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朱镕基的下岗政策为什么是错误的 -- 思想的行者

共:💬121 🌺221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90年代的国企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

一切政策,它的背后都是人。

要人来提出政策,要人来执行政策,政策的执行结果也是人来承受的。

你提到了日本。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其政策的简单程度在咱们摸石头的人看来简直可以说是幼稚,简单且直接。但是日本的政策却带来了日本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其背后的原因就是人的问题。日本从明治维新后普及教育,加之军国主义带来了日本人强纪律性,使日本人整体上在适应企业发展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

而我国90年代的国企,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人上。80年代,随着知情返乡,军队裁军,大量人员通过“岗位接班”、“国家安置”等方式进入企业(那时的企业都是国企),这批人的整体素质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时代有着先天的不足。90年代的工人群体文化水平偏低,没有进行过工业技术的科班训练(都是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尽管他们传承了60年代王进喜式的英雄工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他们的生产能力确实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方向变革的需要。(下岗后,大量没有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下岗工人通过做小买卖谋生而不是去新兴企业工作从侧面说明他们的工作能力比农民工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同样的,那时候的企业管理人员的问题也不是你观察的那么简单。下岗潮之前,缺乏企业管理能力以及市场经济意识的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多拿多占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团结和发展。那个时期有很多国企的领导干部都是都是部队转业干部,按照相同级别在地方政企安置相应级别的工作,这些人对企业的理解和管理方式,更是在企业成长起来的干部群众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说,改革前的中国企业人员群体的情况和日本的情况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要解决那个时候的问题,如果每个企业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首先效率大大降低,其次更是与当时政企分开的执政思路相违背。一刀切的办法虽然粗暴,但是也令部分企业浴火重生,重新获得了生机。

说说那个时候出的事情。中石油在下岗高潮时,连续出了几次大规模的安全事故(重庆天然气泄露、松花江污染等),有些人说是企业不够重视安全管理,也有人说是工人缺乏相关技能。在我看,很大程度上是工人在下岗高峰时期,担心自己前途,不能集中精力搞生产造成的。

即便如此,我也不能就一口断定,下岗政策就完全不对。这要看当政者是从哪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国民又要从哪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铁饭碗制度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起到团结人事的作用,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结合三角债、银行呆坏账、混乱的市场(价格双轨制、倒买倒卖等),你说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解决这些问题?

你文章里说,那时候下岗的都是工人,而那时的企业管理阶层下岗的情况并不严重。而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大量的社办、集体企业一夜之间就变为乌有,所有人员失去工作。这跟你的论述是有差距的。(国有资产流失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不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