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1) -- 忘情

共:💬58 🌺34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6)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1)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2)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3)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4)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5)

第六阶段:军事变革时期(1954-1964)

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实力以较快的速度增长。1960年,国民经济总产值上升到3040亿卢布,产钢量6530万吨。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苏联国防科研和军事工业不断取得新成就。50年代中期开始制造第一代弹道导弹。1957年,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同时,部队开始装备SS4、SS5、SS6等中程弹道导弹。1957年8月,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成功,1959年开始装备部队。继氢弹爆炸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热核武器试验。制成了千吨级、万吨级和10万吨级以上的核弹。1963年制成导弹核潜艇。

美国核垄断被打破后,“遏制”战略也宣告破产,于是在火箭核武器迅速发展及握有优势的基础上,改而奉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美国的核讹诈政策和苏联自身火箭核武器的迅速发,对苏联军政领导人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苏联军事思想的变化。

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逐步改变苏联军事政策和军事战略。1954年,苏军正式装备核武器;1957年,研制成功洲际弹道导弹;1959年,建立战略火箭军,制定了火箭核战争战略。改变对未来战争的看法,把火箭核武器视为“绝对武器”,认为它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强调打火箭核大战。提出:“未来战争必然是核大战。任何局战争即使由常规战争开始,也会变成毁灭性的火箭核战争”;“新的世界大战将是两个世界社会体系之间的战争。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将卷入这场真正的世界范围的联盟之间的战争”。这种反映赫鲁晓夫火箭核大战理论的建军思想是在50年代后期形成,60年代初期达到顶点。但是,1954年1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在苏军全体官兵中开展学习原子武器和在使用原子武器条件下作战方法的决定,苏联军事理论和建军思想从此逐渐变化。

1、 优先发展战略火箭核力量

军队建设上开始向战略核力量倾斜。强调:核武器决定军队发展的方向,要优先发展核武器和战略核力量。“进行核战争的基础首先是战略火箭军,但也要依靠各军种的共同努力”。“核武器将首先决定军队发展和建设的方向”,是“国防威力的基础”;陆军的作用限于利用火箭核突击的效果,消灭残存敌人,占领敌国土;“空军和海军已经失去了它过去的作用。这类武器不是要削减,而是要被代替”。从而否定了以陆军为主,协调发展各军兵种的方针,代之以优先发展火箭核力量。战略火箭军成立后,便被列为五大军种之首,然后依次是陆军、国土防空军、空军和海军。

随着火箭核武器的发展,1959年底,苏军以第一时期建立的火箭部队为基础,正式成立了战略火箭军,并把它当作军队建设的重点。1960年,它的装备中有洲际导弹几十枚,中程导弹约200枚。到1964年,已增加到洲际导弹200枚,中程导弹约700-750枚。

1958年,苏联开始改装和建造常规动力的弹道导弹潜艇,至1963年,已约有60艘。1963年底,建成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并开始装备部队。

除战略火箭和弹道导弹潜艇外,远程航空兵也装备了带核弹头的空地导弹,形成三位一体的战略核突击力量。

2、 各军种普遍装备火箭核武器,提高核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为提高打火箭核战争的能力,陆军集团军、方面军装备了战役战术火箭,师装备了战术火箭;国土防空军装备了防空导弹;空军装备了巡航导弹;海军一部分火炮舰艇改装为导弹舰艇,新建造了一批导弹舰艇,海岸炮兵装备了岸对舰火箭和防空火箭。火箭核武器已成为各军种“作战的基本手段”。

为了提高核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各军种还采取了一些其他措施。例如,军因为坦克有较好的原子防护力,可迅速利用核突击的效果,而增加了装备中坦克数量和坦克兵的比重。至1962年,摩步师的坦克已增至238辆,比卫国战争末期坦克军的坦克还多15%。1962年,苏联陆军有坦克师20个,占陆军师总数的12%。至1964年,坦克师增加到50个,占陆军师总数的比例提高到35.7%。各军种均增加了侦毒、洗消设备,提高了防原子能力。

3、 常规兵力的作用遭到贬低,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优先发展火箭核力量的方针指导下,各常规兵力的建设受到一定影响。例如,撤消了陆军总司令部,陆军各兵种划归总参直接领导;削减了240万常规兵员;关闭了一些军事院校和机场等等。

但是这种方针在军队中遭到一定抵制,所以各种常规力量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在此时期内,陆军步兵装备了装甲输送车,增编了其他车辆,实现了全部摩托化;空军前线航空兵装备了新型歼击机,换装了米格19、米格21等新式歼击机,跨进了超音速时代;海军新建造了一批大型水面作战舰只和保障支援舰只,等等。

从装备上说,60年代的摩托化步兵师同1939年的步兵师相比,坦克多15倍,自动武器多12倍,无线电通信工具多4倍,装甲输送多36倍,动力装备程度多9倍,超过了卫国战争时期机械化军的水平。摩托化步兵师所担负的战斗任务范围也相当于甚至超过五十年代的步兵军。

改编后的摩托化步兵师在火力、突击、快速力和机动力方面都相当于甚至超过原步兵军。它不仅能在野战集团军的编成内完成战术任务,而且能直接在方面军编成内在战役方向上独立执行任务。它完全可以替代步兵军。因此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苏军撤消步兵军的编制,师直属集团军,既能消除军队指挥中的层次重叠现象,又便于兵力调动和人员、装备的集中使用。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是非固定编成的战役军团,平时归军区领导,战时编入方面军。它的战斗编成根据它在方面军战役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受领的战役任务而定。它直辖3个或3个以上的摩托化步兵师,1至2个坦克师和相当数量的炮兵。

这一时期,苏军的建设基本上是以打火箭核战争为目标进行的,不仅战略火箭军以火箭核武器为主要装备,其他军种也都装备了大量火箭核武器。苏军把这种变化称为“军事上的革命”。随着装备的发展,军队的兵种成分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国土防空军建立起防空火箭兵,取代了高射炮兵。陆军步兵改编为摩托化步兵;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改编为坦克兵;炮兵改编为火箭兵和炮兵;新编入一个兵种---防空兵;原空降部队改编为空降兵,划入陆军序列;骑兵因不符合现代战争的要求而被撤消。空军前线航空兵以歼击轰炸航空兵代替了强击航空兵;原属空降部队的运输航空兵划回空军序列。海军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计划被否定,刚刚经历过二战摧残的苏联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困难的经济形势根本无力支持这如此庞大的造舰工程。同时,这些技术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战前标准的军舰也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红海军的发展路线定位确定为赫鲁晓夫所能接受的“导弹化小型舰队”。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红海军于1957年开始裁军,其总兵力由60万人快速削减到了50万人,并将近400艘舰艇退出现役。海军的海岸炮兵改编为海岸火箭兵和炮兵;海军陆战队(苏自称海军步兵)因登陆舰艇不足而于战后撤消,1963年又恢复了建制。

4、 奉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

这一时期的苏军认为未来战争必然是火箭核战争。在军事战略上,他们摈弃“积极防御”的方针,鼓吹突然袭击、先发制人的进攻战略。他们认为强调战略进攻、先发制人。认为战略进攻是未来战争的基本战略行动样式,战略防御或防御战略决不会带来胜利。突然袭击是进行未来战争的最有效的方式和制胜的决定性因素。未来战争将速战速决,战争初期的火箭核突击即可决定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开始放弃以陆军为主的诸军种协同作战的原则。

5、 成立华约与北约对抗

随着冷战愈演愈烈,为了对抗北约,苏联于1955年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将东欧各国的武装力量纳入苏联的战略体系中,全面控制了东欧各国事务,组成军事集团与北约全面对抗。

苏联和东欧七国于1955年5月11日至14日又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第二次保障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正式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根据条约组成了与北约组织相对抗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华沙条约》共十一款,其中明确规定要以“互相尊重它们的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处理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共同致力于“国际和平与安全”,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如果缔约国遭到它国或集团的武装进攻,其他缔约国要以一切他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给予援助。条约规定有效期为20年,但缔约国在条约期满前一年内不提出声明予以废止,条约将自动延期10年。华约组织是美苏对抗的产物,将一直存在到北约组织解散。

政治协商委员会议是华约组织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协商与决定缔约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等重要问题,由各成员国党的第一书记、总理、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组成。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轮流在各缔约国首都举行(实际上,会议多在莫斯科举行)。 政治协商委员会议下设常设委员会和联合秘书处,都设在莫斯科。常设委员会负责对华约组织的外交政策提出建议,由各国外长或国防部长参加;联合秘书处是执行机构,由各国派代表组成。秘书处还下设有装备和后勤两个委员会。

华约组织成立以来,和“经互会”一样,长期处在苏联控制之下,完全按照苏联同美国进行争夺的需要来协调活动。华约组织的主要机构均设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其主要领导职务都由苏军将领担任。苏联常以华约组织联合司令部的名义向各成员国军事机关和部队派“代表”、“顾问”、“观察员”,甚至直接干涉别国内政。

(未完,待续)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7)

忘情:【原创】各个历史时期苏军建设的特点及其演变(8)


本帖一共被 7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