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最后一搏 -- 晨枫

共:💬136 🌺3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最后一搏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T-50终于首飞成功了。首飞成功的消息一公布,普京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将在2013年交付俄罗斯空军试用,2015年开始大批生产,将俄罗斯空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技术水平。

俄罗斯空军的现役主力苏-27的首飞已经是30年前的事了。30年前,苏霍伊设计局为了后来居上,不惜放弃已经首飞的原型机,重起炉灶,凤凰涅磐,终成正果,推出了一代名机苏-27,在技术上压倒了F-15。但航空技术没有停顿,美国率先进入隐身时代,推出F-22战斗机,再次拉开了航空技术的差距。F-22所代表的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和网络战能力代表了空战的新境界,俄罗斯空军再次面临来自西方的沉重压力。

T-50是一架单座、双发、双垂尾的重型战斗机,采用两侧翼下进气,具有较大的机腹武器舱。T-50力图在隐身、超音速巡航、机动性方面达到较好的平衡,在气动设计上结合了F-22和苏-27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抄袭F-22或者简单的苏-27升级。T-50明显地和F-22有很多相像之处,但也继续了很明显的苏-27的特色。T-50的隐身、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能力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苏霍伊在这个时候推出T-50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情。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济严重滑坡,军工生产严重萎缩,军工科研陷于停顿。在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有所恢复,军工生产和科研有所恢复,但还是还债多于赶超,远远低于重占世界军工科技前沿应有的水平。米格凋零之后,苏霍伊硕果仅存,但一气吃了苏-27的老本20年之后,这一两年隆重推出最新的苏-35BM,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已经30年之久的苏-27的重新包装,航电和武器系统自然是大幅度改进,但基本的气动设计还是如假包换的苏-27,如果不是火眼金睛的航空迷,根本看不出两者的外表差别。发动机的推力增大了,但依然是原发动机的伟哥版,不是新设计。不管电子技术如何进步,战斗机的飞行性能还是由基本的气动设计和发动机决定的,这就是说,苏-35BM的飞行性能不可能有质的提高。就是这样一架老太婆搽粉的飞机,试飞和投产还是一波三折,俄罗斯空军已经订货的48架最早要2010年开始交付,预计6年才能全部交付。相比之下,当年中国订货的苏-27基本上都是在18-24个月内交付完毕。这只能说明两个可能:1、苏霍伊的生产能力已经不足以快速交货;2、俄罗斯空军的支付能力限制了苏霍伊的生产速度;估计是第二个可能性更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T-50的首飞一推再推就容易理解了。俄罗斯的航空理论和技术基础依然雄厚,但理论和基础要化作具体的工程设计,这还是一个用投资和时间堆出来的结果。太多的设计细节需要用大量的风洞和真实大气测试,需要研制大量的试验平台,收集大量的技术数据,而不是理论家们拍拍脑袋、天马行空就会天上掉下来的。恶魔总是在细节之中,而这个恶魔是出名的吞金兽,俄罗斯是不是还供养得起这个恶魔是一个大问题。俄罗斯经过这么些年的人才流失、技术文件散落、科研设备老化,军工科研要首先从泥坑里爬出来,才谈得上赶超。“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改装的严重拖延,“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接连失败,苏-35BM的发动机问题,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苏霍伊在和印度就苏-30MKI的合作中,尝到了国际合作的好处。也就是说,借力发力。印度军工是一个心比天高、力比纸薄的典型,从LCA战斗机到“阿琼”坦克到“歼敌者”核潜艇,印度军工屡败屡战,乐此不疲。与此同时,印度试图利用俄罗斯的经济困难和技术实力,通过出资入股,获得先进装备和技术,并带动印度自己的军工科技。苏霍伊在推出了三翼面和推力转向技术后,苦于没有资金完成技术开发,和印度一拍即合。但技术主导权和进度控制完全在苏霍伊手里,印度实际上成了提款机。不过印度似乎并不在乎,希望借参与T-50计划达到大跃进,一举登上世界战斗机技术的前沿。俄罗斯抛出的橄榄枝是承诺由印度“负责”双座型,似乎印度真成了和俄罗斯对等的合作伙伴了。事实上,苏霍伊依然掌握完全的技术主导权,在设计单座型T-50 的时候,已经为双座型预留了空间、重量和气动设计方面的考虑。苏霍伊也完全主导研制进度,只不过这个进度的发言权更多地在俄罗斯空军的手里,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俄罗斯财政部的手里。但为了抓住印度这个合作伙伴,俄罗斯必须早日把T-50弄上天去,再无限制地拖下去,连世界上耐心最好的印度都要不耐烦了,要是印度也撤了,那T-50就真的要步米格I-44的老路了。

但是,T-50首飞成功离批量生产和形成战斗力还相差很远。T-50首飞一成功,普京已经在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在2013年开始交付俄罗斯空军试用,2015年开始大量生产,印度也宣称将在2020年前开始装备T-50。但俄罗斯《独立报》1月29日报道,试飞的T-50使用的是苏-35BM的4++代发动机,没有采用第五代发动机,也没有第五代的主动电扫雷达。这样看来,试飞飞机主要是验证气动外形和基本飞行性能的,离实战水平的第五代战斗机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本来是符合世界惯例的做法,但也为T-50(或许会被命名为苏-47)的量产时间带来极大的问号。

俄罗斯有保密的传统,但近年来,俄罗斯一反传统,转向吹嘘和空头支票。T-50的首飞已经公开许诺了好久了,从苏霍伊总师到俄罗斯空军司令到副总理,一个个信誓旦旦,但允诺的日期一个一个过去,直到现在。T-50的标准配备发动机是AL-41,而不是代号117S的AL-31大改。和T-50的高调首飞计划不同的是,AL-41的进展和定型情况俄罗斯秘而不宣,T-50标配的主动电扫雷达也是一样。如果这些关键系统不能及时定型,2013年交付空军就是空的。美国在技术验证型YF-22首飞到生产型F-22首飞之间用了7年,即使排除冷战结束美国空军不再急急忙忙的因素,依然需要不少的时间,这还是在F119发动机和APG-77雷达已经就绪的情况下。即使T-50的试飞一帆风顺,3年定型也是一个极其雄心勃勃的计划。

俄罗斯还有生产组织和工艺人才的问题。T-50需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测试规范都和职工培训需要时间才能建立起来,还有原材料和分系统的生产组织问题。要把俄罗斯冬眠已久的军工体系和原材料供应链重新动起来,解冻就需要相当的时间。

在划时代的苏-27首飞30年后,T-50凝聚了俄罗斯航空技术的精华,也凝聚这俄罗斯航空人的希望。T-50的性能还有待时间证明,如果T-50的量产型和现在首飞的飞机有所不同,这并没有什么可惊奇的。问题是当年苏-27在襁褓中遇到严重问题后,总师西蒙诺夫毅然壮士断腕,在凤凰涅磐之后塑造了一代名机,不仅在口头上压倒F-15,在实际上也做到了,真正做到了后来居上。但今日俄罗斯是否还有这样的勇气、魄力甚至能力,就十分值得怀疑了。YF-22是在1990年首飞的,要是20年后T-50后来而不能居上,俄罗斯的窘境是可见一斑。T-50将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最后一搏吗?

关键词(Tags): #鹰击长空#像鸟儿一样腾飞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呆鹅,随意溜达,goon,山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