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二战日军步兵战术 (一) -- a618

共:💬300 🌺907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 (一)

    当前有许多热播的影视节目描述战争故事,穿插了许多战斗场面。这些战斗场景是作为全剧亮点编排的,其摄制成本也是高于一般戏份,但实际上多为戏中最大的败笔。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编导人员缺乏最基本的军事及历史常识。

    例如《亮剑》的开场戏: 曰军一个联队合击我军李云龙一个团,战斗起始于我军依壕坚守,日军攻击。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剧导开始恶搞。他先让我军参谋人员盛赞日军最高指挥官军事教育背景,然后让日军未经炮火准备, 甚至还没有设置压制火力,就发动步兵密集队形的冲锋。李团长一声令下,我军长短枪一齐开火,百米开外的日军被打得人仰马翻。类似的场景几乎可以在绝大多数抗战剧中见到。这是对我军前辈英烈们的污蔑,也是对历史无知的歪曲,因为人们会讲同这么烂的军队打,还搞出八年抗战,我们的父辈可真够无能的。

    照这样的打法,冲来百十来个小鬼子根本不够李团填牙缝的,而且这样的冲击搞上三五次,双方兵力对比会反转,介时谁消灭谁都很难讲,这样算来一个联队千余鬼子敢合击李团简直是军事恶搞。然而所有知道抗战史及我军军史的人都知道, 如果我八路军一个团被日军一个大队(1/3个联队)缠住就十分危险; 被一个联队合击, 损失过半就是个很好的结局了。为什么会这样? 这与敌我装备、单兵技战术及战术指挥水平有关。

    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个主力团应有轻机十挺,重机一至三挺,轻迫一至五门,平射炮(山步炮)一至二门.但是炮弹奇缺, 一般所有口径炮弹总数不会过百。重机枪配弹不会多于六百,轻机枪配弹不会多于五百;而步枪配弹不会多于三十。土八路的团编制从人数上讲比较乱, 少至八百, 多至五仟都称一团。一般主力团都在二千五至三仟左右。但其中许多人的火器太差, 不能算火力; 这些人的作用是分散敌人火力及白刃战。

    李云龙团是个军分区主力团,应配轻机九至十二挺;重机一;轻迫一至五门.配发常备弹药大约为主力团之1/3至2/3强。全团总兵力应在一千二至二千左右。

    日本驻华派遣军每联队(驻地军)辖一个联队司令部,一个联直(110人),一个炮排(两门92山),一个重机连(92重机十二挺),一个运输排(四辆中卡),以及四个步兵中队。每个中队辖三个小队,每小队辖三个班,每班步兵九.轻机一,掷弹筒一.通常每中队另加有一门轻迫或重机.由于日军控制了战区交通线,故而没有弹箹限量。日军步兵携弹在50至200之间。低于20则可再行补给。日军一个联队的火力超出我军三至伍倍.考虑装备因素,抗战前半期日军单兵战力比红军老兵略强,较之一般八路军平均水平则高很多.一个日军联队战力大体相当于两个师(6个团).

    日军攻坚战法效法西方而超越英美(至少在1943年底以前如此).讲究侧翼攻击.联队攻击时,一般先以一个中队抵近佯攻,引诱敌人暴露其火力支撑桌及兵力配置,同时以一中队实施侧翼过回。一旦迂回中队(一般加强有多挺重机及轻重迫)到位.联队以重炮进行火力准备, 然后发起攻击.攻击中队应呈楔形推进, 从四百米外开始, 交替掩护前进。由于三八步枪射程远,精度高,加之日军步兵出色的射击技术,经常能于攻击行进中大量杀伤试图向日军射击的中国官兵. 而且对于已经疲于应付正面进攻的守军, 日军侧翼火力加入会使情况急剧恶化,从而引发守军全线崩溃.日军迂回部队还常常抽出多亇小股部队再行迂回至守军撤退路线上, 对溃退之军进行突袭, 更是屡收奇效. 由于这些日军不是从正面攻击部队中出发,其突袭时间无从估量, 张自忠等多位国军将领均是倒在这种阴狠的突袭中.

    对付这个战术的方法有二:一为积极防衘,一为防守反击。积极防衘的重奌在于消除敌人侧翼威胁, 迫便敌人在我防衔正面攻击, 从而予敌以最大杀伤. 防守反击重点在打破敌人合击态势,常见于突围及扮猪吞虎之战例. 亮剑剧首战斗中,李云龙部突围是典型的防守反击。片中李云龙所言‘仗打到这份上, 我就只会进攻了’切中要害。

    具体打法应为分三步,第一步是准确地算出敌人迂回部队出发之时间,在敌迂回部队行至半途,迅速作后撤状,引诱敌正面部队提前转入强攻;第二步放敌正面攻击部队接近我军,再以迅猛动作将攻击之敌击溃;第三步对溃退之敌衔尾猛追,以造成敌人更大的混乱,然后迅速转身脱离战场。

    这里面又有许多小伎俩可以用来制造混乱,不再一一缀述。

    关键词(Tags): #步兵#战术通宝推:华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友情赞助一个图文版:现代步兵战术中,火力到底有多重要?

      先赞美楼主,早点没有看到楼主好文。找到一篇步兵战术的小文,和楼主不谋而合。也感谢图片提供者党疼国爱王兆山。以下为正文

      在上大学之前,一直困惑于步兵是怎么在冲锋中活下来的:现代武器这么先进,机枪稍微一扫,对面的人起码要死一半;炮弹再一炸,附近几十米的人都得挂;更何况还有飞机这么个大杀器,扔下一颗燃烧弹,附近的人都得被烧死。现代战争步兵还这么冲锋,敌人没消灭多少,自己倒先死伤惨重了。

      一、战场是很危险的

      后来,我终于发现这是因为我以前看过的战争片太不求是了,打仗一拥而上,从来不需要战术,主角们只要足够英勇,子弹就会绕着他们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在实际战斗中,可能你只是稍微抬一下头,下一秒钟子弹就会准确地找到你的脑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稍微露出掩护物一点,立马就被击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友指出错误:图三图四黄圈那哥们不是建筑里的机枪组打的,而是街尽头楼梯上的狙击手打的??然后狙击手被图六的shifty打掉,后者遭到了机枪组的压制报复(张手大叫颇具喜感??不过他活到了战后 )

      所以,顶着敌人的子弹,直挺挺地冲锋绝对是大忌。

      二、想安全就得靠”压制”

      真实战斗中,进攻一方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地干扰敌方的射击,而这就是战术中所谓的”压制“。

      最常见的压制就是运用自己的火力,向敌人射击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让敌人在你的火力下只有躲的份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根本不敢还击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火力、压制与运动三者的关系

      很显然,进攻方要减少损失,必须要尽可能动用地自己的武器进行射击,保证敌方的火力被压制,然后才可以暂时脱离掩护物体,在战场上运动。关于这一点,最教科书的方法就是”敌火下的交替跃进”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中步骤1(红色区域内):1组以火力压制敌人,掩护2组向敌人方向运动;

      步骤2(蓝色区域内):改由2组以火力压制敌人,掩护1组向敌人方向运动;

      步骤3(黄色区域内):改由1组以火力压制敌人,掩护2组向敌人方向运动;

      依此类推……

      而随着进攻方越来越接近目标,其所能发挥出的火力也越来越强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图来自《战斗圣经》

      从这个典型进攻模式可以看出火力压制运动三者的关系:以火力造成压制,以压制保障运动,以运动保证火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正面压制,侧后迂回

      当然,以上只是训练中的一种典型模式而已,实战中为了尽快消灭敌人的火力点,都会尽量以部分人员在正面压制敌火力,称为”火力组”;以另一部分人从侧后(一般是敌人的薄弱部位)迂回进攻,称为”突击组”;而不会浪费时间让两组人频繁地交换角色。

      下图中射击支援队(火力组)以火力压制住碉堡内的守敌,掩护机动队(突击组)迂回至敌人的射角之外(因射击孔的限制而射击不到的区域),对敌碉堡发动攻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图来自《战斗圣经》

      下图中装甲车停在高地背敌一侧,只露出炮塔,以火力压制守敌;步兵则从左侧迂回,通过敌人不易观察到的树林,向敌阵地发起攻击。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图来自《美军野战条令——机械化步兵排和班(1977.09)》

      火力组的射击,除了达到压制效果外,经常还能吸引住敌人的注意力(这就是所谓的”牵制);这也使得突击组可以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接近,达成偷袭的效果。

      如《兄弟连》第2集,E连奇袭德军炮阵地的行动中,为了消灭德军机枪阵地,连长温斯特带着机枪手,吸引住了德军机枪的注意;同时,康普顿等3人从侧后接近德军机枪阵地。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军只顾着还击正面的美军,丝毫没注意到侧面树丛里的威胁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侧后偷袭的康普顿等3人,向德军机枪阵地投掷手雷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军机枪组被消灭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这种”正面牵制,侧后偷袭”的战术正是E连在战前演练过的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五、火力不足怎么办

      如果火力远远劣于敌人,根本压制不住敌方的射击,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等晚上敌人都睡着了,或是在他们看美女看得目不转睛的时候,从背后悄悄地抹了他们的脖子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是,这样的敌人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办法好像只有一个:让不怕死的人用肉体吸引敌人的火力。

      如《拯救大兵瑞恩》开头的抢滩战斗中,虽然上尉之前已经安排了10余名步枪手、至少1名轻机枪手(莱宾)不停地向德军机枪阵地射击,但是并没有起到什么压制的作用,德军机枪还在不受影响地继续射击。

      为了让狙击手杰克森能安全运动到敌人的射击死角——弹坑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尉米勒把自己整个人都暴露在了德军机枪的火力之下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军机枪手的注意力被上尉吸引,没有注意到狙击手的运动,直到附近的观察员拍了他的脑袋,并用手给他指示了目标之后,才转移火力。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军机枪向狙击手射击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是匆忙之下来不及瞄准,子弹打在了狙击手身后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狙击手成功地滚身进入了弹坑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入了安全位置的狙击手杰克森,从容地使出了会心一击,直接把德军机枪工事打爆,德军机枪手掉下斜坡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于上尉刚才的行动,麦克中士替上尉的妈妈表示担心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把德军机枪阵地干掉,却不费太大代价的原因是:

      1.美军运气实在逆天,说好的狙击步枪竟然打出了火箭筒的效果;

      2.德军打枪打得太顺手了,一时忘了还有手榴弹可以用,否则美军狙击手怎么能这么从容地瞄准。

      网友指出:”我记得进攻d1的时候是狙击手跑到弹坑里把一个要扔手榴弹的德军狙了,手榴弹掉到机枪点里,所以德军机枪点炸了”

      六、火力不足,又没有一击必杀的手段时怎么办

      在火力无法正面压制住敌人,也没有一击必杀的手段(缺少火箭筒、迫击炮、枪榴弹等有希望一击必杀的武器,狙击手也开不了挂),而且敌人没有可以偷袭的侧后时怎么办?

      此时好像也只有强行冲到敌人阵地前方,用手榴弹炸死敌人;或者更神勇一点,直接冲进敌人的阵地,跟敌人肉搏这两个办法了。

      让我们再次看看英勇的游骑兵上尉是怎么做的。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雷达站机枪阵地攻击战

      1.攻守双方实力对比

      守:1个MG-42机枪班,5人,应该还配有2-3支步枪,及手榴弹若干;有沙包垒成的简易环形工事作为防护。

      攻:轻装的游骑兵,共有战斗员5名:轻机枪手莱宾,狙击手杰克逊,步枪手米勒上尉、麦克中士、梅利西,各有手雷若干;

      对战斗的影响如下:

      (1)火力强度:守方远胜攻方,攻方无法正面压制守方火力

      (2)奇袭优势:攻方在暗,守方在明,攻方可以预先制订针对性的战斗方案,守方只能被动应对。

      2.地形限制

      雷达站大概的地形:德军机枪阵地后侧是雷达站的废墟,其它三面都布满铁丝网,仅在道路上留有缺口,攻方无法从侧后对守方进行突然袭击,只能从正面越过铁丝网强攻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于守方有简易工事掩护,攻方只能用手雷才能将其消灭,因此攻方必须接近到手雷的投掷距离内一般为50~60米,数据来自《战斗圣经》)。

      3.守方的弱点分析:

      (1)由于美军的轰炸,守方机枪阵地前方布满弹坑,易于攻方躲避机枪子弹。

      (2)机枪位置过高:由于德军的机枪掩体高于地面,因此在靠近其阵地处会存在死角,只要攻方到达机枪火力的死角位置,就能无视德军机枪的火力,以手雷杀伤简易工事内的守方。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此时,如果守方想要还击,则必须脱离工事的掩护,站起来向位于死角位置的攻方投弹或射击。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正面过大,守方机枪每次转移射击目标时,需要移动的角度比较大。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守方的这一缺点,攻方分成4路接近:其中3路为突击组,负责正面强攻,每一路都会在守方机枪射击其它方向时趁机前进,使守方顾此失彼;另1路为火力组,尽量从侧面,也就是德军机枪最不方便射击的角度前进,寻找有利地形,从侧面压制守方,使守方难以站起来还击,以保护进至死角的攻方突击组的安全。

      (4)需更换枪管:根据百度百科的数据,MG42在法国使用时,连续射击300发即需更换枪管,而更换枪管的几秒钟正好给了攻方迅速前进,越过铁丝网的机会。

      4.攻击行动

      综合以上几点,攻方的计划就是:

      突击组分成3路,向守方机枪阵地前进;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守方的机枪火力被吸引住时,火力组——轻机枪手莱宾从侧面前进;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突击组到达投弹距离后,以手雷攻击守方机枪阵地,此时火力组负责压制住守方的还击。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实际战斗中仅有右路梅利西推进到手雷投掷范围内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后来麦克中士也加入了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无路可退的德军只能拼命了,站起来接住了手雷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把手雷还给梅利西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手雷爆炸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军也不断向死角处的麦克中士和梅利西投掷手榴弹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的手雷和德军的手榴弹不断爆炸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凭借游骑兵过硬的军事素质,最终还是攻下了德军的机枪阵地。

      七、如果火力不足,而敌人的防线又很严密时怎么办

      如果米勒上尉遇到的不是一挺机枪,而是两至三挺机枪,每挺机枪互相掩护之间的侧翼(火力组不可能再从侧面进行压制,更无法迂回),同时还有一批步枪兵配合,基本没留下什么火力死角的时候,他会怎么办?

      即使米勒上尉带的是一整连,而不是区区5个人,他也得撤,因为历史上的美军游骑兵就是这么干的:

      “举例来说,美军游骑兵部队第5营在向内陆推进的路上遭到了一挺藏于篱笆墙之中的[URL='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22138.htm']机枪[/URL]的袭击而动弹不得。第5营决定派出一个排从侧翼消灭掉这挺机枪,而这个排却遭到了另一挺机枪的袭击。第5营又派出了一个排来攻打这第二挺机枪,此排却遭到了第三挺机枪的袭击。负责消灭这挺机枪的第三个排却又进入了第四挺机枪的射击范围。内陆德军靠着这些精心部署的工事成功地阻止了美军重武器向内陆的移动。没有了重武器的支援,游骑兵部队在坚持了四个小时后终于放弃了向内陆的推进。”(百度百科”奥马哈登陆”

      如果还是硬要冲破敌人的防线呢?也还是有办法的,但此时只能以极大的代价,硬生生地在敌人的防线上撕开一个缺口,而后进攻部队大量涌入,对敌人防线上新出现的薄弱侧后进行打击。如《拯救大兵瑞恩》中开头的抢滩战斗中,狙击手杰克森一枪打爆机枪掩体后,D1缺口打开了。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从突破口大量涌入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防线上的薄弱侧翼:德军反击部队还来不及进入堑壕,就被干掉了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防线上的薄弱后方:坚固的碉堡从后门被攻破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战死者中很多都是精锐的游骑兵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八、与志愿军战术的比较

      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由于火力处于劣势,也同样采取了很多措施进行补救:

      1.选择火力不便于发挥的夜间。同时,为了更大限度地干扰美军优势火力的发挥,志愿军会尽可能地制造烟幕,如第一次战役的云山战斗中,志愿军放火烧山,引发的烟雾导致美军的火炮难以瞄准。

      2.“正面牵制,侧后偷袭”。也就是志愿军所强调的渗透和迂回,如同《兄弟连》里的温斯特从侧后偷袭了德军机枪阵地一样,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的云山战斗中,渗透分队成功欺骗了警戒的美军,偷袭了美军第8骑兵团3营营部。

      3.“三三制”。为了减少在敌火下的伤亡,志愿军也同样采取疏开队形,同样在敌人出现火力空档,如枪支故障、人员伤亡、更换弹夹或枪管时前进。

      4.迫近投弹。志愿军由于缺乏迫击炮、火箭筒、枪榴弹等强力杀伤武器,只能和米勒上尉一样,推进到手榴弹投掷距离后,以手榴弹对敌实施攻击。但由于志愿军的手榴弹杀伤能力差,无法使防守的美军失去战斗力,因此,志愿军的攻势经常卡在了这一步,只能在美军的弹药耗尽之后才能夺下阵地。

      5.迅速扩大突破口。在志愿军夺下敌军阵地,在敌防线上打开突破口之后,后续部队也会尽可能地大量涌入,以便对相邻阵地薄弱的侧后发动攻击,但此时美军会以强大的炮兵,在突破口处打出一道火力拦阻线,阻止志愿军后续部队进入,使之前的突破部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况。

      由于志愿军的火力与美军相比实在太过悬殊,而美军又是一支十分重视防御的部队,因此,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很难攻下美军的阵地,绝不是因为勇气不足,而是因为物质上的悬殊差距。

      通宝推:青木堂主,mezhan,
    • 家园 花一朵并提意见

      别动不动指责编导没军事常识,人家拍的是电视剧不是军教片。退一步说真要上了战场是不是文章说的这样还二说着呢。

    • 家园 喜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6)

      这一节讨论连营及以上编制的战术.日军连级编制是中队, 前面有网友跟贴中提及日军编制,很详尽. 这里就只补充几点.

      日军中队编制比较稳定,是最小战役任执行单元.有两种编制.甲种中队有205人,步枪105,轻机9,掷弹筒12.可加强一个重装小队,重机2,20mm反坦枪2,及辎重小队(步枪30). 乙种中队181人,步枪139,轻机9,掷弹筒9.单独执行战役任务的中队还会得到进一步火力加强.这个加强通常是1至2门90重迫,或92式步炮(射程2700m).

      日军大队(营)而其大队(营),联队(团)及以上编制很乱.标准大队应有1100人,辖4个中队,又一个重机枪中队(8--12重机)及一个炮排(92步炮2). 可加强一个重装中队,配20mm反坦枪8,37mm反坦炮4,步炮2.加强大队有1600多人.但有的大队可以仅辖3个步兵中队及一个重机中队,仅670人.

      日军标准联队(团)应有3800多人, 三个大队(营),一个通讯连,团属炮连,及装甲或反坦连.除上述营火力外,另有4门75mm山炮(射程8000m).及辎重大队,运输马600多匹.

      日军师团编制就更多了.标准师团应编有三或四个团(联队),师直,通讯营,运输连(卡车32),卫生连,师属炮营(远程火炮4-8门,射程18km)等.

      这就需要论及日人军事思想的本源--武士道. 讲武士道的文献太多了,这里只提及武士道对日人战法的影响:

      1)崇尚进攻.任何一支军队都应该崇尚进攻.美英苏德的任何一位名将都喜欢进攻,这个没有错. 日本人认识到其国小物贫,如果任由其敌人积攒力量,日本将是最终的失败者. 进攻,出奇制胜,是日本从上到下秉承的宗旨. 问题是不应盲目崇尚进攻. 日本人在这点上偏执到认为在进攻中阵亡比防守中被打死要光荣得多. 在战术上,缺乏对防衘打法的总结发展.

      2)崇尚光荣地死:这个就是日军的特色了.日人认为杀死几名敌人后战死就算尽忠国家与天皇了.相形之下连滚带爬地逃生,再继续战斗就不够cool. 这种愚昧的思维让日本弄出神风队,自杀鱼雷,自杀反坦克雷等诸多疯狂战法. 这个看上去是英勇无畏,实则愚不可及.大量优秀官兵的损失使日军战力迅速消亡.抗战初期,三个老红军拚刺刀,未必干得过一个鬼子.1941时加上耍赖打枪,可以2个拚一个. 到了1945年,老八路一个排可拚下鬼子一个小队,而且自已损失很小.这里面八路军固然是发展壮大了,鬼子战力衰退也是重要原因. 太平洋战争后期,许多人会发现顽强好战的日本兵,在持续打击下,竟会失却战斗下去的信念及韧力.以死为荣的军队虽然能欺压弱者,却不可能在残酷的逆境中生存.

      攻击作战:

      这是日军的根本战法.分遭遇作战及主动攻击两类.

      遭遇战指在行进间对敌作战的战术. 正常行军时,多组日军斥侯在行军队列前方350m外进行三角形侦察机动.为确保日军所偏好的迂回侧击战术顺利实施,其斥候在联队以上编制兵锋两翼活动范围可达三千米. 发现敌情后应迅速接敌. 炮兵应首先展开,压制敌方炮火,掩护部队主力完成攻击部置.步兵发起攻击后,炮兵应全力压制敌人支援炮火及前沿火力支撑点;若攻击成功,则应以炮火封锁敌人可能机动或撤退之路.步兵攻击要旨为穿插渗透,分割包抄.

      主动攻击

      这是对有坚固工事的守军的攻击.多数情况下日军会在夜间发起攻击. 日人崇信夜暮掩护的效果.而且实战中证明也确实有效.夜袭是八路对付鬼子,鬼子对付国军及盟军的常见打法. 在白天强攻时,日军多采用持续的试探性进攻. 与中国军队作战日军会在四百米左右处停顿,等待作战指令,补充弹药,协调火力. 在这个距离上,日军前钱步兵会以曵光弹,烟幕弹为日军直瞄火炮指示目标.待已方完成炮火准备之后,发起梯次性攻击.此类攻击多以步枪小组机动为主,旨在寻找守军火力配置及死角,并利用已方炮火,及远程火力大量杀伤守军有生力量,为随后的攻击做准备.但鬼子也经常虚实结合,一旦发现守军防线弱点,则立即突破渗透.

      日军在开始攻击后,会以分散为大大小小的多股部队实施多点渗透进攻,强调利用非正面火力,打击守军.力求打乱守军通讯指挥及火力支撑体系. 这种乱战的打法非常凶狠,常常给守军造成全线崩溃的错觉,屡屡造成严重后果.实际上,一直到瓜岛,美陆战队精锐在一位杰出的将领统率下,依托有效的工事,强有力的空中打击,及优势火力及兵力,在日军战术战役指挥失调的情况,才真正挫败了鬼子这一战法中各种伎俩. 从此全面掌握了对付这种战术有效方法.

      防衘战法

      日本人防衘作战鲜有成功约. 这个与日人看不起战略防衘有关.日军较好的防衘战大都是给予攻击者以一定的杀伤,最终是被各个击破.日防线设计基本上是一线多点的格局.即一条主防线,多层多个火力支撑点.

      火力点设置要旨是交叉火力,互相掩护.主防线前出2000m有外围据点,后退2000m左右是炮兵阵地, 5000m是预备队及装甲兵基地.日军防衘一大通病就耐不住进攻及杀敌的性子.这个以后可以用战例说明.

      • 家园 日军的师团所属炮兵既没有那么强又没有那么弱

        师属炮营(远程火炮4-8门,射程18km)

        日军的主力师团所属炮兵一般为一个野炮兵联队,36-48门火炮,可没那么少。不过相应的,日军主力火炮如91式105榴、95式75野和38改75野最大射程都在12000米以内。射程在18千米一级的92式105加太重,而且到战败这种火炮也只生产了180门,只能配备在野战重炮兵联队,不会下放到师团编成内的。

        以关特演后扩编的8师团所属野炮兵8联队为例,全联队共有大队4,38改野12、91式十榴24、4年式15榴12,合计48门。

      • 家园 这个20mm反坦克枪,总产量才400

        您是咋用作为标准装备的..........

        不要靠百度过日子,那玩意在这个领域不靠谱的

      • 家园 最早是说三个中国士兵,没有说是 八路

        抗战初期,三个老红军拚刺刀,未必干得过一个鬼子.1941时加上耍赖打枪,可以2个拚一个. 到了1945年,老八路一个排可拚下鬼子一个小队,

    • 家园 二战日军战术(5)

      二战日军战术(5)

      关于6.5x50mm子弹

      这是美国人对这种弹的标称. 英美习惯上用弹头直径加装药长度标定子弹口径.而不用子弹全长. 这个是有道理的. 从这两个数据可算出装药量,若知枪膛长度,就可以估算出膛压,膛速及射程等重要数据.

      关于G98

      这个又是美国人搞的.德国造出的Mauser 1898步枪为G98,这个G是Gewehr(德语中的步枪)的缩写.这是德国一战时的制式步枪.二战中德国步枪被称为K98,比G98短一点.德国人好像不太区分这二者,都叫M98.但美国人工作态度好,将其认真区分开来.实际上G98的改进型好像就是德国人二战时的狙击步枪.

      关于炸子

      红弹、紫弹都是老A自已为偷懒而提出的,都是机步枪射出的子弹.不是用弹头涂色区分的日本化学弹,那些都是炮弹或航弹.而涂色部位及面积不同.

      老A手头仅有7.7及7.92,(日92重机及99步枪用弹)资料. 老A不会发图,只好描述.

      红弹弹头中空,以白磷装药,药尾有个活铅块,弹头尾部用铅封口,不会曵光. 击中目标后,活铅块压缩装药引发爆炸.爆炸后残余白磷继续燃烧.由于装药量太少,其烧灼力远逊其爆破杀伤力,否则这个弹就应称为是燃烧弹.

      紫弹内装压敏髙爆炸药(含汞),装药下面用铜帽顶上,弹头底部铅封.击中目标后,铜帽压发爆炸.

      关于日本的"下克上":

      这个可以概括为道统之争,但涉及范围既广且深.日本陆军是其主要根源之一,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极其深远.想弄明白这三个字的一切,并不是个简单的事.如果一定要概括的话,这"下克上"影响可以一个双面刃:一方面造成了战略思想混乱,髙层指挥权威不足,中髙级指挥员应变学习能力低下等等间题;另一方面却达成了很大程度的军事民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日军中低级指挥官的能动性及其实战经验优势. 文中提及的诸多技战术都不见于日军步兵操典,却在实战中发挥出极大效能.这些技战术得以在呆板的日军训练中大范围推广,是源于某高人教唆,日军中下层军官及军士发起的所谓"武士道精神训练"(这个是老A自创的,真名记不得了,大致上是这个意思).这其实是个由中下级军官指定的多元化训练,而这个"武士道精神训练"奠就了日本陆军"下克上"现象的物质及精神基础.这其中故事多多,老A这算是抛砖引玉了.

      关于常德会战:

      常德会战中,中方是掌握有限制空权的,这个其实是日军最终放弃常德的主因. 这一仗国军认为杀伤日军60000. 日军认为国军伤亡十万,自称伤亡8000,实应为2--3万. 此役,国军以伤亡90000代价,守住了常德、石门一线的战略要地. 国军余程万部8000多官兵,表现出色.技战术得法.全体将士前仆后继,奋勇杀敌,堪为抗战中最出色防衘战例之一.这个战例说明,只要我国军队纪律严明,应对得法,鬼子不是不可战胜的.只是不会象扛猎枪打野猪那样简单轻松,这个才是老A想说的.

      然而历史没有这个"只要",事实上是,抗战中数万兵力以上的会战数百例,我国军打得这么好的不超过二十.而且多数此类出色战例的结果,总是中流砥住的优秀守军损失惨重,甚至全灭之局.这个从表面上看,人数不多,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很多外行会认是创造战机所做的必要的牺牲.实则不然,而且其危害是很深远的.

      最后,作为后人对经验的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检讨,老A以为国军此役在其它方面作战有失紧凑,对常德守军增援、协助不力.虽然阻住一部分日军合击部队,却未能对常德守军施以有效的增援或协助;虽然在其它方向上杀伤了一些敌人,却导致常德8000精锐全没,不够合算.

      在常德失守后,中美空军轰炸了常德日军及其物资补给点,造成深入我纵深之日军弹药奇缺,虚弱之极,狠狈后撤时,国军各部作战松驰,竟然让这股深入我纵深的疲兵全身而退,实为一大憾事.美军也犯过类似错,但逃敌已全无再战之力. 与此间逃脱日军主力有本质区别.此战逃脱的日军经过补充,迅速恢复对我军正面的压力,而且又参与了长衡会战等.

      若非常德守军异乎寻常地顽强且有效地抗击强势日军,极大消耗了日军弹药及兵力,使日军在攻下常德后无再战之力,我们这个大捷就又是腹背受敌的溃败之局.然而战后论功行赏之时,此战最大的功臣却锒铛入狱,其挥下8000儿郎功绩几乎被人春秋掉. 国军中有些人,自已吃肉,还不愿拉啃骨头的兄弟一把, 殊不厚道.长此以往,怎能不令将士寒心.

      但不管怎样,常德会战是个胜仗. 国军官兵在恶劣指挥系统条件下的浴血奋战,始终维持着正面战场的存在,功在千秋.

      再回到日军班排战术问题上来. 上一文大致介绍了日军甲乙两种小队编制. 这次讲丙类小队编制.这类编制的小队是应中国游击战特点而生的,是个反游击战术的编制. 这种小队设六个步兵班,每班有8人,但只有三个班配有机枪,其他三个班全是轻装步枪兵.有时配一至两具10式掷弹筒,全小队50人.

      这个编制有个特别狠辣的战术,交替追击术,专门对付分散脱离战场的撤退之敌. 具体做法是将全小队分成三个战斗群,每个群有一个(配了)机枪(的)班及一个纯步枪班.追击时先以反三角队列,二群在前,一群在后,追击敌人并压制其左右机动意图,迫使被追者走追击者预想的路线.这样的追击常常能把被追击者一路赶到绝路上去.尤其在被追者地形不熟,或缺乏游击战经验,一上来几乎注定要吃亏.

      好在许多时候,这个绝路并不存在,这时候就拚体力和意志了.对此,这个编制真正狠辣之处就显露出来了. 这三个追击群中通常总有一个群处于正常行军状态,轮番上来狠追死打. 这里要提醒的是,被追者的跑法要比追击者复杂,因为你必须避弹, 所以必须跑小曲线而不能是直线. 记得前文中提过难以置信的鬼子机动能力吧, 在那个基础加上交替追击,就是TG军游击战术面对的敌人. 而游击战中跑不过敌人的两条腿,是要出大问题的. TG军初时并不适应敌人这等死缠烂打,不死不休的追击(好像这个战术是从1940以后出现的),很是吃了几个亏. 许多老文学著作中描述被敌人缠住追斗时,提及体弱者或是女战士跑吐血的场景.实战中比这个残酷,许多人被敌人追上杀害了,有些人跑着跑着,倒在地上就再没起来.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我们的先辈们并没有被凶狠的敌人难住或吓倒,他们中活下来的人,拾起牺牲战友的老套筒和边区造,唱着那歌,想出了各种对策,机智顽强地与敌人战斗周旋,并在战火中成长壮大,直至胜利. 那是何等的不易,所以才无愧于"民族英烈"的提法. 我中华文字中,是不把杀猪好手,混称为英雄的.

      通宝推:oboeman,
      • 家园 日军的胜利更多的来自战略战役布置而不是个人战术水平

        国军以线性防御为主体,打一战时期的堑壕战,搞逐次抵抗。在一点被突破后为避免被敌迂回分割,整个一线防御体系全部要放弃。往往在后撤过程中被日军大量杀伤,甚至成建制被消灭。

        具体分析常德会战前期吧:

        43年11月7—12日,国军依托预设阵地,第十集团军于暖水街牢牢顶住日军猛攻。

        请注意,在防御体系完备时,日军并未靠其个人战术形成突破,而是在国军预设阵地前猛攻五天一无所获。

        11月12日,日军放弃攻击十集团军正面企图,转向攻击石门国军二十九集团军防御。仅仅一天后,二十九集团军司令长官下令主力四十四军撤过澧水,留下非嫡系的七十三军。而七十三军当然也没有什么死守的勇气与决心。于是又一天后的11月14日夜,七十三军军部渡河,又只留下一个暂五师给鬼子。。。。15日师长彭士量殉国,暂五师消耗殆尽。

        日军追击,四十四军两个师一五零、一六一被击溃,七十三军根本就跑到脱离主战场,整个二十九集团军丧失战斗力。

        在这时,原先十集团军必须放弃预设阵地后撤,而远途赶来的七十四军也不得不放弃原定战役构想后撤。。。。

        可见,真正对国军造成大量杀伤的,并不是在暖水街硬顶五天的战斗,而是由于没有必胜决心,见敌即逃。

        如果你需要看国军阻击作战的亮点,那么几乎每次战役我都能给你找出几个。只要战略对路,鬼子并不比国军狠到哪儿去。

        但是日军是裤衩外穿的侏儒超人这思想当年很盛行,很多国军士兵也相信鬼子很牛很强大,后果你也看到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