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制约近代中国科学发展的几个因素 -- 思想的行者

共:💬3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制约近代中国科学发展的几个因素

注:这本来是我在网友天地论坛对一个认为满清阻碍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帖子的一个回复,发到这里来也算是一个备份

席泽宗  

中科院院士、天文史学家

  席泽宗院士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学史专家,已被8种世界 ...

[si1993年陈美东先生有一篇很好的总结性文章。他说,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已然是繁花似锦,西来的科技知识,更是锦上添花”,“群星灿烂,成果辉煌”。他并且总结出当时科技发展的三个特点,其中的“重实践、重考察、重验证、重实测”和“相当注重数学化或定量化的描述,又是近代实验科学萌芽的标志.是中国传统科技走向近代的希望。”在陈美东说的“繁花似锦”中,我挑出9朵花(著作)来,认为它们都是具有世界水平的著作:

(1)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

(2)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年);

(3)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年);

(4)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

(5)屠本畯《闽中海错疏》(1596年);

(6)徐光启《农政全书》(1633年);

(7)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

(8)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0年);

(9)吴有性《瘟疫论》(1642年)。

在短短的67年中(1578一1644年)出现了这么多的优秀科学专著,其频率之高和学科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陈美东说的灿烂群星中,徐光启(1562一1633年)是一位代表人物。正如袁翰青先生所指出的,“他在科学方面的功绩不局限于科学的任一部门,他多方面地融汇了我国古代科学的成就和当时外来的科学知识,一身兼任了科学工作的组织考、宣传者和实践者,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竺可桢将他与同时代的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相比,觉得毫无逊色:

ze=2]jecoo 发表于 2010-3-15 08:40 PM

“觉得毫无逊色”不能成为科学史研究中的论据

明朝在很多技术方面领先于欧洲一点都不值得称道,因为那个时候的欧洲刚刚处于中世纪的末期,当时的科学中心实际上是在阿拉伯

另外,要分清楚科学和技术的区别

人们常常混用科学和技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统称为科技,实际上两个概念有着相当多的不同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的基础上的一整套体系

比方说你用量角器量了一个三角形,得到内角和大约为180度,这个可能可以作为一种技术拿去应用,但是不构成为科学

-----与希腊相比,罗马的工程技术很发达,但是从来没有人认为罗马有科学,罗马在科学史上是相当的微不足道的

中国历史上有科学吗?明末的那些学问家可以说是科学家吗?----这个涉及到科学这个概念的定义问题,如果将亚里士多德建立起来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依次形式逻辑体系的形式而建立起来的众多的学术---比如古希腊的数学、生物学等等称为科学的话,那么中国的墨子等人的零星的论述和科学只能说是沾了一点点的边----因为缺乏形式逻辑的基础

所以这实际上涉及到了对李约瑟问题了,如果席院士等人的认为是满清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的观点是正确的,是不是可以这样来回答李约瑟问题呢?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是因为满清对中国的统治?

这样的回答肯定是荒谬的

实际上爱因斯坦先生已经对李约瑟问题做出了回答,他说他毫不奇怪于近代科学不产生于中国,因为中国没有古希腊时期建立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确立的实证主义,他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中国在没有这两者还能够有那么多的发明

爱因斯坦的疑惑或者说爱因斯坦问题我们这里不去说他,爱因斯坦所指出的形式逻辑体系其实恰好就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中国科学(如果说存在的话远远落后于欧洲的原因)

从其他的角度也可以说明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比如说科学探索的目的和科学教育的组织形式

中国的科学探索----集中的体现在天文观测中,有着一个鲜明的目的,那就是为中央集权服务,为中央集权的农业服务,中国的中央集权高度重视农业,而农业发展需要天文历法的发展,在这个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的科技准确的说是技术得到了很多的发展

而欧洲,古希腊的科学学者们给人们树立了一种榜样,他们的科学追求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并非实用主义的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一个人曾经问古希腊哲学家----学科学有什么用,哲学家就塞给他几个铜板说----你还是回家去吧,探索科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中的用途,而是为了发展科学本身的需要

以数学为例,中国人对待数学是实用主义的,南北朝的祖冲之计算了圆周率算得很准确,这个可以算是一个成果,但是如果将他的成果和欧几里得的证明园的周长和园的直径的商是一个定值(即圆周率)相比的话,可以看出欧几里得更注重的是其中隐含着的道理,而祖冲之的结果实际上在中国并不被多少人重视,甚至后世还有很多学者直接把圆周率当成3来计算

古希腊有一个学派叫做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将数字当成神一样的来敬仰,认为世界就是数字(这个哲学观点在今天已经基本上被证明是正确的了),从而他们用一种非常严肃的态度来对待数学,这与中国实用主义的态度完全的不同

文艺复兴时期,曾经有欧洲数学家评价中国的数学说,中国的数学仅仅是算术罢了-----其实只能说是计算的技术----虽然也重要,但是只算是数学中的一个比较小的分支

从教育体制来看,中国的教育实际上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科举制度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公务员教育

而古希腊的教育和此后中世纪的教堂---大学,实际上探讨的就是天地的规律----天主教基督教们研究上帝,研究上帝对天地的安排,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所以实际上直到爱因斯坦等人当他说起自然界的终极的奥秘的时候,也会谈及上帝,比方说他说上帝不掷骰子以说明他对量子力学的一种观点,因此欧洲中世纪由教会建立起来的大学最终可以发展为现代的大学,比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等

而中国的学堂讲授的主要是儒家经典,实际上是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行为规范---并不是出于对自然界本身的关注,这样的教育机构能够出来的自然科学成果和人才当然就要少很多了

所以康熙帝实际上曾经考虑过废除科举的问题,问题在于废除了科举用什么来取代呢,在当时是无解的

中国接受科学的一个同样大的障碍在于中央帝国的自高自大,只有在西方的冲击下按马克思的话来说是把中央帝国从天上扯到了人间(大意),自高自大的中国人受到了足够大的冲击,才会更加的重视西方的学术,中国真正开始认识西方科学实际上还是被日本人在甲午战争的海战和陆战中轻易的击败带来的屈辱中才有更深刻的认识的,此后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但是慈禧太后不久也决定废旧学,兴新学,然后有了陈独秀们对赛先生的呼唤,不然1840年以后的很长时间,中国的士大夫们----满族的有汉族的更多,是拒绝接受西方科学的

所以,不能简单的把责任给推到满族统治者身上,西方的入侵以及西方展现出来的强大,按照李鸿章的看法是“千年未有之变局”,也就是说是一场比满清入关还要更剧烈的变局,这个实际上需要的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的反思(当然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已经做了这样的反思,甚至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3
    • 🙂【原创】制约近代中国科学发展的几个因素 O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