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西方人眼里的周恩来 -- 元亨利

共:💬128 🌺1154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一些细节补充

主贴链接

补充一些在读有关周恩来资料中看到,以及以前听到的细节

传说宋美龄在西安事件中见了周恩来后,对蒋介石说,“为什么我们的人里没有周恩来这样的人才?”宋从直觉上与周惺惺相惜。威尔森的传记中也记叙了一位国民党官员的感叹,“如果周恩来当时站在我们一边,那现在在台湾的就是毛泽东了。”

威尔森在他的传记开头描写了他1960年在尼泊尔见到周恩来的情境,当时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访亚非国家。在尼泊尔时,举行了记者招待会。由于某种原因,记者会改期而威尔森未能接到通知,等他赶到会场时,记者招待会已经结束了。周恩来知道后,同意为威尔森举行一次独家采访。当时已是深夜,明天一早代表团还要上路,代表团其他成员站在周围等着会见结束,有人用不耐烦的眼光看着威尔森,连外长陈毅也“郁闷地把他硕壮的体重从一只脚换到另一只脚”。但是周恩来还是那样礼貌耐心,在近四十分钟的会谈中专注的看着威尔森,几乎就是为他一个人重新讲述了刚刚讲过的内容,“好像他有世界上所有的时间一样。。。他尽一切努力满足我的所有要求,却又没有一丝傲慢或高人一等的派头”。

顾顺章灭门案,河里好象有过讨论,记不清了。虽然有人说总共杀了一百多人,西方的材料认为总数不可能超过四十,据说国民党写的周恩来传记里根据内部资料包括当时警察局办案人员的叙述,结论是一共死了24人,有顾的妻子,三个孩子,嫂子(弟媳),姐(妹)夫,及岳父母,其他人中还包括一名欧洲人。有一名顾的孩子幸免于难,因为一名杀手临时手软了。后来这个孩子还与顾顺章团聚了。关于这件事,尼克松有段很有镜头感的描写:周虽然具有迷人的风度,却曾亲手杀过人,完事后镇静地边走边点上一只烟。

尼克松除了正式会谈,有很多时间是与周恩来聊天,两人的话题涉及政治,历史和哲学,周恩来每一样都能拿得起来,应对自如。但是尼克松发现在有些外国历史细节上,周恩来的知识被意识形态牵着走了(这也许是中共宣传的结果,把领导给忽悠了)。比如法国大革命,周恩来说那些与殖民主义者作战的士兵都是志愿军,尼克松说其实其中有很多职业军人。又,周恩来说林肯发动南北战争是为了解放黑奴,他的胜利说明人民支持他。尼克松说,其实林肯发动南北战争不是为了解放黑奴,而是要把那些想从联盟中分裂出去的南方的州拉回来。解放黑奴只是为此目的服务的一种策略,林肯虽然反对奴隶制,但在那时他只解放了那些反叛州里的黑奴而没有解放相安无事的州里的黑奴。

在与基辛格的会谈中,出身哈佛的基辛格博士每次总是提着一大包文件资料,而周恩来总理面前就是一张纸,上面写着会谈的一些要点。记得当时国内有一个传闻,说基辛格每次还在口袋里藏个录音机,有一次大概是身体的动作碰了录音机的哪个按钮,录音机突然发声了,基辛格很囧,周恩来哈哈大笑,说:“老兄,你把录音机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不好吗?”

另一个传闻是,尼克松出了一个谜:只有中国有,每人一个,每家几个,但全国只有十几个。周恩来马上就猜着了,他微笑着看了一眼在坐的郭沫若,郭喝了一杯酒后也猜出来了,是十二生肖。

西方研究周恩来的一本必读书是Kai-yu Hsu的《周恩来,中国的元老》(Chou En-lai:China's Gray Eminence)查了作者的中文名字,叫许芥昱,旧金山大学教授。他对周恩来的评价是:“周恩来的外交生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个人的吸引力。” 这是几乎所有人对周恩来的一个共同的感觉。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人介绍给西方的斯诺是这样描述周恩来的:“他身上有某种吸引力,这似乎来自个人魅力和权力的组合。。。他在南开的日子里常常在舞台上搬演女性角色,但我遇到的这个人没有丝毫的娘娘腔。。。只有魅力,这是他成为红色中国第一外交家的品质之一。”

许教授书中写了一件事,1960年代初,当时联大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访华,周恩来总理每次都安排哈马舍尔德团里的一个年轻助手美国人与哈马舍尔德坐在一起。周总理说:“我知道那个年轻美国人只是个便衣,但我还是对他特殊照顾。每当摄影师照相,我都要拉他一起照,宴会也给他安排一个位子,他给弄的不知所措。我们不要怕美国情报机关的特务,相反,我们可以作他们的工作。”

纽约时报1976年1月9日在周恩来的讣告也提及周的细腻与含蓄。说邓小平是个很直接了当,很冲(blunt)的人,邓在1975年中美会谈中就美国对苏政策的危险性,严厉警告福特总统和国务卿基辛格,而如果是周恩来就不会如此教训人。

周恩来在重庆曾家岩办事处时,很多美国人来访,海明威也来过。但海明威可能自己对革命有一套理论,见了周恩来大谈特谈,滔滔不绝,周恩来几乎插不上嘴。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会见了卓别林。卓的自传中只有很短的一段描述,没有任何评论,也许电影人总是认为画面胜于评论吧(抑或是对美国文化大革命--麦卡锡运动--心有余悸?)。会见前,卓别林被告知,周恩来有重要事,可能会晚到,可是等卓到达周的别墅时,周已在门前等候,卓自然要问,事情办的如何,周拍了拍卓的肩膀,说:“都解决了,就在五分钟前。”

---1月10日补充----

威尔森书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1972年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女士维特克访华。年轻而对中国充满热情的她想采访中国妇女,周恩来把她介绍给中国第一妇女--江青。老练的周恩来无疑是想让江说露嘴,事实上江确实说过头了,这正中周恩来的下怀。1973年毛泽东知道了江与维特克的会谈内容(维特克后来出版了《红都女皇》,中方称维特克是中情局特务),毛大怒,写了封信痛斥江青。据威尔森书中说,毛的信中有句话:“我真的羡慕周恩来的婚姻。”

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前几年高在哈佛作过一次讲座,亨利也恭逢其盛。那时对高及其书一无所知,以为是中美两国合作研究项目。听了后很失望。本来冲着哈佛之名而去,想像的是一场学术讲座,结果感觉是听了一个故事。后来知道高是自费留学(更象是林冲夜奔),因此书中依据的很多中央文件没有来源,他的讲座中没有一个资料索引。比如毛泽东最后对周恩来的治疗的态度,是书中重点。高说他的结论来自中央某文件。但没有说明具体的来源,比如是哪年哪月哪日,文件号码等等。即使记不清了,你要说明。不知书中有没有索引,反正这次讲座很不符合学术规范,更不用说是在哈佛了。开头主持人提到,这个项目哈佛赞助了7年。高文谦面色很不好(从中医来看,一定别来有恙),虚胖,看上去与其说是个学者,不如说象个小老板。

贴子得了那么多花,宝,心里很感激,更知道这是冲着周恩来的。但是,相信现代中国人中,对周恩来不以为然的也不在少数。这不奇怪,其实不仅是在对周恩来已没有切身感受的70后,80后中,即使是在60后之前的人群中,这种意识早已存在。80年代初,北大曾有过一次民主选举海淀区人民代表。在那次轰轰烈烈的选举中,不少人已经对周恩来提出很激烈的批评。记得有台下观众在竞选人演讲后的问答中问:如果你有机会成为彭德怀或周恩来,你会选择谁?竞选人答:彭德怀。

通宝推:响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