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台湾诈保案聊起——DNA鉴定的前世今生 -- 游识猷
要说DNA鉴定,咱就得先从DNA这个分子本身说起。
1952年时,科学界就基本确定了人的遗传物质是DNA。进一步研究也表明,除了同卵双胞胎,每个人的DNA都各不相同。但DNA第一次真正被用在刑事鉴定上,则是1986年的事情。
要比对DNA,一般最直觉的想法就是对DNA测序。众所周知,DNA分子是由ATCG四种碱基组成。如果把碱基比成字,那么一个人的整套DNA就像一本由这些字组成的天书。而这本天书里究竟有几个字呢?足足三十亿!所以假如想用DNA测序的方法来比对DNA的话,就像为了比对两本书是不是同一本,结果要要一字字把这书里的三十亿个字读完——费事、费时、费钱。再者,测序对DNA的纯度、数量也要求很高,一般司法鉴定中,不能也不会用这种方法来比对DNA。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遗传学家Alec Jeffreys就是DNA鉴定的开山祖师,他首次通过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来比对不同人的DNA。
如果你觉得“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太过不知所云的话,那么这项技术还有个更通俗易懂的名字——DNA指纹技术。
这就是Alec Jeffreys,他手上举着的那张底片,就是所谓的DNA指纹。
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里的“限制性”三字来源于这个技术里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那是一大类在细菌里发现的蛋白质,它们能特异性地辨认出DNA的某些4-8个碱基长的特殊序列,然后把那个序列切开。比如限制性酶中的特别常用的一个EcoRI,就是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的 ,它专认GAATTC这个序列。其他的限制性内切酶,辨认的序列又各有不同。
DNA分子的形状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当将限制性内切酶和DNA加在一起时,那酶就顺着这条飘带一路认,认出它所特异对应的序列后,就在那儿,像把剪刀一样“咔嚓”把DNA一切。一条连续的DNA就这么被限制性内切酶咔嚓咔嚓地切成了数段。
每个人的DNA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后,形成的片段数量不同、大小各异,这就是所谓的“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也是第一代DNA鉴定的原理。
一个人的DNA被酶切后出来的片段们固然是各不相同,可怎么比对呢?
这就得介绍DNA片段们的赛跑场——琼脂糖凝胶。
【被催出来的下文…… 此坑依然很大…… = = 】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像英美这样无比高尚的国家只关心别人的人权,自己的都是狗屎 无明火 字0 2010-01-25 18:58:53
🙂花,有游mm捧场! 赫然 字0 2010-01-14 08:42:16
😜别喝水了,赶快填坑吧 空气精灵 字0 2010-01-14 05:08:39
🙂DNA鉴定发展简史(一)
🙂只记得DNA是在细胞核里的 1 大地窝铺 字58 2010-01-17 09:27:05
🙂多谢提醒,剪切前得先把细胞核打开 游识猷 字43 2010-01-17 15:57:03
🙂看到DNA的纯度,想到了考古中的DNA鉴定 3 老芒 字130 2010-01-16 22:42:01
🙂进坑送花。。。呵呵 大道至简 字96 2010-01-15 18: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