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占豪:《近期中美国际肉搏路线图》 -- dolong

共:💬129 🌺58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被一位人大代表的言论给彻底雷到》

今天笔者被一位人大代表的言论给彻底雷到了。此代表的观点是中国人口应该递减到大约5亿左右,有助于人均国力强大。这位人大代表是社科院研究马列的、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资本论》的。笔者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的马列为什么如此歪曲,这种关于人口和经济关系的作为经济学家最基本的东西竟然都不明白真是太雷人了。而且此代表竟然认为中国本世纪末进入发达国家的可能性只有5%,不知道这个5%的可能性是如何得出的,有什么科学依据。但为了让一些明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笔者还是有必要对这种雷人得没有任何说服力的东西说上一说,否则真的会有傻子或别有用心者跟着呼应。

首先,最基本的一点,从15亿减到5亿怎么减?自杀还是用原子弹灭了?如果自然减,那么必然是让中国社会快速进入老龄化,而快速超级老龄化的社会压根就不可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老龄化之前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才可能平稳度过人口衰减期的经济衰退。任何经济体,要想保持向前发展必须有足够的新增劳动力,这种新增劳动力无论是技术提高还是自然人的提高都必须提高,但技术提高也是有限度的,一旦完成工业化就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提高余地,如当下的发达国家。而一旦人口进入老龄化则经济必然走下坡路,因为人口进入老龄化无论劳动力还是消费能力都会大幅降低,当下美国的经济危机除了无限的透支外很重要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老龄化的加剧。所以,这种完全不考虑老龄化而只考虑降低人口以提高人均GDP的想法极其可笑的,守株待兔能待到兔?即使待到兔能天天待到兔?讲这种道理简直是无聊至极,下面再深入点讲。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归根结底是人的生存学,没有人谈不上经济,因为所有的经济必然产生于人的劳动,没有劳动哪里有什么生产力和经济之说。当然,如果是属于非人的另一种智慧生物那又是另一种模式。但在人类社会,任何历史阶段发展必然都是以人为基础的。因此,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任何一个大国都必须以相应级别的人口作为基数,人的基数与各个阶段强国的关系当下还欠缺研究,但这种关系是必然存在的。比如,在18、19世纪英法德可以在数千万人口级别就能实现大国强国地位,一战后这些国家实力快速下降,而更多人口的美国和沙俄逐渐强大,至二战结束美苏两亿多人口级别的国家成为世界最强。这种级别虽然之后的苏联解体,但美国两亿多人口的级别一直维持至今。但这一点,随着资本主义继续演化,美国的人口基数已经让其世界统治地位岌岌可危,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的市场空间已经没有了可开发的余地(这种可开发空间就是以人口基础为基础的),这一局限包括时下的欧盟诸国。为什么穷一些的发展中国家反而会发展得好,同样是因为有可发展的余地,有足够的自然人的劳动力增加空间和技术提高的空间同时也有足够的人口消费市场空间。中国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有大量的自然劳动力可以利用,同时也有巨大的技术劳动力可提高空间。中国当前还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速度继续,但不可能无限制持续,一旦人口红利结束中国还未跨入制定世界游戏规则的强国之列,那么必然走向衰败。这是为什么中国未来三十年可能要决定未来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命运的根本原因,认识不到这一点妄谈政治和经济。

当下,为什么欧盟诸国要联合,其根本原因就是要建立合力,形成足够大的市场空间,欧盟甚至把韩国拉到它们那成为其自贸区的成员,美国也在主持成立北美自贸区,未来世界竞争的格局其实就是区域大市场的竞争,谁在这里占主导地位谁就是世界规则的制定者。中国的国运之所以这些年如此昌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有着巨大的劳动力优势,这种优势使得中国可以快速使国力膨胀,而随着膨胀一旦到了旧规则打破制定新规则时就有了相应的话语权,对整个民族和国家就是有巨大未来利益的。否则,日本人均GDP比中国强太多了,可为什么话语权却越来越小了?中国,国运基础在于大量人口,如此就可以通过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如北京上海这种地方的点,然后通过点形成网,再通过网带动整个面。没有人口,中国靠什么?一个人的GDP就是再高又有何用?

中国之前计划生育政策对不对?对,特殊时期必须先考虑吃饭问题,如果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何谈发展。但这里必须从长远考量中国的人口战略,即要计算中国何时进入老龄化,然后要让政策提前调整这一进度从而延长进入老龄化之前的时间,延长这个时间就是延长国运。

其实,按照降低人口就提高人均GDP的言论其立足点无非就是自然环境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什么地球环境承受不了云云。这种人的思想里的人类历史从来都是静态的,从来没想过可以通过新的发展模式的突破而实现新的跨越。翻看人类历史,哪一次人口爆炸不是新的技术或新的资源获得瓶颈突破后,而每一次的突破之所以能够突破均是来源于生存压力,即使当前的社会发展模式也是源于此。西欧如果不是被古罗马人和阿拉伯人赶到最贫瘠的西欧临海荒芜贫瘠地区怎么可能有近代的航海,没有航海哪里有动力形成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这些根本谈不上工业革命。因此,对人类来说,能源瓶颈就是当前的人类生存发展瓶颈,那么当前新能源科技的研发不正是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吗?能够举出例子的东西太多太多,作为一个人必须站在历史中去看待人类这个社会,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未来,一个画地为牢者只能成为囚徒。

坦率地说,中国的学术很可悲。虽然西方学术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我们学术发展能力至今仍远不如西方,可悲啊!不说更高的思想,连最基本的科学精神都没有,可叹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