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05) -- 江南水
1、对赵军数量的疑问,主要是这45万(如果是实数),必定夹杂了大量的上党民和当地赵民。真正的军队人数可能一半都没有。
2、赵括出击不可能老巢都不要,必然要留守相当数量的部队防御大本营。防守大本营的这部分军队,主要任务除了防守外,就是给前线的赵军运输粮草。
3、秦军的两支奇兵合计3万。其中2万5千人的部队,任务是断了出击赵军的后路,应该是到达指定合围地点后,就地修筑工事。而5千骑兵任务是“绝赵壁间”,我理解这个绝赵壁间,并不是将出击赵军分为两半,而是在2万5千人的东方作战,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截断来自赵壁的粮草运输和援军。
(西)秦壁—出击赵军—2.5万秦步兵—5千秦骑兵—赵壁(东)
(西)秦壁—赵前军—5千骑兵—赵后军—2.5万步兵—赵壁(东)
这两种战场态势,哪个更合理呢?
秦的骑兵不是坦克,也不是中世纪的全身板甲骑士,从赵军出击部队的营垒中间冲一下成功冲过去还有可能,冲过去以后还在中间守了40多天那就是神话。
我脑海中的长平之战是这样的,纯属想象,大家莫笑:
秦得野王,上党降赵,双方各自进行战争准备。47年初秦军进攻,赵王命廉颇领军出战,廉颇在与秦军野战不利后转入阵地防御战,并在防御战初期丢失了西侧前沿的几个壁垒,之后稳定了形势,两军对峙。
这期间大量的上党难民逃入赵方壁垒并滞留于此(前线赵军不能再让难民深入赵国,也不能抛弃他们不管,而难民们本身也打算等战争平息后再回上党,不准备向东跑更远)。虽然准备了充足的粮食供军队使用,但这种意外的支出增加了赵军的粮食消耗,以至于需要向齐国求助。
廉颇的防守坚固,秦军不能攻克。应侯施反间于赵,赵王用赵括撤换廉颇,白起赴前线领军。
赵括到任后改变战略,率领赵军精锐主力沿大道进攻秦军,秦军诱敌深入,出击赵军抵达秦军壁垒前,不能攻克。
秦军2万5千步兵经小路穿插到出击赵军后方,就地筑营,这支部队面朝西方。任务是不让出击赵军通过自己的阵地回到赵军大本营。
这支步兵的东面,秦5千骑兵阻截来自赵军大本营的任何粮草和救兵。赵军大本营还有足够的粮草,甚至可能有足够的士兵,但是与赵括的联系中断,没有主帅指挥。
此时秦主力从西侧的秦壁出击,屡次打败赵军,出击赵军士气低落。赵括就地修筑工事坚守,等待大本营救援。如果是赵王任命廉颇这样的名将率领邯郸的军队增援前线赵军大本营,就有可能率领赵军打通后路。
秦王组织河内的秦民增援长平。一个任务是从小路给3万断赵后路的秦军送粮送兵,补充伤亡。由于道路崎岖,这个运输任务应该是相当艰难的。
一个是在赵军大本营之后,再设一道防线,拦截来自邯郸方向的救兵。如果是平时,这根本不可能实现,但由于赵前线大本营这时处于被斩首状态,自顾不暇,无法对这一行动进行干预,于是大本营和本土的联系也被切断了。
包围圈内的赵军粮食耗光,没有办法只好拼死出击,分四队轮流冲击秦军拦路部队(这时候很可能已经不止2.5万步兵),但是冲击不下。赵括被射死,包围圈内的出击赵军投降。得知前线精锐已经全灭,大本营赵军随之投降,连带大本营内的难民,全部被杀。
从年初秦军发起攻击,到最后杀俘,赵方军民死亡共45万人(含上党民)。
秦军伤亡不详,白起后来曾称秦卒死者过半。但是,这个死者过半究竟是不是长平之战的秦军损失呢?——
长平之战在四十七年,攻邯郸是四十九年,长平之战1年多后的事情了。王陵攻邯郸首先顺利,然后遇到了挫折,“兵亡五校”,这里刚好可以和平原君守邯郸的故事联系映证。
那么这个死者过半,为什么不能理解为邯郸之战的秦军,非要是长平之战的秦军呢?
战国策,卷5,秦三 有记载
从这段记载看,长平之战的秦军很可能并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失,打的是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重读了一次史记,有几点想法 6 eikomh 字1332 2010-01-27 10:31:00
🙂穿插狙击不一定要同等兵力的,主要是充分利用地形 清风席卷 字60 2010-01-28 07:31:16
🙂说一下我的看法,倒着说 1 江南水 字1757 2010-01-28 00:24:55
🙂说说我的想法吧
🙂关于第一点 王树 字2248 2010-01-27 22:42:32
🙂不能同意廉颇坚守两年阵地说 eikomh 字502 2010-01-27 23:19:59
🙂郑朱何时入秦? 2 王树 字1967 2010-01-28 01:47:40
😉我的答案是四月之后,而不是七月之后 eikomh 字186 2010-01-28 02: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