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人物】 【帝后传奇】_________【西方篇】 -- 走走看看

共:💬28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帝后传奇之红颜祸水

帝后传奇之红颜祸水

史书上一般将改朝换代中出现的起了反面作用的女子一般都称为“红颜祸水”,下面列出几位比较典型的。

妲已,对她的印象完全是来自于《封神演义》。话说商纣王前往女娲庙进香,看到墙上女娲的绝世姿貌,心起色心,不顾臣下劝阻,仍在墙上题艳诗一首“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伺君王”。女娲回宫后大怒,本想立即报应,却为纣王二子气运所阻,一算之下,知道成汤尚有二十八年运势,遂召轩辕坟三妖下山迷惑纣王,动摇王朝的根本,坏他运势,并许诺将来事成之后可使其成果。纣王在见到女娲神像后朝思慕想,不理后宫,此时便有佞臣献计广选天下美女,于是千年狐狸精(好象以色媚人的差不多全是狐狸精)化为冀州侯苏护之女妲已进入宫中,纣王一见喜之,从此专宠一身。

妲已在宫中立住脚后,纣王对其言听计从,她确实是不遗余力的“坏其根本”。先将纣王后宫三妃除去,让他杀妻诛子,炮烙大臣,造酒池肉林,逼反武成王黄飞虎,建鹿台以取天下之财。又将四方诸侯召至京中,囚禁周文王。还敲骨取髓、剖腹验胎,做尽一切不可为之事。在武王伐商后又联系四方妖孽来助,最后是被二郎神等追赶,此时女娲献身将三妖擒住,交于姜子牙发落。纣王见大势已去,在摘星楼自焚身亡,此时身边只剩下一个宦官。此谓“看身前多少显赫,俱为红尘一场空”。

褒姒来自于最早看的一套小人书《东周列国志》的第一本就是‘烽火戏诸侯’,话说有臣子献一个美女于周宣王,宣王万般宠爱,但她总是不笑,听说她喜欢听丝绸撕裂的声音,就从后宫运来大批的绸缎来撕开,但美人还是不为所动。于是带她来到烽火台上,点燃在紧急情况时用来召唤诸侯兵马的烽火,各国诸侯以为京城危急,纷纷举兵来救,但来到之后,只见城墙前面空无一人,褒姒看到此景随之大笑,而周幽王只是对各国诸侯说,“无事,寡人只是想看看各位。”《史记》上这样记载的,“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此后幽王沉溺女色,并任用佞臣,废原王后及太子,改立褒姒及其所生之子。王后的父亲申候闻之大怒,联合了其他诸侯过及一个少数民族犬戎起兵,共讨幽王。犬戎率先攻进国都,杀幽王于郦山之下,掠走褒姒及尽取周室财帛。关于褒姒,有说犬戎首领将她掠走之后,也是对她的美貌所动,专宠一身,但有大将认她为‘祸水’,闯入营帐将其斩杀。此后幽王长子在外祖父申侯的拥立下登基,但由于国都被毁,遂东迁都城,此君即为周平王,此后东周开始,但周室由此衰败,诸侯国中强者胜出,吞并弱国,战国时代开始。

下面我还想为两位一直被称为“红颜祸水’的美女平一下反。

西施也是被称为“红颜祸水” 的,她本是一个浣纱的越女,由于美貌被越王选中,送到宫中加以各种训练,再送至吴国迷惑夫差。关于她的结局,也又众说纷纭,最好的是与此后化为陶朱公的范蠡远走,共同遨游于天下;也有一说是在吴国灭亡之后,勾践想要接收西施,但越后认为她美貌太甚,难免将来乱了勾践的心智,加之妒其美貌,故将其身上绑以石块,沉溺水底。

陈圆圆,‘秦淮八艳’之一,也是当时著名的美女。从小是在勾栏院中长大,艳名远扬。后被郑相国选入府中,想用她来笼络君主。进宫后确有一段专宠,后有一日崇祯来看她,说自己不能为她误了江山,将她送回郑相国府中,为了笼络当时的将领,郑相国让她出来献舞,见吴三桂为其惊艳,又将她送了出去。吴三桂驻兵在外,家小留在京中,李闯王攻入后将她掠去。吴三桂在关外知后大怒,"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开了山海关,引清兵入关,自此紫禁城的金銮殿上又换了一个主人。李自成被打跑以后,她又被送回吴三桂那里。我觉得为她平反的句子里属韦小宝说得最精彩,“他们打仗,关你什么事。”乱世之中,战事频繁,一个弱女子在众人之间转来转去,确是不得已呀!

--------------------------------------------------------------------------------

.。非红 。. 2001/04/30-00:08..No.[573]

“秦淮八艳”,似乎人人都有一段故事,依《鹿鼎记》的描写,当数陈圆圆最为美貌,另有李香君的“桃花扇”,柳如是,董小宛等人,这几位好象还是很有气节的,并非“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人物,我对陈圆圆,实在没什么好感。

--------------------------------------------------------------------------------

.。鸿 。. 2001/04/30-02:16..No.[575]

记得和77、非红都谈过红颜祸水的问题,也都有提到褒姒。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我是不喜的。基本上,我不以为这些个女子该承担亡国的责任。国家已经千疮百孔,并不是她们出现才这样,也并不是她们直接参与了政事决策,就好象崇祯皇帝虽然有心振作、也有能力振作,毕竟已经是晚了。再有,这些女子也是适逢其时,好色的君主,并不一定要碰到她们,没有褒姒,也会有张三李四。可是呢,如果说这些个“祸水”一点错都没有,那也说不通。比如褒姒,但凡有一点责任感,好歹应该明白举烽火是何等大事。又比如那位“玉体横陈”的冯小怜,敌军压境的时候还要请君王再猎一围。如果是长孙皇后生逢末世,败国亡家的命运或者会缓得一缓。只能说,“祸水”虽是后人苛责,但她们若生为男子,也必是奸臣的。亡国的责任在于君主和朝廷,“祸水”却是个推波助澜的人物。忽然想到,李商隐曾经有两句咏杨贵妃的诗说得极刻薄:“未免被她褒女笑,只教君王暂蒙尘”。

至于西施,便又不同。我一直喜欢王维那首<西施咏>,虽于她本人并无批评,却将情形写得绝妙,且明咏美人,暗有才士之叹: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在我眼中,西施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村姑而已,不过容颜美丽,得亲天子。勾践将她送入吴宫时,未必就真有暗授机宜,即便有,她也未必懂得其中利害重大。后人骂西施的,最严厉的有清人这么两句:“荒江浮不得,中有子胥魂”,只怕西施纵无心倾国,听了这两句也要羞愧欲死。但晚唐人最喜欢给人翻案,尤其是罗隐。他曾说:“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的结局,我总觉得,不管夫差当她是玩具还是花瓶(她也未必懂得要求夫差平等待她),总算是有恩有义的,她若果眉头不皱看着吴灭王死,至不济也是凉薄。至于西施和范蠡的情事,我以为也都是后人编纂附会出来的。<史记>中陶朱公列传,还是那一个无拘无束洋洋洒洒的江湖散人。

至于陈圆圆,她其实不是秦淮八艳之一。她甚至都不曾在秦淮河真正卖过艺。我亦不喜欢她。“冲冠一怒为红颜”,当然只是吴梅村讽刺吴三桂的话罢了,其实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难不成真的为了陈圆圆?只是虽然她也不过是个什么都不懂的烟花女子,但也正因为这份软弱和无知,在国破家往之时,只会逆来顺受,比起八艳中人,且不要说柳如是和李香君,便是顾眉和卞赛,也是远远不如的。其实秦淮八艳,我并不喜欢,尤其董小宛,因为后人的附会,倒让我倒足胃口,再看了<影梅庵忆语>后,就更加对她不屑。倒是柳如是,倒有两根铁骨,可惜识人不明,钱谦益竟是那等反复小人,最终又死不得其所,可叹。最有骨气见识的,当属李香君,提得起放得下。<桃花扇>当然有许多修饰,可是基本事情还是对的。但候方域文集中,虽专有一文给李香君立传,却是语焉不详,没有半点情怀思念,不知是不是如王维那般的心有所愧,还是本来只逢场作戏罢了?

--------------------------------------------------------------------------------

.。田田 。. 2001/04/30-09:13..No.[578]

鸿,放肆了,李香君我也是不喜的,其实所谓“秦淮八艳”我没有一个喜欢的。虽然我能够理解也能够接受李香君的行为,但我总觉得拘泥于民族情仇,前朝后朝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就如韦小宝说的“不管满人汉人谁当皇帝,只要他是好皇帝就行了”。当然,当时的人未必有这样的思想未必能放弃所谓国恨家愁。钱益谦这个怕死鬼不说,但侯方域的选择我觉得也没有好谴责的。他和李香君之后道不同志不合,分手是必然的。他虽然心中有愧,但我认为他对李香君还是有感情的。

--------------------------------------------------------------------------------

.。鸿 。. 2001/04/30-10:40..No.[579]

我不以为拘泥于民族情仇、前朝后朝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在我们今天看来,只是朝廷的更替,但是在当时情况而言,却是异国的侵略。当时的人当然不能放弃国仇家恨。清朝的前几个皇帝的确不错,但是呢,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你身处一个大家庭,关系复杂,矛盾也多,但是财富亦是惊人;倘若来了个外人,杀了你的父母兄弟,然后接手这个家庭中的所有财富,却将之好好经营,也善待未被杀死的其他人;那么这样一个人,你该如何看待他?

中国的读书人最讲气节,尤其经过宋儒以后,更是讲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且不论这句话是否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对的,只说在国破家亡之时,能否守住这种气节,就是关系到人的一生的立身立名。否则象元遗山那等的学问功绩,仍然被时人、后人骂来骂去,他自己、他的弟子尚不敢为之多辩,也是缘于这一个气节。当然,古人的忠,许多情况下是为了忠于君,但是并不是说,他们就不懂得忠于国,至少不是每一个人都不懂得忠于国的。在古代,朝廷是国家的代表,君王是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在很大情况下就是忠于君,特别是当异国入侵的时候,不屈于新朝廷,就是对故国的一种爱。有人殉了故国,有人啸隐山林,有人积极复国,虽然其立旨、后果高下有别,但是光是那一份信念和勇气,就足够敬佩。

秦淮八艳跟的人,基本上都降了清廷,只有冒辟疆守住寂寞。我不以为候方域的降清就和其他人不同,<桃花扇>是为李香君作传,其实也顺便美化了候、李之事。降清真的是要为国为民吗?不是的。怕死是第一原因,为了生计则是另一个无可奈何。而候对李,说实在除了<桃花扇>中,我并没有看到其它任何关于他们之间情意的文字。明末复社的那些个人,虽空有大志,也有盛名,其实个个都不得志,不然后来也不会巴这个扶不起南明小朝廷,所以躲入青楼风流场中,未必是为情,也许只是找点安慰。所以若是候对李并无真情,我是不会惊讶的。其实钱谦益和吴梅村日后都是后悔了的,前者便以资助复国行为来表达后悔,后者呢,整日价风言风语的,搞得自己上不得上、下不得下。“恨当年,草间偷活”,如果不是他们一直的想法,也该是时有的后悔了。

--------------------------------------------------------------------------------

.。田田 。. 2001/04/30-11:36..No.[580]

鸿可能误会了,偶不是要替侯某钱某等翻案。我只是认为他们也没什么好骂滴。在国破家亡之际,一介文弱书生,既不能做岳少保,又不能做文天祥,再加上怕死随波逐流是人性的弱点,除了投诚,这些所谓才子名士还能干什么?其实,近代不少著名文人不也如此?之后不也照样做人?

对于我说侯某对李香君应该是有感情的,那是源于我的记忆。我记得侯某中了乡试后不忘觅李,我想或多或少总是有些真感情的。否则以他明知李香君的性子,还来自讨没趣,也是指望俩人间的感情能够让李香君放下包袱吧。当然如果这段记忆不准确的话,那我就此打住。

鸿的比喻我是不敢苟同滴,我觉得不能用一个家庭来做比喻。因为家族的血脉亲情是不能忽视的。我认为可以比做一个大村庄好了,关系复杂,矛盾众多,财富惊人;来了个外人,杀了村长和若干反对他的人,然后自己做了村长,好好经营,善待未被杀死的其他人。对于这样一个人,我觉得如果没有亲族被他杀害的话,其实也没什么,他做村长后我的生活水准还提高了呢;当然如果是被杀害的人的亲友,那当然很可能会一直牢记仇恨。――所以,在清初,反清复明的总是一撮遗老遗少之流,真正的老百姓只会关系自己是否吃饱穿暖。

--------------------------------------------------------------------------------

.。鸿 。. 2001/05/01-08:35..No.[581]

所谓“礼后乎”,所谓“仓廪实而后知礼仪”,普通百姓,先要顾生计,才能辨廉耻。可是,读书人又不同。因为自小就已接受教育,心目中“理”应高于“利”的。而且普通老百姓最大的问题只是填饱肚子,没有突出的降与不降之说,但读书人、尤其有些名气的,会被点名征招,也算是树大招风罢?有些人是因为生计所迫,不接受新朝征招就要全家饿死,总算有可悯之处;有些人因为躲也躲不过,索性出来尽己力为百姓谋福;可是钱、吴等人可不是。他们的文章虽好,但也顶多就是个赵子昂罢了。尤其钱谦益,本来领袖江东文坛,竟然也领先投降,连个犹豫的时间都没有。正因为人性有弱点,所以做人才有高下。不能做文天祥,还可以做周密和郑思肖。虽然降了的人日后照常做人,但品格已低,声气已无。

至于以家庭比喻,我想,从广义而言,一国之内,便是一家。亡国与破家原是一个道理。即使入侵者日后会好好经营,这好好经营的条件便是你的屈服啊。虽然说“仓廪足而后知礼仪”,但当一个国家的概念形成之后,人民便再也不是彼此不相干的杂众了。再者,每一次异族入侵,兵祸之下,被牺牲、被影响的哪里只是那些个有官位的人?真正最受祸害的还是老百姓啊,哪一次不是死伤无数?要说没有被杀害的亲友,可说是凤毛翎角。所以,不管是金初、元初还是清初,复国行为总是有相当的社会基础的,而之所以渐渐成为读书人之间的事,却也是无可奈何的,毕竟当事的一代过去以后,老百姓最首要的任务还是填饱肚子。从这一点上来说,普及教育实在是非常必要的。

--------------------------------------------------------------------------------

.。cloud 。. 2001/05/02-10:05..No.[582]

我是十分赞同鸿的话的,我们今天看以往的种种历史进程是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只是觉得有利与社会的进步便是好的(且不提清兵入关实是阻碍了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但处于当时的人们又怎能用这样历史的观点来看待这样一种入侵呢?就象当年拿破伦称霸欧洲一样,现在我们说他的一系列强权政策是有利与在欧洲推行资本主义的,但在当时,只怕谁也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吧,人人想的只是怎样抵抗入侵,恢复家园。我是很喜欢拿破伦的,但若我生在那时的英国,只怕是喜欢不起来的。我们称赞那些有民族气节的人,与其说是敬佩他们的忠君,不如说是敬佩他们的忠于国,忠于民(就象史可法)。我们更是希望借对他们的宣扬,在民众中树立一中强烈的爱国意识,而这对于今天各个国家都是极其重要的。

谈到清兵入关后的较为英明的领导及之后的大谈满汉一家(其实并没做到),我觉得这只是统治者借鉴元朝失败经验后的无奈之举,只不过是一种政治手段而已。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我在的国家被异族侵犯的,现在对清兵入关没有太大的反感,可能是因为满人已被同化了吧。其实打个很简单的比方,现在如果现在美国入侵中国,我们该怎么办呢?毫无疑问,抵抗!但是,后人(当没有美国与中国的区别的时候)会认为这是无意义的。 我相信,无论是中国胜或美国胜,都会很好的对待对方的人民,但对方仍是无法接受,仍然会有有反抗,会有复国!对那些有骨气的人,我是不遗余力地称赞的,对那些变节的人,若他们真是为民而降,那我也不置可否,但变节的更多的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对这种人(或许他们也为人名做了些贡献),我是相当不以为然的。

还要多说一句,我是很喜欢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她们的,这种喜欢已算是根深地固了,已很难说出具体的原因了。

好象偏题了,见谅哦

--------------------------------------------------------------------------------

.。鸿 。. 2001/05/03-11:40..No.[583]

天啊,cloud,你简直字字都说到我的心里去了。甚至那个中美的例子,我原本也是那么想的,但是因为不想牵扯到政治和时事,所以没说出口,结果竟然被你说了。

拿破仑的例子,其实当时连他自己都自认为是在解放欧洲,可是谁会真的领他的情?比较奇怪你会点英国出来,毕竟受到他影响最小的怕就是英国了,而一直坚定的挡住了他的进攻的也只有英国了。啊,我喜欢威灵顿,可是奈尔森就一般般。对拿破仑其实我感情上一直不是很喜欢,可他确是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人。我倒是比较同情他的儿子。难得你喜欢拿破仑,有没有兴趣聊一聊拿破仑战争?不如到武侠版去罢。田田曾经和我谈到过,可以扩展武侠版的兴趣,但凡和军事相关的都可以放过去。至于秦淮八艳,我小时候比较喜欢那几个人,现在呢,仍然欣赏李香君和柳如是的骨气而已,至于其他人,就不喜欢了。特别董小宛,很烦的感觉。其实原因很清楚,只是说下去就更离题万里了。如果想聊,我们可以另开主题,或者移到情感版去。呵呵。

--------------------------------------------------------------------------------

.。sisi 。. 2001/05/04-00:04..No.[584]

对于cloud的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

你说:“无论是中国胜或美国胜,都会很好的对待对方的人民,但对方仍是无法接受,仍然会有有反抗,会有复国!”

什么叫很好的对待对方的人民?

既然是入侵,必有所图。不外乎金钱,土地和霸主地位。我想,现在各国还没有高尚到单纯的是为他国人民的利益而去入侵他国。

如果是为金钱,那么被占国的经济必然会受到沉重的打击;被占国人民的生活就会无法想象。比如说鸦片战争后,各国对我国的欺凌,虽然在客观上打击了封建经济,促使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当时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的生活是如何凄惨,真是不敢去想。

如果是为土地,那么为了长久的统治下去,就必须对被占国进行同化政策,如在文化上就会采取奴化教育。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最后一节法语课。在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就强迫当地的学校国文改成日文。日本侵占朝鲜后,就强迫朝鲜人民改姓日姓,改说日语。就算是清兵入关后,不也强迫汉人剃头。窃以为让被占国人民生活的好,并不是仅仅保证他们的物质生活不虞,也要使他们的精神上的愉悦。否则,本国政府能做好的事,为什么要让外国政府代劳呢?我想,中美两个文化差距如此之大的国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融为一体的――即使两国的经济一体化了。

如果是为了争霸主地位,那就更谈不上“很好的对待对方的人民”了。拿破仑称霸欧洲,也许他主观上是为了解放欧洲,但实际上,为了维持他和他亲族们奢侈的生活,以及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他在被占国横征赋敛,使被占国人民苦不堪言,那么他们的反抗便是必然的了,而不仅仅是为了民族气节。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不认为被占人民的反抗是无意义的。他们的反抗有是为了民族气节,但同时也是为了保全他们自己的生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Sparkle 。. 2001/05/04-03:40..No.[585]

sisi,握个手,说到我心里去了。不过对于经济一体化,我倒是不那么认为,那说穿了只是富国对弱国的哄骗伎俩罢了――挂羊头卖狗肉。要是真的能够一体化,那岂不是意味着富国应该有责任无条件拿出金钱援助穷国,就像中国里面每年总要拨些钱给穷困的省份一样,力求做到共同富裕。但大家想想都知道,所谓经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能做到这样?才怪!

--------------------------------------------------------------------------------

.。丁当 。. 2001/05/04-15:14..No.[586]

可以从女子扯到国家问题,大家也够能说的了。

就我而言,历史上太多的小女子承当了政治的牺牲品。西施就是一个,杨贵妃也是一个。她们要的,其实也许不过是属于女人的爱情而已。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两国相争,百姓除了受苦之外没有任何好处。任何战争都只是政治家的手腕和利益得失。大国和小国之间,永远无法作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唯一的道路就是国家的自我奋斗吧。

--------------------------------------------------------------------------------

.。田田 。. 2001/05/08-09:27..No.[594]

似乎每个朝代每段历史中都有爱国忠君之士,也有屈膝事敌之辈,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社会所认可的价值道德观也不一样。伯夷叔齐的不食周栗,现代人可能就会认为愚;方孝儒对建文帝的忠心,看过来也不过是帝王的内部夺权。鸿,你的观点是正统的儒家思想;而我呢,想来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对于投降派,偶也看过去就算了,也不会口诛笔伐。当然对于外族入侵,我的态度是很鲜明的,但我想说的和丁当说的类似,只有自己国家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得到发展后才能够不被人欺负,光有气节是不够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