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抗战时的滇缅公路 -- 忘情
随着《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当年滇西抗战的那段往事又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滇西东接昆明可进中国腹地,西连缅甸可出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边防门户和对外交通通道。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我国东南沿海大片土地沦丧,出海通道相继遭到封锁。为了缓解日军封锁造成的压力,改善后方交通,继续保持与美英等西方盟国的地面联系,国民政府于1937年底发动组织数十万云南民众,紧急改扩、抢修了起于昆明,经楚雄、大理、保山、德宏,连结缅甸东北铁路终点——腊戌的滇缅公路,开通了从缅甸仰光至我国昆明的后方交通运输线,把大批盟国援华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战场,有力地支持了前方军民的抗日斗争。
一、 滇缅公路的修通
在抗战刚刚爆发的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建议各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 此建议引起了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火速派相关人员赴云南实地考察,与云南省政府协商修路相关事宜。经过勘察,最后确定了滇缅公路由昆明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国,然后在缅甸的腊戌与缅甸的中央铁路接通、直通仰光这一路线。
1937年11月初,国民政府行政院拨款二百万元,令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负责限期修通滇缅公路,打通国际通道,以利抗战。
滇缅公路自昆明起至边界畹町止,全长九百五十九公里。昆明至下关四百一十一公里的地段已经于1935年修通,只需再作整修即可。而从下关起,经漾濞、永平、保山、勐腊、龙陵、芒市、遮放而达中缅边境的畹町河长达五百四十八公里的地段需要新建。这一路段要翻越滇西横断山脉,跨过澜沧江、怒江两条大河。山岭崇峻,水流湍急,石方艰巨,架桥困难。当地每年雨季达六个月,特别是澜沧江和怒江两旁,雨季时瘴气很厉害。
1938年1月,滇缅公路总工程处正式成立,下设四个工程处,两个桥工处,边测量,边设计,边施工。由于严重缺乏技术人员,总工程处只好对流落到昆明的青年学生进行培训。后来,这批年轻人在滇缅公路建设中磨炼成为技术骨干。
1938年初,滇缅公路沿线约20万各族民工被征集到工地上。由于严重缺乏施工机械,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来修筑一条世界最崎岖的、上千公里的公路。这些民工是从几十里外自背十天半月干粮来应征的农民,其中有许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生活条件困苦万状,所住窝棚极为简陋。至于医疗卫生设备更谈不上,因此在修建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疟疾。
从全路来看,能不能在一年之内打通全线的关键在于澜沧江上的功果桥和怒江上的惠通桥能否及时抢修起来。
为争取时间,桥梁总设计师徐以枋和杨文清等人来到仰光,会见了缅甸政府国防部秘书,商谈修路事宜。并将在仰光采购的水泥、钢索和定制的钢构件以及绘好的图纸运回国内。仰光到腊戍有铁路,但从腊戍到芒市,只能用小型卡车运送,而且要抢在冬季运完,因为畹町河上只有一条竹桥,仅能通行一辆轻型的卡车,一到雨季,竹桥被水冲掉,汽车就无法通行。到了芒市后,还得改用骡马驮运到桥工处。
澜沧江上的功果桥是在1938年2月25日开工的。这条跨越澜沧江的临时桥是一条柔性的悬索桥,跨径九十米,木桥面净宽3米,可通过七吨半的标准货车一辆。施工时没有吊装技术工人,只好在仰光招去一个印度技工,让本地的工人跟着学。建桥没有机具,就用土办法解决,连绞车也用木制的。这座临时性的大桥,在物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花了一百天时间,在1938年6月5日建成通车。
位于保山以西九十二公里处的怒江上面,原来筑有一条比较新式的、能通过骡马和行人的悬索桥,名惠通桥。这是缅甸华侨梁金山捐款修造的。要在短期内抢通滇缅公路,只能把原桥改建为可通行汽车的钢索桥。徐以枋根据原桥设计图纸进行分析验算,制订出改建施工方案,主要是利用原有桥台,在弯道处适当加宽,将原钢架桥塔浇制成钢筋混凝土,其余上部结构和钢索锚锭全部换新,将其改建成一座桥面净宽四米,跨径八十四米,能承载十吨货车的悬索桥。该桥于1938年7月开工,在克服了木料迟到,以及交涉掉换劣质钢索等重重困难后,终于在1938年初冬抢修通车,最后于1939年1月全部完成。工人们在惠通桥桥塔的混凝土柱上刻凿了一副对联“努力后方运输,增强抗战力量”,表达他们支援抗战的决心。
从1937年11月下令修建之日起,至1938年11月, 经过艰苦努力,滇缅公路终于抢通,在一年的时间里,全线共完成土方一千九百九十八万方,石方一百八十七万方;修成了近百座桥梁,其中较大的除功果、惠通两桥外,还有洱河桥、漾濞江桥、胜备江桥、小老河桥等,其余小桥和涵洞颇多。
二、 滇缅公路的改造
滇缅公路因为形势需要,早期以抢通为主要目标,工程标准比较低。平原地段基本上是泥结碎石路面。虽基本上符合通车要求,但许多地段仍需要继续改善。交通部决定成立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负责对滇缅公路进行改造。改造工程的范围,主要是把那些路基太狭,弯道太急,坡度太陡,行车困难甚至危险的路段,加以拓宽或改线。改造的工程量很大,计全路有羊老哨、汲三坡、天子庙坡、定西岭、杨梅岭、澜沧江和怒江两岸的双坡及三台山等几十处。因限于经费紧张,经过改善之后,路基的宽度、坡度、弯度等还没有全部达到规定的标准,但比以前行车安全和方便得多了。此外,还改建了临时桥涵,补铺了路面。
鉴于该路运输日趋繁忙,原有的泥结碎石路面已难胜任,为了提高公路的通车能力,交通部先后花费巨资向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订购了2700吨柏油,决定在全路加辅柏油层,宽度为五米。工程于1941年10月初开始,从中缅交界的畹町河开始向东铺筑。施工队伍分为两个大队:一个是工程大队,一个是路面大队。工程大队的任务是为路面大队做好加铺路面准备工作,如整理陡坡急弯,宽度不够的地方加足,须备好筑路石料和机具用房等。路面大队的任务是加铺路面和浇灌柏油。为加快工程进度,交通部还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的工程机械,如推土机、开山机、轧石机、压路机等,交与滇缅公路施工队使用。至1942年1月底,柏油路面工程已从畹町筑到龙陵。
三、随时抢修,确保运输动脉畅通
由于云南每年六月至十月为雨季,雨量很大,加上该路修建初期,没有时间进行路线比较测量,有些地段山层陡斜,土质不良,一到雨季就发生大量塌方,阻碍交通。根据各个地段的具体情况,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沿路配备抢修队,随塌随抢,保证运输畅通。1939年秋天,山洪暴发,胜备河桥、小老河桥被冲毁,抢修队临时抢修便桥和便道,维持军运。8月,漾濞江桥被冲断,它是一条五孔十米的石台木面桥,一个桥墩已被洪水冲走,江流汹涌,无法用一般方法抢修,抢修队搭建一座临时性悬索桥,并迅速调集惠通桥的贮备抢修材料,运到桥头日夜抢修。前后花了二十一天时间终于把桥修通。
1940年10月,日军飞机开始轰炸澜沧江和怒江上的桥梁,企图切断中国获取外援的最后通道。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先后出动飞机四百多架次轰炸这些桥梁。
在修建原来跨越澜沧江上的功果桥时,由于抢通全路的需要,采取应急的临时措施,设计载重有限。后来考虑到该路的运输量不断增长,现有的桥梁不能适应运输量大增的要求,交通部拨款另建一座正式的悬索桥,由该部桥梁设计处处长钱昌淦主持设计,桥址勘定在原来功果桥的上游八百米处,桥的跨径加大为一百三十五米,桥面净宽为四点二米,载重规定十五吨。这座比较完善的悬索桥于1939年4月开工,1940年10月完成后,没有几天即被炸。钱昌淦闻讯后,即乘飞机前往抢修,途中被日机袭击,不幸以身殉职。为了纪念他,有关部门将这座桥命名为“昌淦桥”。三个月后,被炸断的昌淦桥经全力抢修终于恢复通车,并一直使用至今。
在功果桥被炸断前,抢修队就预计到大桥有可能被日军日益频繁的空袭彻底炸断。他们找到了一些空的汽油桶,每70多个空汽油桶连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就成了一只简易的渡船,汽车开上去之后,用钢缆将渡船在两岸拉来拉去。这样,汽车就可以过江了。 后来又考虑到只有一处渡口,车辆频繁,待渡费时,又用木船联成一座浮桥,3月1日完工通车。为了防备万一,施工人员又在离大桥二公里的上、下游各建了一座浮桥,先后于1941年10月和1942年2月完工,桥梁与渡船、浮桥交相使用,维持交通。悬索桥炸断,就用渡船、浮桥;桥梁抢修通车,就把浮桥拆散,连同渡船一起隐蔽起来备用。
怒江上的惠通桥是一座新改建的钢索吊桥。1940年12月28日至1942年2月27日,日机狂炸六次,投弹虽多,命中极少,仅钢索和东岸桥台炸伤较重,修复后载重力减少一半,后经加固,仍恢复原载重量。惠通桥也和功果桥一样,早已准备渡船,上下游修筑便道,搭建浮桥,试车后也同样拆散隐蔽,以备桥身被炸抢建时,用来维持交通。
功果、惠通两桥被炸后,日军在广播里吹嘘已切断滇缅公路运输,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实际上在英勇的筑路员工群策群力、顽强奋战之下,仅中断运输十三天十个小时又十五分钟。
四、滇缅公路的巨大作用
自从滇缅公路修成通车后,由于香港、越南进口通道已被切断,这条公路就成了输入外援物资的唯一对外通道。昆明和滇缅公路沿线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了无数家运输公司,这些公司大量购置汽车投入到繁忙的运输业务中。
1940年7月18日,英缅当局迫于日本的压力,宣布自即日起英国封锁滇缅公路三个月,直到当年10月,经多方交涉后才重新又开放。重新开放后,这条公路的运输量从1940年10月的每月5200吨增加到1941年9月的1.8万吨;
从1939年到1942年的三年中,滇缅公路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000多辆汽车,以及其他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没有滇缅公路,就没有抗战的物资保障。
1942年5月,日军侵占缅甸后长驱直入,惠通桥守桥部队奉令炸毁了该桥,将日军阻于怒江西岸。滇缅公路运输被迫中断。
1944年7月滇西反攻开始不久,国民政府即着手组织力量重建连结中国西南后方与西方盟国的地面交通线——中印公路。经过大批盟军工程兵和数万滇西人民近半年的共同努力,在远征军与驻印军胜利会师的同时,这条新的国际运输线也正式开通。公路分成南北两线:南线从利多至密支那后,转南经八莫至畹町接滇缅公路再至昆明,全长1732公里;北线从利多至密支那向东,经腾冲至龙陵接滇缅公路再到昆明,全长1568公里。公路贯通后,由中美两国共同组建的运输队于1945从1月20日开始向中国运送物资。此后8个月内,共出入汽车1万多辆次,运进各类作战物资5万余吨,有力地促进了国内正面战场的大反攻。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抗战时的滇缅公路
🙂忘情老弟又出新作了 要花! 皇家骑警总监 字0 2009-10-02 20:19:02
🙂多谢 忘情 字0 2009-10-04 00:35:47
🙂可惜的是 1 johny 字237 2009-10-02 01:08:10
🙂唉,这个嘛 1 忘情 字174 2009-10-02 02:01:49
🙂-- 系统屏蔽 --。
🙂非常感谢 忘情 字0 2009-10-01 18:49:13
🙂一说滇缅公路就想到这儿 1 pk00 字91 2009-10-01 03: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