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大陆49年后三十年的经济成就及相关几个话题 -- wolfgan

共:💬261 🌺342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黄仁宇谈中印比较

背景上自19世纪以来西方作家即经常以中国与印度并列。

两者均为文明古国,两者均人口众多,在近世纪不仅落后而且彼

此沦为西方之殖民地。但中国人自问未曾亡国,只以印度朝鲜

为戒,不屑与印度朝鲜为伍,人种上之偏见亦以印度人皮肤黧

黑,能力智慧必为低下。不知大部印人属雅利安语系,面目轮廓

与欧人同,亦睥睨中国人。又两方均以生活最低现象概括对方,

实际印度之高层社会语言态度举止全部效法西方,尚为中国所

无。

我曾遇一同事云:“历史上印度授予中国者甚多,得自中国

者绝无仅有。”我不能谓之颠倒史实。佛教之传人亦影响中国美

术建筑及哲学思想等,无可置辩。但彼未提及的乃是文化输入

由于中国僧人往印取经,而甚少得力于印度高僧来华传教。而

此同事对郑和航行时盂加拉迭向明廷朝贡一事则不愿提及。此

等情节迄今尚少记载,只有长期往来两者之间方可道及。只见

得彼此之间国民心理甚可能左右外交关系。尼赫鲁闻及中共已

自青海及新疆修筑公路至西藏,曾说:“以我们落后的邻邦能有

如是成就,也是好事!”其育辞指向偏在印度强于中国。(不过我

于五十余年前旅行于印度,眼见彼邦交通通信实优于中国。)

印度的放纵想像力与中国的严守纪律接受仪礼都曾使两国

文化发扬过一段灿烂光辉,也都在西方物质文明冲击之下不能

立足。这一切经过不是任何人物任何朝代所设计制造,而是由

环境及往事的要求长期演进而成。即是尼赫鲁自己也说过:“中

国与印度都担当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样的发展与民族之优

劣,个人之贤愚不肖无关,尤无互相竞争的态势。

总之,针对世界局势的大转变各民族和国家的决策,显示着

内外所受冲击,也反映着个别的历史背景,长期的追溯过去,则牵

涉上天候与地理,中国与印度的表现不同,但不能让旁人指说,参

与某方面的竞赛。在公元之前3世纪,孟子即告诫不要“好为人

师”。蒋介石与尼赫鲁都已犯上了这样的错误.可为殷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