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 -- 高士奇

共:💬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

近来行为金融学大为流行,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授予了该学科的奠基人丹尼斯.卡那曼。但这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有何不同?学究们是不是在瞎折腾。不才一个朋友对此有点研究,不妨在这里与朋友们共赏一下。

什么是行为金融学?对此一无所知的人可能把它和荒诞不经的行为艺术相提并论,但行为理论(包括行为金融学)的确是一门严禁的科学,不是艺术;很多传统金融学领域的学者认为它就是研究与有效市场理论相悖的资本市场现象(简称异象,Anomaly)的学问;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可能会认为它是心理学或者决策科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际上,这些认识都是比较片面的。

作为一门金融科学,不管看上去是多么的艰深难懂或者是肤浅幼稚,最终都要能够回答哪怕最愚钝的投资者也会提及的一个问题:明天的道琼斯指数或上证指数是多少点,明天我的股票会是多少钱?也就是对股票市场的定价和预测。

现代金融理论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例如CAPM 理论:CAPM 是根据Markowitz对投资者行为的描述而建立的模型,对投资者行为的假设是他们都是只关心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影响期望效用的是投资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如果投资者对某个资产的定价认识一致时,市场便达到均衡。但是现代金融理论做的并不是很充分:因为它是经济学理论和数学工具的结合体,经济学固有的预测不灵的现象在金融学中也是暴露无疑。现代金融学为了给自己解嘲和维护统治地位,便制造了一套有效市场理论(EMH)作为理论基础。简洁明快的EMH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金融市场的延伸,体现了经济学家们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那就是竞争均衡。EMH的成立,保证了金融理论的适用性,但让所有的投资者都伤心不已:EMH公开声明股票市场是不能预测的,既然不能预测,学它又有什么用呢?

行为金融学也是一门金融科学,这已经得到包括传统金融学家在内的学者的认同。行为金融的应用价值,也应该体现在对市场定价产生指导。由于目前行为金融学尚处于发展的阶段,理论体系不够完整,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差,因此也还不能完成定价和预测的功能。但是现在的行为金融学者,尤其是从传统金融研究中分化出来的行为金融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已经在向这个方向前进了。这一点从他们近几年的研究重点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

行为金融学的出现,就是为了弥补现代金融理论在对市场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上的不足。尽管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一致的,但是两种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分歧,并由此引发了学术界旷日持久的争论,至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争论的内容都是最基本的观点,比如考虑下面这个问题:

股票的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在现代金融理论之前,曾经存在所谓的“空中楼阁”理论,其始作俑者就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他认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股票价格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市场上优秀的股票就是大众选出来的美人。后来据此发展的技术分析仍然在当今的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与之相对的是“股票价值”理论,最早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证券价格的决定因素归纳为预期收益的大小、收益的可靠性和利息率(赵敏渊,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后来格雷厄姆在著名的《证券分析》(1934)中,对该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现代金融理论就是在股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科学的数理方法,构造了更加完善的理论和模型。现在,美国华尔街的专业证券分析师几乎都是价值理论的信徒,他们相信股价总是围绕其价值而随机上下波动,他们的工作就是估计股票的内在价值。

行为金融学对这个本质上的问题并没有涉及,但是从其研究内容来看,还是强调了投资者的主观因素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但与空中楼阁理论本质不同的是,空中楼阁强调市场供求(多方和空方的较量)的力量,而行为金融理论是通过客观的研究人类决策行为,总结人们的认知模式,从而得出人们的行为会影响价格这个结论的。行为金融理论与现代金融理论的本质分歧是:后者的假设是投资者是理性的,理性投资者的行为会使得市场价格最终落在在股票的价值上;而行为理论的研究表明投资者有时是非理性的,某些普遍存在的认知上的错误会使得市场价格按照非理性投资者的理解形成,不能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

由此可见,行为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一个本质分歧就是投资者是否是理性的。

本文作者无心也无力判定在这场争论中,行为金融和传统金融理论之间的是与非,只是想从客观的角度来介绍一下行为金融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