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难以看下去的《生死线》一 -- 观望者

共:💬20 🌺44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难以看下去的《生死线》四之感动

说起《生死线》,不能不说兰晓龙。兰晓龙的名字让我记下的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到现在我看过兰晓龙的三部片,《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和《生死线》。我关注《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因为我对中国远征军的很多事情无法理解。比如,同古之战,仁安羌大捷和曼德勒会战的失败无法理解。如果我指挥十万之众到缅甸,面对那样的情况,我不会选择撤退。

而这些都是离我们并不远的历史,那场被视为民族生死线的抗日战争!

在民族的生死命系一线的时候,有数不过来的无名的岳武穆造就了一个有名的岳武穆。他们最后的生命化做衡山忠烈词里的个个名字和留在松山或者腾冲国殇园里的朵朵坟茔。我们今天很难知道他们是谁,或者不知道他们在那里究竟是怎么抵抗的。

《生死线》这剧里,兰晓龙就是和人诉说一个历史时刻里无数的无名岳武穆们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很多遗留问题今天很出现在我们身边。

《生死线》的最后,四道风到新的地方去,而当中一些人有自己的选择,比如六品带着一个他从没去过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老妇人回家。唐机枪留在了沽宁,带着人家的孩子,守侯着她的未来。在今天的中国电视剧来讲,这样的结局是出人意表的,因为主旋律下的电视片一般都是主人公们有辉煌的收获。而兰晓龙的《生死线》里的各位结果是走向另一个未知。

该剧的多未演员中,每个人都好象在演绎着不经意的话剧。而这部看起来内容有点沽糙的《生死线》里却刚到好处。

剧中比如张绎演的那个假洋鬼子书生,何博士。他在《生死线》里的演出是成功的,他成功在于演出了一个在西洋教育下对家国民族和自己利益和理想间徘徊的人。他从战争的最初对战争的冷漠和懦弱,正好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些自以为是大人物,接受西洋教育一群人的心态。而最终自己彻底成为这群流氓抵抗者的一分子的时候还保持着自己的所谓特色而保持自己的所谓尊严。

事实上,中国当时有这样的人吗?有的,而且是相当的普遍。但最后的他选择了抵抗。而他又在表现那些西方邪教的教育下形成的虚伪的所谓仁爱。

张绎这个人的戏,我看过不多,除了兰晓龙的三部外还有《三七撞上二十一》。在《三七撞上二十一》里的小警察忙碌在生活和工作间,特别是张绎戏里几次想忽悠徐大夫上床的那几段特别有味道。估计从这开始。不少白骨精MM会视张绎为入暮后守侯的那一个王子。但张绎太象一个中国早期的电影人了,简直就是妖孽。从气质到样子都很想,而且不知道那个导演给调教的,既然演的戏也和那个人一样的风格。那个人命运结局非常悲惨。就在后来拍电影《芙蓉镇》的那个小镇上,他在数个红卫兵的监视下被自绝于党和人民!他就是冯喆,张绎演的史今,何莫修和冯喆的那些形象太象了。

而《生死线》最让人感动的不是它的演员和剧情,因为看中国的电视剧一般在剧情上不要太在意。而《生死线》的剧情所有的就是一句话,无数个无名的岳武穆造就了一个有名的一个岳武穆。在整个剧的剧情卖弄上,是比较好的,但从剧情的篇排上,不如《我的团长我的团》。而《生死线》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它把兰晓龙想说的话都说了,而且说到了每一个看过该剧的人的骨子里。

什么话呢?《生死线》了你甚至找一句台词来都没有。而我们看过《生死线》就感觉到听到了我们必须抵抗这一句。

而如何抵抗?确实,我们很弱,当时中国生产的子弹不足让中国军队的每一支枪打三发子弹。我们杀一个敌人经常要付出几个甚至十个人的代价。但我们还是熬过来了。我们没有武器,我们没有粮食,我们没有医疗。我没有一切需要有的东西,但我们有远征军中身高不足一米二的年轻士兵,我们有《生死线》中用《满江红》乐声来鼓励大家抵抗的老者,有象欧阳一样默默地组织抵抗的人。我们更有老村长和他带着的必死无疑的民兵。这里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一个呼喊的声音:“我们明知道我们失败了,我们还在想胜利。我们到死都想胜利!”

而八年抗战我们赢了,打赢的是《生死线》里的四道风们,是大山里的六品,是小家闺房里的唐机枪,是在敌人鼻子下要饭的中国孤儿,是那些无名的抵抗者!

这些天,听到了一个很高兴的事情,一个九十三岁的老人终于获得了政府按干部待遇每月从社保里拿到一千多块钱了。虽然这已经很晚了。但老人终于获得了他的尊严。

我对他有印象是我出生的那个街上,婴儿和幼儿时代一个睡在骑楼下的讨饭者。他当时是反革命分子被赶出来到那里。

其实这老人和《生死线》里四道风那些人一样。在日本人打到我们这里的时候挺身日出,加人了抵抗。但他并无什么政治企图,这是为自己,为民族抵抗。他参加的是后来被称之为广东南路抗日解放军的队伍。胜利之后,这支部队根据双十协定整编撤到山东。但很多人不愿意走的留了下来。一部分人后来参加了两广的西征,一部分就地解散,这老者就是属于留下潜伏的这一批。到建国后,因为种种原因,他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而当时广东南路特委的主要领导人莫怀在八几年的时候特别回来处理象他们这样留下来人员的问题,但一直拖到2007年老人才获得他本该有的政治待遇和一点了慰残生的收入。

在过去将近七十年里,我们失去了太多。我们遗忘了太多。我们甚至不知道从那里开始找回他们的事情。但兰晓龙给了我们安慰。因为我们看到了他的《生死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