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后知后觉看中国的核力量:1核潜艇 -- 黄河故人

共:💬203 🌺144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后知后觉看中国的核力量2:那些不科学,不环保的

中国基本上是个pinyou国家,包括贫油贫铀两个部分。最初对于铀矿的勘探是在新疆进行的,为啥捏?因为苏联有资料支撑。不过最后的勘探结果是中国第一块铀矿石在广西,第一个适合开采的铀矿在湖南郴州。

当年那些不科学不环保的东西,大多数在采矿、提炼这个阶段。

1958年4月,郴州的采矿工作开始。

矿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差。生活方面,矿工都是北方来的,当地又热又潮,蚊子极其凶猛,住只能住帐篷,睡觉是每人三块木板,来了不久就开始有流行病了

工作方面,矿井地下热水流很大,多年后当地老百姓冲厕所还用热水,可在矿井下面就苦不堪言了,只能忍受,那可不是现在的南非金矿。矿工的尘肺病情况很严重,尤其是早期。来自张家口的矿工侯启,留下遗嘱让医生在他死后把他的肺取出来,取出来之后发现,肺已经成了黑褐色,锤子都砸不动。

当年中国有两万多人的地质队伍在全国进行普查,可是和另一支队伍一比,这人数就太少了。湖南、广东、辽宁的农民采矿大军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这几个省的地表铀矿给来了个大扫除。

1958年正规的铀矿和工厂都还没有影子,研究部门又等米下锅,于是宋任穷拍板,在广东搞一个土法炼铀的试点。关于这一点,苏联专家内部争论也很激烈,三局的总工建议走正规程序的,也有同意土法上马的,是冶金专家。这位专家的意见是当时中国既没有足够的不锈钢也没有塑料,工厂水平也不行,还不如上陶缸和木桶,过滤就用纱布。这么做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很大,但是只有这样才能早一点拿到铀。有苏联专家还在私下告诉中国人,其实他们以前也这么干过。

其实天下土方法都差不多,中国人那时候已经木桶开始干了。其他方面呢:厂房惨了点,是茅草屋;粉碎惨了点,是大锤;滤布惨了点,是豆腐包;反应釜惨点,是铁锅;泵是没有的,需要人抬上去往下倒。后来全国铺开,也是这么干的。

虽然是土法,但是苏联专家还是很用心的,对手套、防护服、口罩还有废水处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给出了要求。即便是这样,苏联专家还是很看不惯这种污染环境的做法。

这么搞群众运动,污染严重、浪费厉害。这么出来的产品,俗称“黄饼”,有效成分含量只有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而且各地产品差距很大。就这样产品,国家收购价比黄金都贵。

不过呢,1960年,因为六氟化铀的原料问题,有科学家去了湖南株洲,一个“黄饼”的集散地去考察,看到的情况让他大吃一惊。黄饼就堆在站台上,连盖都没盖,风干之后的黄饼都成了面面,一刮风满天黄尘,这可是比黄金还贵的东西,而且还能致命。群众对这方面的认识更为淡薄,有的商店边卖东西边收购黄饼,有人边吃饭边干活。得了,第一个任务先搞宣传吧。

黄饼回来了,搞二氟化铀、四氟化铀的生产吧。窗户上玻璃都给腐蚀毛了;生产的人鼻子都是绿的,鼻子里面也是;搅拌靠的是人和木头棒子。就这样,1960年11月,搞出了2吨二氟化铀;以此为原料,1960年12月,搞出了80公斤四氟化铀。

更不环保,那就要说饥饿的基地了。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1960年12月的告急电报说:三万多人的厂子,粮食就够吃三天的了。第二个月,再次告急:气温零下25.5度,煤只够第二天的了,调给他们的煤路上被卸走一大半。

当时有因为到厨房帮厨多吃了21个馒头被处分的,还有因为妻子带着学生去捡发臭的咸菜被牵连的,还有因为从食堂偷揣了两个土豆而在大会小会上点名批评的。

中央当时也有意见,要他们撤,除了留守的,人赶紧撤出来,先保人。但是厂长不同意,这个厂,很多东西不能停,一撤,再开起来就难了。

那时候因为饥饿跑了很多人,酒泉那里连企业带施工队跑了五千多人,跑到半路有的缺吃少穿有的就不行了,厂子里赶紧去救,去埋。因为跑掉的很多都不是正式工人,结果好多人死了也不知道,厂子毕竟不可能每一个都能照顾到。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发枪、发子弹,自己去打野物。

导弹基地,孙继先的副司令李福泽因为一个团的部队把几十公里的沙枣林叶子给捋光了,被刘亚楼叫到北京一顿批。回来之后,把团长叫过来批了一顿,团长说了一句话“沙枣叶子磨成粉,可以掺着粮食吃……”

总理批给导弹基地的粮食专列,在车站停靠加水的时候被饥民哄抢,押运士兵鸣枪都不管用。李福泽忍痛下命令,把粮食卸下来分给当地百姓。押运官兵不解为何把救命粮卸下来,李福泽电话里说:“不要说啦,执行命令”

在这么困难的时候,李福泽仍然尽可能照顾苏联专家:从哈尔滨找西餐师傅,给文工团做和苏联专家跳舞的思想工作,掂着酒精兑水去灌专家。

来之不易,倍加珍惜。

通宝推:lucase,米宝,居庸叠翠,桥上,hzjc,leqian,深夜腌的萝卜丝,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