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鏖战三千里江山?D?D万历朝鲜之役1 风雨欲来 -- 秦大路

共:💬34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鏖战三千里江山?D?D万历朝鲜之役5 风云再起

5.风云再起

基于上次壬辰之役中惨败给朝鲜海军的教训,这一次日本采取了两个办法。首先,日军利用反间计,使朝鲜王廷解除了大将李舜臣的职务。反间计似乎总是很好用,自古以来中国不知多少名臣名将蒙冤于此计,朝鲜国王也从中国昏庸的君王那里学会如何在敌人的反间计里中招。其次,日本在战术上采用不告而战、突然袭击的办法,先打掉一直给自己带来巨大麻烦的朝鲜海军。

万历二十五年(1595年)七月十五日,被日本人称为“海贼大名”的九鬼嘉隆,率领庞大的日本舰队,偷袭了停泊在漆川岛(世济岛北端西)的朝鲜海军。由于在壬辰之役中日本的安宅船不是朝鲜龟甲船的对手,此次日本海军大量动用了巨型铁甲船,并专门针对朝鲜海军的龟甲船做了改进。当时是停战期间,朝鲜海军原以为日本的舰队是运输舰队,没有料到日本人会突然发起进攻。几百年后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偷袭珍珠港等事件里,日本人总是乘对方猝不及防发起闪电攻击,可见这是他们的一贯伎俩。由于朝鲜海军没有丝毫戒备,结果战船几乎全被日本海军击沉击毁,海军统帅“三道水军都统制”元均被火炮击中身亡,朝鲜海军全军覆没,逃到岸上的也大都被日本陆军狙击歼灭。有的史料说,此战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李舜臣被解职,而主帅元均又过于无能。说句公道话,除非李舜臣能预见日本海军的偷袭而提前有所准备,否则仓猝迎战数倍于己、装备得到改进的敌人,即使孙武子再世,又能如何?漆川岛之战后,漆川岛、闲山岛等军港和要塞悉数被日军占领。

朝鲜海军覆灭后,丰臣秀吉才于七月末正式下达进军朝鲜的命令。日军共14万人。其中海军约3万余人,陆军分为左路军和右路军。登陆后采取的是钳形攻势。左路军以宇喜多秀家为主将,小西行长为先锋,率军4万9千,沿宜宁、晋州一线,向全罗道挺进,意图攻取南原。右路军以毛利辉元为主将,以加藤清正为先锋,率军6万4千,沿密阳、大丘一线,向全罗道挺进,意图攻取全州。根据原计划,这两路军应在王京汉城会师,一举拿下汉城。

此时明军已经参战,开赴至朝鲜的第一批明军共约3万余人。总兵麻贵率1万7千人驻守汉城;杨元率辽东骑兵3千人,驻守南原;陈愚忠率骑兵3千人,屯兵全州;吴惟忠率4千人进至忠州,与南原军互相呼应;茅国器率兵3千人屯星州,控制岛岭、秋风岭。明军的战略部署是,上述各军据守本部要塞,待总督邢?d率领的4万大军一到,明军和朝鲜军即转入战略反攻,由南原、忠州发动钳形攻势,直捣釜山之敌。

明朝原本继续委派李如松任备倭总兵。但李如松此时正与辽东鞑靼作战,战事一直很紧。后来李如松一次捣巢作战中中了土蛮人的伏击战死,这是那个年代里最不幸的事件之一。明朝此次出兵的兵力一直有争议。日本史料认为明军数量和日军相近,为14万左右。但《剑桥史》认为,“这似乎是太不可能了”,它认为,“明在战役高峰期间的陆军和水师加起来的兵力估量为7万5千人。”《中国全史》也认为明军总计7万多人。

八月初日军展开进攻,日军的攻势起初还是比较顺利的。左路军连克泗川、南海、光州,最后进攻南原。明军副总兵杨元率领3千明军和3千余朝鲜军镇守南原,坚守数日后被日军攻破,守城将士绝大部分阵亡。攻破南原后,付出很大伤亡代价的日军屠城一日。这时驻全州的明将陈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这样加藤清正的右路军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之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汉城的屏障尽失,再一次濒临险境,朝鲜局势再度危若累卵。

九月六日,麻贵命副总兵解生等率军2千,奔赴稷山北部,巩固汉城的前沿阵地。七日于稷山北与日本战国名将黑田长政和伊达政宗率领的日军第三军团一部发生遭遇战。明军的后续部队杨登山率军赶到,大败黑田长政,黑田长政退守稷山闭门不出。此时攻打青山的日军也被参将彭友德率领的中朝联军重兵包围,死伤惨重。这时从海上也传来捷报,重新复职的李舜臣,于九月十六日率领朝鲜海军残余战船十二艘,在鸣梁附近与日海军一支由一百三十三只战船组成的舰队发生激战,击沉日军指挥舰及其他三十一只战船,击毙日军主将来岛通总。日本海军遭受严重打击,又一次败于李舜臣手下。

稷山之役、青山之役和鸣梁海战的胜利,彻底动摇了日军继续北进的信心。慑于明朝大军的压力,以及各地朝鲜义军又不断攻击日军的补给线,日军的左右两路大军,即所谓的两记重拳,此时已成强弩之末。日军经过商议后决定两路军全部南撤至沿海一带,小西行长退守顺天,加藤清正退往蔚山,黑田长政退往梁山,岛津义弘退守泅川,建筑营垒工事,待机反扑。战争局势一时进入胶着状态。

胶着状态对明军不利,明军计划下一阶段实施蔚山战役。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十一月,明军分兵三路:左路由杨镐、李如梅率明军1万2千人,朝鲜军4千人,右路由麻贵、李芳春率明军1万1千人,朝鲜军3千人。左右路大军围攻据守蔚山的加藤清正。中路高策率明军1万1千人,一方面向南挺进,一方面采用打援战术,阻止小西行长部支援加藤清正。不难看出,这是个颇为周密的进攻计划。进攻蔚山的中朝军队总计三万余人,日本加藤清正率部6千人(按:一说1万6千人)于蔚山城和蔚山南部的岛山据险扎营,严阵以待。

十二月二十三日,联军总攻开始。黎明前由游击摆寨为先锋,率步兵1千人,参将杨登山为后援,率精骑3千人,突袭蔚山城。城内日军大半被歼,摆寨佯退,诱敌深入,大败敌援军。日军逃回岛山,坚守待援。第二天联军开始围攻岛山外围,游击茅国器率领河南步兵,连破日军新筑的外围三寨。这三道防线一破,日军坚壁据守,不敢复出。时至中午,明军攻抵岛山寨下,裨将陈寅率领浙兵,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攻坚,连破岛山寨二重栅门,就在明军将要攻击最后一重栅门时,眼看平壤大捷再次重演,明军的攻势戏剧性的停下来了。关于这个停顿,不同资料有不同的说法。《中国全史》里说,杨镐命令游击茅国器割敌首级报功,致使阵脚稍乱,攻击受阻。又称茅国器不愿居功,自行退兵,丧失了这个宝贵机会。《明史-李如梅传》则称杨镐为了把军功留给后来的李如梅而鸣金收兵。无论如何,这次鸣金都与杨镐有关。

随后几日,明军久攻不下,战况没有任何进展。明军减员非常大,弹药供应也渐渐捉襟见肘。虽然固守蔚山城和岛山的加藤清正依旧困兽犹斗,但已是弹尽粮绝,濒临绝境。十天后传来有利于日军的消息,小西行长、黑田长政、岛津义弘率领援军五万陆续赶到。战场形势立刻发生变化,明军由攻势转为守势。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明军统帅部决定撤军。然而,在日本援军的追击下,明军撤军失控,阵营大乱。《明史-李如梅》载,李如梅的辽东骑兵部队,率先逃奔,致使各营溃散,兵败如山倒。《明史-杨镐传》、《明史记事本末》、《中国全史》等书载,明军溃败是由于主帅杨镐策马先逃引起,这种说法最不可信。事实上,3万人大军的撤退,不可能是主帅一人率先逃奔引起全军溃败。关于杨镐的历史记述都是后来撰写,由于杨镐对明与后金萨尔浒之战的惨败负有主要责任,因而使得他在史书里也对朝鲜之役承担了过多的责任。最符合逻辑、最接近事实的是,明军撤退过程中组织调度失控,致使全军溃败。据说此次溃败,明军、朝鲜军一路死伤无数,血流成河。

蔚山战役,明朝和朝鲜联军惨败,日军惨胜。联军阵亡人数约为2万人,日军也付出了约1万人的代价。此战后半年内双方都无力再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