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当前经济形势中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Chieftai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当前经济形势中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  王建

  (50人论坛?北京)到目前为止,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如何保持住已经取得的这些成果已经成为重要问题。我觉得现在有四个问题值得关注,这四个问题不仅会影响中国经济的短期走势,也对今后中、长期有重要影响。

  

  一、控制土地对宏观调控的作用

  

  中央从去年就开始警惕经济过热,并首先是运用货币政策进行抑制,到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出文件,对钢铁和电解铝等部门的投资过热采取抑制措施,但直到一季度“过热”势头并未衰减,如头两月的钢铁投资仍增长了172%。4月份中央开始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主要是公开处理“铁本”事件和在半年内冻结土地供给。5月份以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行,投资增速更是急剧回落。

  仅从现象上看,也是冻结土地起了关键作用,因为货币政策与发改委的传统办法都没能止住投资热浪。据有关方面调查的情况,在目前的投资项目中类似“铁本”这样的严重违规的投资项目很少,大约只占3%,在这3%中还有许多手续在完善中,真正能拿出来“法办”的不到1%。所以,说宏观调控见效是因“铁本”杀一警百的作用就有些牵强。

  为什么控制土地会有如此巨大的作用?我想是因为三个原因:一是没有土地项目就建不起来,这是很朴素的道理;二是没有土地银行就发不出贷款,因为贷款必须有抵押品,而土地是最可靠的抵押品。去年四季度的贷款增速还高达21.1%,今年一季度仍高达20.1%,4月份一冻结土地,二季度贷款增速就下降到18.6%,其中4月份为19.9%,5月份为18.6%,6月份为16.3%,是持续下降,很显然是冻结土地才起到了抑制货币增长的作用;三是地方政府要上项目都缺资金,而批租土地是地方政府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据有关方面数字,近5年全国的土地批租收入高达9千亿元以上,相当于5年内全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1/4。土地被冻结,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配套的土地开发资金就没了来源,项目就启动不起来。

  有人把土地供给与货币供给相比,称之为“地根”,从去年以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实践看,“地根”的作用要大于“银根”,这是此次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现象,也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新现象。因为冻结土地的时间只有半年,进入四季度土地解冻后是否会再度“过热”呢?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企盼着解冻期尽快到来,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土地使用计划,今后很可能会围绕土地供给的放宽与冻结,出现新的冷热循环周期。

  

  二、怎样看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短缺”潮

  

  1984年以后,中国农业进入了“一年减产,四年徘徊”,同时在沿海地区出现了农村工业化高潮,1988年国家开始实施宏观调控,农业工业化相应“落潮”,紧跟着就出现了1989年的首次“民工潮”,到目前为止已有上亿农民出外打工。但是今年先是在福建闽南地区,后是在“珠三角”地区,都出现民工短缺,这股民工“短缺潮”接着又蔓延到“长三角”,不可思议的是连人口大省山东目前也开始闹民工“短缺潮”。

  目前并没有出现由人口结构而产生的劳动力供给低谷,因此有人说民工短缺是因为长期以来民工的工资和待遇太低了,但民工待遇低并不是始于昨天,而是已经持续了20多年,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在今天成为农民回家的原因?何况在目前出现民工短缺的地区已经开始显著提高招工工资,可农民还是不来。

  用长期原因说明短期内突然出现的问题从来不会有正确答案。我今年暑假期间带我的女儿回过去插队的地方?D?D北京延庆县去看看当年的老乡,和他们的聊天倒是给了我启示。我的老乡有许多去年都在北京打工,但是今年农产品价格高,国家还给每亩粮田补贴,一算帐,回家种粮食更合适。例如一个老乡种了13亩地,每亩地可打1千斤玉米,一斤可卖0.55元,13亩的产出就超过了7千元钱。在农村实行“费改税”以后,农民的实际负担也大大减轻了。

  看来还是工农产业间的比较利益在起作用,这与1984年以后中国农业持续低谷,农民先是发展农村工业,1988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农村工业也出现低谷,然后出现“民工潮”的原因是一样的,只不过目前是倒了过来。

  但是,即使今年粮食增产,充其量不过总产上到4.7亿吨,离超过4.9亿吨的总消费量还是有很大差距。从长远看,中国到2030年的人口高峰,如果总人口是14.5亿人,人均粮食占有量按东亚地区发达经济体的一般标准,即人均500公斤计算,要7.2亿吨,与1998年的粮食产出高峰相比要增加2亿吨以上。有人说可以进口,可目前世界每年的粮食贸易总量只有2亿吨,中国都进来,日本、韩国、港澳台地区和中东、非洲的许多国家与地区就没饭吃了,这怎么可能?中国目前许多产品进口已占到世界的1/4,如果中国可以进口5千万吨粮食,自己还是得生产6.7亿吨。但是工业化、城市化都需要占用更多土地,如果未来的耕地面积稳定在17亿亩,其中75%种粮食,亩均产出也得达到525公斤,这么高的单产水平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做得到。

  所以,今年出现的民工“短缺潮”给出了一个信号,即中国已经到了工农、城乡间争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新时期,这将使中国的宏观调控面临新问题,也将是个“两难选择”,就是说,如果为提高农产品供给总量,就必须保持农产品的较高价格,这会失去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供给,而以更高的劳动力工资吸引农村劳动力到沿海打工,不仅会影响农产品产出,也会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市场长期以来所保持的劳动力低价的竞争力。这个问题出在今天,却对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具有长期的重要影响。

  

  三、必须重视“多哈”会谈传递出的信号

  

  “多哈”会谈刚刚闭幕,本次会谈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发达国家终于同意取消对出口农产品的补贴。许多人认为这对中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这可能太乐观了。中国今年上半年出口了105亿美元农产品,主要是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这些农产品本来就没有出口补贴问题。但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今年的进口将超过2千万吨,前面说了今后的进口可能还要上升到5千万吨,而发达国家主要是对谷物出口进行补贴,一旦取消了补贴,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就会上涨,这对中国这样的粮食进口大国来说决不是福音,因为中国进口等量粮食必须支付更多的外汇。

  问题还不只这么简单。中国去年从世界市场进口了大量的铁砂、钢材、石油、铜、铝、水泥等等,其中许多产品的进口量已经占到世界总贸易量的1/4~1/3。中国去年新增原油进口已占世界新增产量的35.5%,今年一季度又上升到55%。由于中国是十几亿人口共同走入工业化,本国的人均资源又极为稀缺,必然会随着经济增长对世界资源产生不断增多的需求。二战结束后60多年中,世界初级产品市场价格始终处在下降趋势,是因为发展中国家都在增加初级产品出口,而世界工业化人口只有7亿,用不了这么多。但中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化起飞阶段,还有印度与东盟国家也在加快工业化步伐,世界初级产品市场的供求格局将出现历史性改观,近两年石油、铁矿等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都不是短期现象,而是给出了将发生这种根本性改观的信号。

  为什么发达国家在过去多次由世贸机构组织的会谈中都不愿放弃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为什么这次谈得成,这说明发达国家正在改变他们对世界初级产品市场供求格局长期以来的看法。以农产品来说,发达国家对出口给予补贴本来是为了保证农民收入和保住出口市场,如果未来是长期短缺趋势和价格看涨,则不给出口补贴价格也会涨上来,更不愁没有市场。

  对中国来说,经济增长中的真正制约是资源瓶颈,如果发达国家对世界初级产品供求格局的看法发生改变,则迟早有一天会采取封锁与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措施,在世界各国还没有强烈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资源压力的时候,在中国还能比较顺利地从世界市场获取资源的时候,中国应该尽量争取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一旦在国际社会形成巨大的进口资源约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想快也快不起来了。

  

  四、怎样看美联储加息的原因与影响

  

  从6月30日到8月10日,美联储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连续两次加息,共将基本利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

  美联储会在年内加息,而且在短时间内连续加息,这是我没有料到的。我在年初曾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今年国际汇率与利率的走势,其中认为美国在年内不会加息,理由是美国今年的财政与贸易赤字都会增加,为弥补“双赤字”必须靠美元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强势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在这两者当中,资本市场的繁荣更为重要,因为国际资本流入美国主要不是为了进行直接投资,而是投到资本市场,但加息对资本市场的繁荣是打击。美国在2000年4月以纳斯达克股市为代表的新经济泡沫破灭后连续减息,并在其后三年中始终保持在46年来的最低水平,就是因为没有了新经济的概念“圈钱”,必须用低利率来支持股市繁荣,加息虽然有利于支持美元,但因为会打击股市而减少国际资本流入,甚至出现国际资本倒流,到头来还是会打击美元。

  从美联储对加息的说明看,是担心经济过热与通胀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份的第二次加息前,美国的消费增长率已经出现了连续3个月的停滞和下降,一季度美国消费增长率还高达4.1%,二季度就下跌到只有1%,7月份更进一步下跌到只有0.2%。由于消费需求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高达80%,消费增长率下降实际已经在削弱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例如一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还为4.5%,二季度已下降到3%。美国有许多学者在美联储加息后纷纷指责格林斯潘,说他对美国经济的走势“失察”,因为不用加息美国经济已经趋冷了。

  从加息后美国股市的表现看,道指从6月下旬的最高点10500点已下跌到目前的9800点,同时美元对欧元和日元也走贬。从二季度以来国外投资人就在减持美国股票和国债,5月份流入美国的资金从4月份的760亿美元下降到564亿美元,而号称“美国股神”的巴菲特,二季度则把美元以外的外汇交易合约从110亿美元提高到190亿美元,并公开宣称,由于美国的“双赤字”问题无法解决,他不看好美元。

  那么为什么美联储还要加息呢?这的确令人费解。一个解释是美国在战后曾有过十几次加息,而大部分时间都促使了美国股市上涨,如果低利率政策已经没法吸引国际资本流入,那么美联储是否想试试“高息揽储”呢?但是,如果是“高息揽储”,是美元的强势决定着美国股市的强势,这在美国还有强大物质生产基础的时候是可以做到的,80年代初期里根时代就曾这么做过,但与里根时代相比,美国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1985年的25%下降到去年的11%,人们对美元的需求已经主要不是为了获得美国的物质产品,而是为了获得美国的金融资产,美元与美国股市的关系已经彻底变了过来,如此还能起到吸引国际资本的作用吗?

  6月份美国贸易赤字又创了历史新高,达到558.2亿美元,如果低利率与高利率都不能挽救美国股市,则美国的金融危机真的会到来。我们应该注意到,正是因为9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高了利率,就捅破了日本资本市场的泡沫,使日本在整个90年代乃至直到目前都回复不了“元气”,美联储此次加息是否会成为捅破美国资产泡沫的起因,则需要我们密切跟踪观察。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果发生金融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会比日本大得多。由于中国对美国有着巨大贸易顺差,美国经济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一旦美国出了问题,而且也象日本那样长期缓不过来,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就会面临巨大问题,这恐怕会比宏观调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巨大,更直接。

  以上四个问题都是以短见长的问题,都对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走势与宏观调控的后继方针有直接影响,是值得我们及早准备应对方案的事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