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05) -- 江南水

共:💬226 🌺89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长平之战,赵国有机会吗?

同意水兄的这句话:

在整个长平战役过程中,虞卿这个虚张声势的主意,给赵国提供了唯一一个解套的机会。

后人老是说因为赵王中了离间计,换下廉颇,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了长平之战的惨败,也给秦国统一天下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但是,仔细想想,即使不换下廉颇,赵国有机会吗?

首先,太史公指责平原君说:“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这点我想太史公有些太结果导向了。从秦的战略上来讲,秦的目的必然是并吞六国,这点当时六国人应该不是不知道。所以,无论上党要不要,秦赵摊派是迟早的事。至少早摊派,在上党附近决战,地形上赵还能加些分。至于晚摊派?我看不出晚摊派对赵的好处,无论外交,经济上,秦上升的态势都比赵明显。所以至少我想如果处在当时的位置上,接收上党都不能说是一个错误,至少,能在国力上给赵加些筹码。

从战前的态势来看,秦赵两国的国力本就不是在一个层面上,说3比1一定都不过分。秦是早有预谋要和赵决战,而赵接受了上党,有打大战的准备,派廉颇领大军接收,却没有打大战的信心和决心。一旦双方接触,小败几次,就想媾和。

在双方接触初期,进行了小规模的遭遇战,也可以看出,秦赵两军在士兵战斗力上也有一定的差距。秦斥候兵就斩杀了赵裨将茄。

可以讲如果秦国的将领不发烧发晕发颠发傻,赵基本没有胜利的希望。

廉颇在守,可以说是等待,等待秦国将领发烧发晕发颠发傻,可是赵国等得起吗?以1/3的国力和对方打长期的消耗战,最后一定是不败而败。所以,我很理解后来赵王换下廉颇的心情和动机。

说赵王错,如水兄说,错在外交上,不是错在人事任命上。败在经济上,也不是败在人事上。

再回头说,赵国有机会获胜吗?老实说,基本没有。

第一个想法是重新选择战场,选择更有利的战场。秦军不是耗得起吗,那如果选择一个双方的补给线大于3比1的新战场我们接着耗呢?在长平附近我们可以看到秦的补给有汾水,沁水的水道支持,而赵基本上只有靠陆路。具体执行上应该是将上党居民迁居(毕竟那时候生产力重要的是人,土地资源有的是),军队粘住秦军逐渐后撤到新战场。不过这个方案首先是政治上失分,毕竟上党居民不愿意投降主要就是安土重迁,不愿意搬迁。其次,如果秦军改变战役目标,不再追求全歼赵军,而只是满足于占领战略要地上党,不尾随赵军到新的战场,那么失败的仍旧是赵。再次,我们看看地图,长平到咸阳距离和到邯郸的距离,基本上已经接近3:1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赵已经没有多少战略空间可以允许他退了,再退就快到邯郸了。

不过换上赵括,赵王的想法是宁愿轰轰烈烈的死,也不愿意窝窝囊囊的亡。这个时候,我想赵王应该是放弃了媾和的想法,决定决战了。这个时候也许反而是重新选择战场的时机。毕竟下面赵括的战术方针将以攻击为主了,那么在长平附近进攻秦的预设营垒,还不如后撤到一个对己方更有利的战场。

----------------- 猥琐的分割线 ---------------------------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仅仅是纸上谈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