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伟大的钱学森及其背后的海龟与土鳖-3 -- 阳光棕榈园

共:💬8 🌺8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伟大的钱学森及其背后的海龟与土鳖-3

中央书记处很快批准了聂荣臻的《初步意见》。土星共同体中央总书记(职位和权利远不能和现在的比)太宗表示:“大家放手去干,成功了,功劳是你们的;失败了,责任由书记处承担。”(连笑贫天尊也被迷惑住了,他可是在原子弹上投了反对票的--理由是代价太大,而却始终基本没有为难过航天--------在 20多年后至少没有专门为难。可以说,一网打尽了中国在接下来30多年中的所有领导人)。于是钱学森立即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后来航天部的前身)。

1956年10月8日(正好是钱学森回归祖国一周年),由聂荣臻主持,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车道沟兵器招待所宣布成立。

TG的确从一开始就没有信任错人,这对中国来说是个极为重要的事。

我们知道,光一个人是搞不出火箭的,哪怕他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天才(钱学森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精通所有科技知识(钱学森可以说精通了相当多的学科)。中国发展航天事业也同样如此。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专家们组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其实,所有的大工程都如此)。在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钱学森之下有一批英米海龟,他们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主要代表人员(主要是火箭和地地导弹相关的人员,简单介绍,信息来源官方介绍,为紧扣题目有所删减,主要为他们前期的经历和贡献)吧:

任新民:

1940年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毕业。1945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8月回国,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任研究员,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在哈军工程任教授,后被授予上校军衔。1956年8月加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5院的第2个人或第3个人,另一个我没有查到)。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集中国第一代液体运载火箭、中国第一代通信卫星、中国第一代气象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于一身。

庄逢甘:

1947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和数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0年回国,历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哈军工教授。

1956年8月调入国防部五院,长期从事导弹、火箭再入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试验和计算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工作。此人是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极为重要人物,筹建了空气动力所和风洞建设工程,任过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委29基地(谈飞机不知道这个部门就可以去死了)副司令员。谈到中国的风洞不能不谈到他。

梁守槃: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1939年麻省理工学院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40年2月回国,先后在昆明西南联大航空系和机械系任讲师、副教授,贵州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任技士、设计课课长,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主任,哈军工空军工程系任教授、教授会(教研室)主任。1956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授予上校军衔。

1956年9月加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国第一枚导弹(仿制苏联P-2导弹)总设计师。后负责火箭发动机研究、空气动力试验和全弹试车工作。后因故专攻海防导弹(这不在本文的范畴,故不多介绍了,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去了解,成就很辉煌)。

屠守锷:

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1941年赴美国留学,1943年获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工厂任工程师。 1946年回国。先后在西南联大航空系任教,任清华大学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北京航空学院(后来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从1957年加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担任中国自行研制的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副总设计师,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黄纬禄:

   1947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1947年回国。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重工业部电信局上海电工研究所、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

1957年加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历任“东风一号”副总设计师兼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东风二号”副总设计师、“东风三号”副总设计师、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及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的奠基人。

陆元九:

1941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德雷伯教授的首位博士生)。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后到福特汽车公司任主任工程师(为了回国)。1956年回国(紧跟钱学森)。中科院自动化所,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后任副所长。

1968年调航天工业部。陀螺、惯性导航及自动控制专家。

杨嘉墀:

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9年获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和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1956年回国后,历任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68年后加入国防科委五院。提出了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型号--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负责完成了方案阶段的研制工作。

杨南生: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195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先后在长春一汽(顺便提一下,当时386也在那)、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任职。

1964年调入国防部五院四分院,领导了T-7系列探空火箭的研制。领导过多种战术型号动力装置,“长征一号”末级发动机(固体发动机),返回式回收制动发动机,“东方红二号”远地点发动机,某型号两级发动机(水下发射固体火箭发动机,应该就是JL1潜射导弹)等动力装置的研制。并领导了第二代固体战略型号(东风31)打基础的多项先进技术的预先研究和几种大直径综合试验发动机的研制。

王希季: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9年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放弃开始攻读的博士学位回国,建国后第一批回国人员)。先后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1965年加入航天部门,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T-7M。中国返回式卫星系列总设计师。曾主持我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取样火箭的研制工作。提出了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他们大都是两弹元勋,星光闪耀,很辉煌吧?但是看他们的所学在加入航天部门前的经历(尤其是1956年前的经历),当时连他们自己在内谁相信他们能将火箭、导弹研制出来?好像只有任新民沾边一点,因为他在华东军区的时候研制过类似火箭弹的东西(还只是讨论设想而已)。

其中相当的一部分关键人物钱学森是从航空口“挖”过来的,这部分人相比后来在航空口广为传送的海龟大牛们,可是一点都不差,也许我们可以说,钱学森要对中国航空的落后要负责。不过,我们也别忘了,钱学森本人就是当时(也是后来的很长时间内,到现在好像还是)中国最顶尖(没有之一)的航空大师,是世界最伟大的航空大师中的一个,在航空方面的成就比其它人都要高无数倍!他本人从航空跳槽到航天才是中国航空最重大的损失!!!

钱学森固然伟大,但钱学森加上上面介绍的英米海龟们就可以研制出火箭导弹了吗?

答案是还不行。光他们几个能否详细设计出一枚火箭都成问题,更别谈电子、燃料、加工、测试等等方面需要的人了。就是从无到有设计一辆汽车需要的人都比他们几个多的多。研制火箭导弹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人很多很多,就是我们大家说的,工业化后产品基本都是需要N多部门配合才能制造出来。而且,火箭导弹牵扯到的很多东西都需要专门的设计人才,中国是压根没有的。

当然,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慢慢发展,TG已经在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大规模的教育也在展开(其中大学的理工科尤其是重点。要知道,以前中国大学的学生,主要是学文科、法律、金融等等,学理工科的人比列很少,当年那么多人高喊实业救国,可就每年那么点的理工科学生,救什么国?)。钱学森也亲自给从各个高校选派的学生上课,开始教育人才(可以说,中国的航天人才都是他教育出来的,包括上面的英米海龟、本节的苏毛海龟、下节的土鳖,还调教出精通技术的领导们)。等这一切差不多了才开始不也可以吗?反正米苏不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吗?

但这样办缺的是时间,而时间对于中国来说是很重要的(西方的敌人早已经大喊对红色中国实施核打击了,第7舰队就在台湾海峡,台湾的军用机场上满是米国的战机),太祖不是说过么,“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那只能就是争取外援了,中国将目光投向外部,那个国家合适呢?答案是只有一个国家可以,那就是苏联(米国也可以,但它正在对中国封锁)。中国其实从50年就开始向苏联派出留学人员,来加快国家建设。53年开始就接收苏联的援建项目----大家耳熟能详的156个项目(人类历史上决无仅有的。赫秃子,你的功劳大大的大,你一定是共谍---错了,他本来就是土星共同体员,还是苏共的头头)。

现在,航天事业也要向苏联求外援了。

通宝推:五磊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