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新年政治经济展望之三:动荡年华(一) -- 井底望天

共:💬366 🌺309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新年政治经济展望之三:动荡年华(一)

中国和美国在新年里的博弈,基本上是由美国挑起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现在的情势,用英文说,就是status quo,造成的结果,自然对中国非常有利。因此中国是没有兴趣和意愿,要去改变这个局面。

当然,如果现在的游戏规则制定者,美国和欧洲要求对现存的体制进行改革,中国自然要求增加自己的权利,而西方自然要求增加中国的责任。这样的一个讨价还价过程,将是这几年的一个主流旋律。

美国现在对中国最大的要求,就是为国际经济危机,尤其是美国的危机买单,希望靠中国的输血来完成美国经济的复苏。

这个要求,基本上是三个方面,一个就是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人民币的大幅升值,来减轻美国日益高垒的债务。另一个就是关闭美国的部分市场,利用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方式来减少对中国产品的进口。最后一个就是开放中国的市场,让各种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害无益的垃圾产品进来,尤其是代表好莱坞利益的电影、唱片等等。而任何可以提高中国技术水平和工艺能力,可以帮助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好东西,那中国就不要妄想了。

这些是经济上的要求,那么政治上的要求,就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做美国的副手(side kicker),凡是美国人自己没有本事搞定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也门、缅甸、朝鲜、苏丹、索马里等等,那么你中国人帮我搞定。

不过同时人家也不会忘记更多的机会削弱中国的国家能力,尤其是减弱本来已经势微的中国中央政府的行政能力。这个政策主要就是在所谓支持中国主权的同时,施加压力要求西藏、新疆、内蒙、香港、澳门等地,以及中国的南方省份和东南省份,得到更多的地方“自治权“,培植这些地方的当地势力,从而在一旦中国的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和西方有所争执的时候,这些更多地方自治权利的地方,就可以重演当年清朝时期出现过的所谓“东南互保”的行动。

在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中,西方的学者们,比如说哈佛大学的著名中国学家费正清(俺将会杜绝用“汉学家”来翻译Chinese Scholar这个词,避免陷入人家中国人就是汉人而把非汉人中国人,从中国人这个概念里面分离出去的伎俩),对中国历史的大局势看法主要是两点。

第一点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那就是你大致可以把中国看成两大块,一块主要是中国内地,就是英文的China Proper, 主要是汉文化区,当然也有不少少数民族居住在这个区域。另一块就是边缘地区。

这个边缘地区,就是以前经常提到的四大块:东北地区、蒙古地区、新疆地区和西藏地区。

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如果中央政府可以保持这些地区的安定,那么整个国家就安宁,如果做不到,那么国家的前景就不是太妙。

而早期当主要的安全威胁来源于西北时候,靠近西北的长安就成了帝国的中心。当后来的主要安全威胁来自于东北的时候,靠近东北的北平就成了新的首都。所以这个西京和北京,来自于西部的“安”,和北部的“平”,不是没有其内在的逻辑的。

所以希望中国的西部,可以从“宁”变成“乱”,从而导致整个中国的局势不稳,确实是符合这个逻辑。

可是对中国的另一种看法,就不是很多中国人清楚的了。

那就是起源于唐朝,但是在宋朝开始兴起的中国沿海贸易经济,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后来出现的一直有的“一国两制”之争。当年的海禁政策,可以说是对这种分制的反应。

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发生的以理学和心学为主旋律的正统新儒家学派,和以永嘉学派为副主题的非主流派,最后以程朱在先,陆王在后,建立了其强势地位。

但是这个宋明理学和心学的强势,最后的结果是,导致了全国政权落入外族之手,算是在信用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种一个国家拥有两种经济模式的结果,就是产生了内地中国这个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的社会形态,和海洋中国这个主要依赖于海外的商业和贸易的工商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冲突,表现在政治权力的分布上,代表传统的重农经商的儒家思路,在道德高地和名义上占了上风,但是实际经济实力上,沿海的相关工商阶层和代表其利益,来源于这些地方的京官们,则提供了对地方利益的保护作用。

当然因为这些经济利益集团和海外贸易的关系,自然就理所当然产生了买办这个阶层。在这样的内外合作过程中,其实北京的中央政府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对沿海地区的实际控制,只是大家在一个面子上都可以接受的官样文章之下,仍然保持一种双方都可以认可的次序。

因此当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帝国主义势力的强行介入,通过通商口岸、治外法权、和外国租界的模式,就把这种海外贸易集团,和中国沿海维系这些贸易的官商利益集团的关系公开化和合法化了。

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其实就是英国和清廷对中国的共治情况,就是说英国通过其经济利益共同体的方式,确立了在海洋中国这个经济体系的实际统治地位。而清廷则通过权力交割,退出对海洋中国的管理权,专心之至地管理它剩下的内地中国。

这个局面后来被称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那是很准确,虽然半封建这个定义,用词不是太对。

随着后来的各帝国主义之间,从利益争夺,变成利益均沾的内部协调,以及后来美国倡导的门户开放政策,使得在中国共治的一方就成了帝国主义圆桌会议。这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后来的八国联军行动。

而西方宗教上的渗透攻势,导致了洪秀全的拜上帝会的兴起,一场太平天国革命,虽然最后失败,但是对清廷的统治信用打击不小。尽管在清廷的政府管理上面,出现了积极的“同治中兴”,但是北京朝廷对东南和南方的沿海地区,就更是没有多少影响力了。

这种沿海和内地权力来源的冲突,也可以部分地套用在袁世凯的北洋军阀,和孙中山的东南和南方支持者之间的争斗。而蒋介石政府代表的东南沿海势力,和内地各派军阀的对抗,也是这条路子。

通宝推:沉静的悲哀,咪铛,ifuleu,潜水龙,gao530,龙驹坝,不要,青瓜,好知明言,一毛,方恨少,Trilob,雪里蕻,李根,山龙,dongdrea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