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学习方法 - 从性格到职业技能的学习 (1) -- 五度

共:💬12 🌺9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学习方法 - 从性格到职业技能的学习 (2)

继续之前说的,性格就是思想。比如生活中说某个人很有性格,如果是作褒义用,通常是说这个人有自己的一套思想。比如当年在国企干得好好的,突然辞职去下海经商。他的朋友可能就会说,这个人是个很有性格的。

他之所以能够做得出来这种事情,必然是有一种思想在后面支撑。比如他相信的东西和同事不一样。别人在想着稳定,将来养老,他则想着要干出一番事业。或者说别人的目标是有车有房,他的目标则是成为下一个李嘉诚。这两个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这两个人的工作或者生活将会有本质上的差别。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其实两个人都是没有错的,没有谁高谁低。每个人都是为自己活着,要实现的是自己的梦想,别人想成为李嘉诚,你不要去嘲笑,你没这个资格,你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别人也没资格来看低,他同样没这个资格。

获得这样或者那样的思想,途径我分成三大类,就是和人交流、通过学习,最后就是实践。

其中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和人交流。比如你要学习经商,那和一个商人喝喝茶,聊上一下午,可能你思维方式已经被人家给摆正了,然后你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这个方向往下走就可以了。而且他会和你说很多书本上不会教你的深层次的东西,那些是他自己的一种积累,他积累可能用了十年,但他能够用几个小时,让你对他这十年的经验有个大概的体验。

更多时候是属于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相互交流补充这种情况。一堆人坐在一起吃饭,这个时候注意不要当“说霸”,整桌人就听你一个人在那里开讲,别人想插话都插不进来。想想你和别人交流的根本目的在于什么呢?就是听取别人的经验。你自己觉得好像是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才华,其实是你把已经懂的东西重复了一遍,而且说实话换位思考,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个人不听的说,你会认真听他说话吗?估计也是对付一下,想着赶紧走人,没什么意思。

我记得有一个说法,说你周围的人,好像是六个,把他们的收入加在一起,除以六,就差不多是你的收入。我自己也算过,感觉这个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起码误差不大。就是说,朋友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然后共同前进,或者后退的,可见人的重要性。这种影响不光在于,比如你能给我项目,我能帮你找来货源,而是从思想上的一种深层次影响,会影响到你的行为举止,方方面面。

这里主要说的是学习方法,所以实践就简单带过,比如你是个销售,那为了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就需要接触社会上各个层次的人。有些人会不拿你当回事,有些人会直接让你滚蛋,有些人会成为你的朋友,各种情况都有。几年下来,你的社会经验将全面超过同龄人,他们不可能从书本上学到这些知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这些知识就将作为你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出现。

着重要说的就是学习的方法,这也是这个系列的主题。同样,我也先把学习获得知识的途径分为三种:新闻,文章,书.

先简单介绍一下,所谓新闻,这里指的是信息更新,比如某某公司发售新产品了,关于互联网又有新政策了等等。这里我给一个关键词是:告知。就是告诉你有这么件事,大概是什么情况。

文章包括比如网上的文章,杂志报纸等等。主要这里说的是网上的文章,像是博客论坛等等。关键词是:交流。就是说写文章的人,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经验写出来,希望别人能有一定程度的补充讨论。

最后一个书,其实不光是书,还包括像视频教程等等。关键词是:教学。就是说系统的去学习某样东西。

新闻花的时间最少,同时学到的东西也最少。新闻的特点是及时、简单、广泛、无序。我现在获取新闻使用的比如Twitter、新浪微博、Google Buzz、Google Reader。一分钟能看几十条新闻。

文章我看的通常是行业内人写的,自己的真实意见,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或者对未来的预测,还有如何去做等等,比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将来QQ开微博,能不能做起来,有些业内人士就会写一些相当专业的文章去探讨,长度可能在四五页A4纸。我一天大概是十几二十篇的阅读量。很多时候我会回复写上自己的意见,并且希望作者也给我回复。

书不在及时,而在于深度。比如关于搜索引擎的书,有些是几年前写的,今天依然适用。而且是从根源开始讨论,反而比现在有些书有深度。书是复杂、深入、有序的,需要一步步的跟进,等于作者是老师,你是学生。书我大概是一个月看上两到三本。

在这里先说免费可以获得信息的方法,那就是通过互联网,这也是最好的学习资源。但互联网这个资源过于庞大,需要进行筛选,只取得自己需要的部分。我使得最舒服的工具就是:Google Reader。

Google Reader用一句话解释就是可以订阅各个网站的更新,收藏你觉得有用的文章,同时和你的网友共享文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