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全球化的几个迷思 -- leeuk
全球化的几个迷思
--------------------------------------------------------------------------------
转至zaobao
● 欧阳能
廿一世纪经济趋势之一即为环球化,但“环球化”与“成功的环球化”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
目前大家辩论的重点有两项:一个就是环球化为公司带来了财富;另一个就是环球化把许多工作机会由工业国家带走了。无论从经济角度或从商务角度来看,这种辩论都缺乏事实的根据而流于浮面。但无可否认的是,“环球化”已经彻底的改变了工业界的整合,并提供了无穷的机会。这些机会可由几个层面来看:
一、新市场――产品进入一个崭新市场,扩大了客户群,把母国的技术转移到了新市场中。
二、产品的特殊化――在单一市场中,其生产秩序在一个特定地点完成。
三、价值键重组――生产元件由不同地区供给。
四、价值键再造――生产秩序改变,以符合当地需求,从而节省成本。
五、新市场的兴起――公司的产品以较低廉的价格进入一个新的市场。
并不是每一种行业都能在环球化中获取经济效益,但下列几项工业却在环球化脱颖而出:汽车工业;消费无地区产品;个人电脑;电脑软件。
汽车工业在价值键重组及再造中,可以在两项机会中获取整个产业美金1.2兆的27%。其价值键重组重点归功于资金、劳动力及本地化知识的转移。
企业在环球市场过度扩张,并不能保证成功,其中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必须将本地的知识(local knowledge)及母公司的环球能力(global capabilities)相互配合。例如Walmart在墨西哥颇为成功,但在巴西却失败。
如果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知识,不如以资金将当地现存生产厂家一并买下,100%拥有,以快速方式进入市场,其成功率较大。但在资金及技术上的完全配合有较大的难度。
地点的选择决定成本
企业在走向全球时,可能实现多种的经济利益,其驱动的因素之一,就是要回应当地需求与降低成本,而尤以后者来得迫切。一般来说,降低成本最主要的就是“地点”的选择。
全球企业主一窝蜂奔赴中国大陆,主要的考虑因素,就是降低成本。但仔细想一想,中国是否真正就是最佳的选择地点呢?我们可以从下列几项现实中来寻求答案。
首先是公司的竞争力大半决定于内部的资产分配决策,但是外部的环境也占了另外一大部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所在地的因素。因为公司所在地与劳工知识技术有关,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生产力。
环球化不仅在追求降低成本,也应该考虑到“集体效应”,因为企业的核心往往就是“集体”,如果要永续经营,环球布局忽视了“地点”的重要性,那么就失去了环球化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地点。因为企业必须要有熟练的劳工,能够很快的接触到上游的供应厂家,以及能够熟练的在生产线上操作。如果我们拿金融产品环球化时,中国大陆在地点上又不具竞争力,由于集体概念是全球化的核心,而地点的选择,无形之中就更显出其重要性。
再者,进驻中国大陆的地点选择决策大半效应于劳工花费、电力成本、税收,表面上是占了便宜,但做生意应讲求全面成本,也就是决定于所有的输入成本。如果劳工在生产时不具生产力,那么“廉价”的劳工就不再是廉价了。输入的成本也会被“物流成本”延误,及不具效能而影响。
外包也有不少缺点
谈到外包(outsourcing),也有很多看不到的缺点,最显着的就是如何有效的管理散布在全球的上游协力厂商。“外包”也是环球化重要的一环。外包的隐藏开销在于“创新”,如果外包仅考虑到价格则会有毁灭性的结果。
事实上目前企业在追求低廉价格的思维下,忽视了产品生产时间、库存、创新、物流及研发的关键议题。所以地点的选则在环球化中不应短视仅追求成本而应以“群聚”(cluster)为主要的考量。
台湾业者在全球运筹管理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引以为傲,这种独特式的管理方式被台湾学界称为“管理上的创新”。
这种精心策划下的创新,可以归诸于各等制造业中的强项,那就是“代工”(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OEM)。代工的产生基于顾客、市场规模、文化等限制。
基于上述客观限制,台湾制造业者,尤其是传统产业,将大部分资源集中于此项领域,以低成本取得大部分订单。低成本优势在台湾逐渐消失时,产业外移就是一次不可避免的选择,遂逐渐发展成了“台湾接单、海外出货”的经营模式。
这种方式不仅散见于传统产业,同时亦见于科技产业中,例如:资讯工业。
在台湾接单中有两个关键的要命问题。一是“库存”,因为如果以资讯产业而言,库存零件会因为科技的改变,使得库存立即报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零组件价格的骤然下降,使得厂商背负成本的损失。
因此厂家须要保持弹性,在全球供应链中,一方面在仓库中持有少量库存,另一方面又能够保证交货的速度。怎么做到呢?根据业者经验显示,他们都将采购时间尽可能与交货时间缩短,而尽量将价格变化不大的零件尽快组装,以有效的保证由组装到交货所需的时间。
由以上的经验又衍生出了“发货中心”的概念,由尚未加装的零件组成“空壳”出口,就地组装,这种由现实经验的产物就是将还没有加装重要零件的“空壳”先行运送到发货地,接着依据合约中的规定期间,就地采购关键组件,完成后就组装,然后交到客户手中。
如此,一方面有了既有的低成本生产基地,又有了接近客户的组装、发货中心,于是一个全球运筹体系于焉诞生!
?作者是亚澳管理学院副院长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全球化的几个迷思
😁呵呵,这位管理学院副院长好象也没啥新鲜学问 沐桩子 字453 2004-09-14 00:59:32
OEM指的是"产品"制造商 1 四月一日 字23 2004-09-25 03:53:22
🙂不是还有ODM和OIM么 高士奇 字119 2004-09-14 06:39:27
台湾新竹工业园的人还是有水平啊。 Chieftain 字0 2004-09-14 13:58:46
😁侃战略还是印度人行,哈哈。 Chieftain 字0 2004-09-14 06:01:38
是啊,不然怎么麦肯锡也找印度人做总裁呢 沐桩子 字77 2004-09-14 06:07:23
😁强弱相生,聪明也有被聪明误的时候。 Chieftain 字0 2004-09-14 13: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