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且效书生乱解禅 之五 风动、幡动和心动 -- 任爱杰

共:💬42 🌺6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不回避,

无非是死亡嘛,但是我讲的你肯定不接受,人嘛,总想着灵魂不灭,躯体死了,灵魂通过某种方式还“存在“,基督教说你只要信了它你就可以上天堂,永远在天堂里(估计天堂存在的话,现在也跟澡堂子差不多了)。佛教说,佛教说的乱七八糟的,大体上有那个什么净土,有说在西,有说在中,好象还有说在东,也有的大概觉得这么描述不对劲,就不描述,反正你了悟了就能摆脱生死,实际就是自我安慰,不断强化这种意念,不致怀疑,所有修行的手段都是为了这一目的。玄奘临死旁边人问他往生吗?玄奘正在行正念,要旁人别打断他正念,过一会,临死前一刻说,往生。又有说玄奘看见白马、还是白象什么,莲花什么的来迎接他。如果这个记录是真的,那只能说明玄奘临死出现幻觉了,正如佛教所说的空,幻觉才是空的。在我看来,玄奘挺可怜的。

世间包括自己身体在内的所有事物,都不过是脑子里的投影而已,都不过是一组神经信号

这是错误的说法。你试试不吃饭看看,你不吃饭肚子难受,吃了肚子好过了,说明饭是确实存在的,是确实影响到你的脑子的,如果完全是你脑子的事情,你可以在那里冥想,自我暗示自己吃饱了,这样短时间确实可以撑过去,但最多几天头。道教里面有辟谷的传说,那恐怕也要进水的,也有时间限制和其它的关节。人是铁,饭是钢。没有食物,你的脑子的神经活动就动不了,这就是存在决定意识的一个小例子。

人死了,躯体解体,化为尘土,灵魂这个东西,自然随着躯体的解体也随之失去了,但是别害怕,你所害怕的无非是“我”的消失,当你转变一下看法,不要太执着于“我”,可能你就比较坦然了。“我”的物质来自于外部世界,按照某种模式的一种组合。“我”的灵魂是在“我”的物质基础上接受外部的社会意识而产生“我“的意识,而“我”的意识反过来也影响到社会。比如杜甫的诗歌,毛主席的思想,人虽死了,但都还在宇宙中流传,你可以认为他们的灵魂还是存在的。就象计算机软件,无非是程序从一个机器换到另一个机器上运行罢了。所以,“我”的意识在死亡后可以说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物质呢,也是如此,还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身体的物质每天都和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有个数字,多少天之后,身体里面,大概除了钙质,其它的都要整个换一遍。

所以,无非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要执着于“我”。所谓的“我”实际上是统一在这个宇宙之中的。

佛教说明心见性,他们的性是佛性;我认为明心见性是对的,但是这个性应当是人性。人需要明了的是自己的人性,什么是人(你问什么是人那是问对了,比问什么是佛要好),怎样做人...

要真想永生,就把自己的思想流传下来,去考虑怎样使得自己和他人更多的联系在一起,你和别人联系得越多,你影响的人越多,你的存在性就越高。一个相关的理念是利他主义(利他思想其实是解放自己,执着于己是束缚自己)。但是人跟人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

总的来讲,还是注意身体,安心生活,对于自己不爽的事情不认死理,尽可能活的愉快一点,精神一点。

佛教呢,是这样的,根和主干不可取,一花一叶有许多还是可以参考的。

就此说一点自我的感想,不在于说服和改变任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