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明末边事春秋1 前朝往事不可追 -- 秦大路

共:💬4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说的是北元和东晋、南宋是一样的

明朝当然和东晋、南宋不一样。北元才是和东晋、南宋一样属于前朝退缩到中国一部的政权。

对于北元,明朝对其政权不承认是很正常的。就好像老蒋说他那个国民党政府代表了中国正统咱们也不承认,也认为是伪政权一样的。不过地方占的大不代表统一。本朝占的地方比明朝要大多了。本朝完成了统一大业吗?

至于北宋,我也不认为是个统一的王朝。北宋从五代十国的废墟中兴起。当时就北有辽国,南有大理,后来又出来个西夏。北宋可以说代表了汉族的正统,却谈不上是个统一的王朝。明朝的情况也是这样。

至于北元,虽然四分五裂,各地军阀不少,但元朝大汗的统续还是一直存在的。您所说的小王子部其实就是大汗的本部。北元一连几代都是幼主即位,太师权臣掌权,所以明朝方面才称其为小王子。这些小王子中的一位达延汗后来重新统一包括卫拉特在内的蒙古各部,对蒙古左右翼进行了重新分封。您说的那位俺答(阿勒坦)就是他的后裔。

只不过达延汗的分封和周天子的分封一样,都不能保证自己的后裔不互相残杀。

但是北元是不是四分五裂,是不是各地都有军阀割据恐怕不能作为否定其作为一个政权的理由。东晋也是各地军阀割据。但是东晋仍然是一个偏安政权。民国时代,中国也是四分五裂,军阀割据,但是不影响南京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地位。

对于北元的研究是属于相当冷门,主要是由于史料的缺乏。明朝本身对于北元采取的态度是既然无力消灭就干脆掩耳盗铃。对于北元内部的消息,明朝不屑于记载,只在与北元发生接触了才记上一笔。这其实也是中国的传统。看看《史记》、《汉书》中对匈奴的描写,也是这么回事。所以北元也好,更早的匈奴也好,在传统正史中的记载都是支离破碎,不成系统。例如象达延汗重新统一大漠这类事在明史中基本是忽略的。有些记载更是道听途说,错误百出。例如明史中对您前面说到的那位三娘子说是“故俺答所夺之外孙女而为妇者也”。这就基本是小说家言了。但是明朝史官对其既不考证,大概又深信夷狄乱伦为常事,很满足其大汉族的优越感,也就不假思索地记下来了。

对比匈奴,蒙古好在有自己的历史记载。更妙的是朝鲜作为元的前属国,又作为明的属国,夹在两大势力之间不得不经常两头讨好,所以也留下了大量的比较详细的记载。例如“北元”这个称呼其实还是源自朝鲜的记载。对照这些记载,我们才可以大致了解到北元的情况。

北元是不是帝国呢?应当说一直都是。北元早期,大至到1388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又称清水泊,即今天的贝加尔湖)击败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的大军之前仍然是保留了元朝的全部政府构架。这时候北元当然还是帝国。

1388年之后脱古思帖木儿被杀,北元进入一个短暂的分裂时代。但是到了脱欢、也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北元又在表面上进入一个统一阶段。这才有了土木堡的大胜。

也先篡位失败,北元再次分裂,直到达延汗重新统一。达延汗将蒙古左右翼重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时候的北元的政府结构相对于元朝已经大大简化。官称也逐渐蒙古化。例如太师,台吉(太子)之类的官称满天飞。

达延汗之后,大汗的地位逐渐类似于周天子。强大的军阀例如阿勒坦开始扩充自己的势力。但是这时的北元组织结构称之为军阀割据则可,称之为部落联盟却是不对的。

顺便说一句。从明朝开始发扬光大的一个坏习惯是把任何外来使者都当作前来输诚纳贡的。这纯粹属于自己骗自己。于是在明朝的史书上往往出现某方一会儿奉书纳贡,同时又在刀兵相见的情况。在传统的史家看来这当然是蛮夷狡诈,叛伏无常的表现。其实并不是人家狡诈,而是从来就没投降过,明朝方面只不过是在拿人家的贸易使团甚至普通商人意淫罢了。满清对这一点发挥的更好,那个什么英吉利贡使不是很说明问题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