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一张农业图表想到的 -- wolfgan

共:💬51 🌺9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地主肯定愿意买机器而不是雇工

雇工便宜,效率却不高,在资本主义来看是不合理的,一切都是为了利润,如果机器效率比人高,就算1次性投入比人力多,资本家还是愿意投资买机器.机器或者说生产资料也是资本,购买机器既增值,也能提高效率,长期来看收益肯定高过人工.

但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限制就在这里,佃农依附于地主,而地主也有义务管理自己土地上的佃农.地主与佃农的关系不是资本主义时代的雇佣关系,地主更不可单方面解除与佃农的契约。而失去土地的农民集结起来,可以轻易把地主杀掉。印度的毛主义游击队盛行就是这个道理。印度的封建地主制度跟美国的私人拥有土地是两回事。

粮食产量确实是跟工业化程度有关,但不是机器问题,机器可以买的到。中国的粮食是靠灌溉和化肥的,灌溉需要水利工程(基础建设),需要电力驱动抽水机(能源和机械制造);化肥则需要化工,化工本身也是很复杂需要多种工业能力的支撑的东西。粮食生产出来,还需要物流来运输,否则烂在地里,生产越多越亏。所以还是个原始积累问题。

中国的积累过程也是比较艰苦的,首先用物理方式消灭了整个地主阶级,然后国家调控种植的作物,以及要求的产量,然后把大部分作物拿去交换工业能力。在工业发展的瓶颈期还把大批城市失业人士下放到农村。

改革开放和联产承包确实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积极性能增加多少粮食产量恐怕不好说,效率肯定提高了,以前生产队,1亩地塞3个知青上去干,其实一个农民就干了。承包后地上长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不用给知青计工分不用管饭,当然积极了。

但单位面积的产量恐怕还是跟灌溉和化肥的相关性更高,而不是农民的生产热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