非常实用. 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枪长瞄,打夜间100公尺外香火头,避弹奔跑及针对避弹奔跑的射击方法,狙击与反狙击术,突发情况下防守与反击等.经过这些训练,二战前期的鬼子兵多数人都有现代狙击兵射击水平,当然这是在同等装备条件下的比较.
为进一步加强步枪兵的远程压制能力,日军从1937年开始,列装97式狙击步枪.这个枪就是从批量的38枪优选后,改装97枪栓及一个2.5倍光学瞄准镜,没有消声器. 由于优选及配制枪栓,97枪在二战中前期的精度好过普通38枪.到了二战后期,日本因为资源限制而普遍粗制滥造,质量上就没了保证.这种枪在中国战区上常常装备到中队一级的,但从未听说装备给任何伪军部队.在太平洋及东南亚战区,则装备到了小队一级.
同时,针对38枪弱点,主要就是常说的38枪侵彻力差,经常是清洁的贯穿伤的问题,也做了弥补.许多活下来的二战老兵都有38枪杀伤力差的说法. 大家似乎很少主动提及一种38枪的凶弹:炸子儿.日本军队二战中大量使用炸子以加强标准38枪弹杀伤力.38枪有两种制式炸子:燃爆弹及汞爆弹. 前者与普通弹一样,只是在弹头根部有个红环,这里简称红弹. 汞爆弹不同,其弹头无尖,是平台形状,根部有个紫环,简称紫弹. 美国人曾做过实验,紫弹在任何距离上打中1/8"高强度铝合金板,可炸出一个3"直径的大洞.红弹打中后炸出的洞稍小,但有很强的燃烧力. 战斗中被这样的子弹打中后,死状极惨.活下来也是100%致残.不愿想起战友牺牲时的惨烈,或许是老人们不愿提及炸子的原因吧. 这个炸子是有违国际公约的, 盟军方面的记载印证了老人们的叙述,但末见过日本文献. 或许日文好的河友可以帮忙查查.
日军同时考虑到了反压制火力:在步兵班内配10式掷弹筒,可精确打击200公尺以内敌压制火力点.一般日军小队配置的三具掷弹筒中至少有一具是89式,可打击700公尺内目标.日人掷弹筒使用可谓训练有素,虽没有赵顺章式奇才,但多数老鬼子二发夹叉后都能于第三发直接命中目标.
武士道崇尚进攻.其步兵班排的战术是以攻击为根本的,很强调部队在行进间展开接敌的速度和方法.日军步兵班级战术多是从600--400米之间某点(LOD: Line Of Departue)开始的.步兵班在LOD集结分组,补充弹箹,明确攻击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确定各组阶段性掩蔽点等战术要领.然后分组展开,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即向第一个掩蔽点机动.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如此循环.全班应于200米处略停,展开全班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敌人火力点,及兵力密集的阵地.同时利用烟幕弹,曵光弹(夜间战斗)为日军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标.在这里,一般应有两轮打击,第一轮是面打击,消除全部当面火力.然后集中打击一侧以造成守军配置不均而被迫机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消灭机动中的守军力量,为最后攻击做准备. 在炮火准备尾声,步兵上刺刀匍匐前进,炮火停止后,展开全部压制火力掩护攻击中步兵. 步兵应于100米左右转为全速冲击.
这是教科书版但很全面的战斗方式.实际战斗中会有许多走样版本.但却是鬼子在明确对面有坚决防衘之后,屡屡采用的攻击术. 一个优秀的日军基层指挥官可以让成百上千人倒在他这几十个鬼子的攻击中. 在这个战术中,鬼子在面对坚强防衘逐步逼近,利用机动能力及火力上的优势大量杀伤守军. 许多久经沙场国共老兵都自已有效射程外被鬼子射杀.当鬼子推进到200米左右时,其火力精度强均迟到顶峰,守军将承受炮火,伤亡,心理等多方面冲击. 这就是抗战初期,一小队鬼子依托其配置的优势火力,屡屡击溃我营团级防衔的一个主因.鬼子打仗鬼得很!
现在电视剧那样,一开始就端着枪,扎着堆儿直挺挺地冲过来. 那个就不叫鬼子,充其量一群野猪. 杀鬼子之所以是英雄,就因为鬼子的凶狠和难杀.把鬼子弄得象猪一样,岂不是说我们前辈英烈只是一群屠户吗?
老A百般不解,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对此无动于衷. 我们总呼珍视那一段不堪的历史,怎么就没人关心我们为什么会不堪,我们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 为颜面或其它原因而掩盖历史真相,受害最深的就是我们自已及下一代.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挑挑错 11 笑吟 字1088 2009-09-27 07:40:42
🙂这"下克上"影响可以一个双面刃 coo 字182 2009-09-27 00:11:31
🙂向以粗陋武器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先烈致敬!!! 1 笑柄 字38 2009-09-22 09:46:40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四)
😥唉,硬伤越来越多 4 笑吟 字238 2009-09-21 09:22:12
🙂真是鬼吹。。。。 13 飞马 字1018 2009-09-21 05:53:21
🙂国民党军的战术太死板了,失败了找理由,是怨敌人 沧溟之水 字12 2009-09-25 06:43:56
🙂更何况红裤衩们早期被苏军 an7429 字64 2009-09-22 07: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