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看来这又是一个高层口水帖,佩服你。
想听听我当年插队的心态,那咱就来说说。
刚下乡时的感觉,真可以用两个字形容:震撼。为了什么震撼呢?因为跟报纸上宣传的农村情况完全不同,那里并不是一个莺歌燕舞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农民的生活离吃饱穿暖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建国十几年之后,还有着这样一穷二白的地方,而且经过和其他同学的交流,知道我们那儿不是特例。
虽然没有人说出来,但是从第一天开始,大家(起码我所认识的绝大部分人)就想着要离开。头一两年的时间里,大家都学着干农活,竭力表现,争取招工。个别家庭成份实在差的,就死了一条心,想法养活自己是正道。我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我还没碰到一个真正心甘情愿一辈子扎根农村的知青呢。
一起插队的一个哥儿们,比我们早半年下乡,就是六八年第一批的,应当是“志愿”的吧。他曾是一个中学红卫兵小头头,身强体壮,干起活来很有点架势,嘴巴会讲,说起两报一刊的精神来那是头头是道,还常摆出种江湖老大的派头要做大家的保护伞,来了不久后就成了村里的团支书。后来第一批招工,他用尽一切手段得到了那个名额,去了县里的砖瓦厂。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功利心太重,经常口是心非,需要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去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犹豫的。而且这不光是知青的看法,连贫下中农都感觉出来了。说实在的,他对我还是不错的,不过我对他还是敬而远之,因为心里害怕这种人。
随着九一三事件的发生,一个大泡沫被戳破了。
四五年之后,随着一些人被招工,一种悲观的情绪开始弥漫开来,因为按照这样的速度,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轮到自己。尤其当身边的朋友招工或各种其它手段离开之后,在留下的人心里那种孤独感是非常强烈的,所以我佩服习近平,在其它人都走掉了之后,还能坚持下来,没有发疯。
总的来说,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想着各种办法能够回城,托关系找熟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级领导从上到下,开始学会了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为家人谋取利益。
当年和我一个锅里搅饭勺的有一个姐儿们,一个非常勤快、很能吃苦的 姑娘,和我的铁哥儿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精神层面的),后来被调到大队当播音员。我们大队在县里也是有点名气的,大队长是个回乡知青,他的事迹曾经在县里的报纸上和广播里宣传过的,大队老支书的儿子,已婚。不久就传出消息说她和大队长发生了关系,然后在她失踪的一段时间里有流言说她回家做人流去了。到底是强奸、诱奸或者以前河里有人直指是女知青色诱(因为“那时的基层干部都是很好的”),只有当事人才说的清楚,没有人闹起来,那就什么事都没有。不过凭着我们几年一起搅饭勺的体会,那女孩还真不是那种会去色诱男人的人,而且就光凭她干活的表现,完全够资格招工招生,只是没有后门就没法了。那女孩后来还是靠病退回城,抵了她妈妈退休的缺,这些年来和我们完全断绝联系,毫无音信。要问我们一帮人对她的态度,没有一个人鄙视她,大家都理解当年的处境。要问我那哥儿恨她么,“不恨,因为各人有各人的选择”。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要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学习当地的方言,只有农民不把你当外人看待之后,才能真正了解到农村的情况,这至少需要三四年的时间。一两年时间?还根本体会不到任何东西呢,尤其是在农场或者知青点的同学们。见过一些在乡下呆了一两年的人,说起知青和农村问题来长篇大论,俨然就成了农村问题专家了,实际上连农活还不会干呢。
看到有河友提到上海的下乡政策说是去一个,家里其他人就可以留下来,这是理解错误。实际上是这样的,一个上山下乡,一个留城。LD家有四个适龄的,老大去黑龙江兵团,老二留上海工厂,老三去了江西插队,老四去了外地工厂。老大当年还曾是兵团的劳模,谈起当年战天斗地还是很有豪情,可是问他是否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或者有更多的选择的话,那答案是绝对否定的。
我们那儿没有走一留一的政策,但是我姐姐有风湿性心脏病,照理来说是不应该下乡的,但是在清理上山下乡死角时还是被动员下乡插队了,所以她比我迟了一年。后来在乡下心脏病发作,差点死掉,我还记得当地农民慌慌张张地把我从田里叫回来的情景。姐姐后来在家卧床半年,才能勉强下地。因为还是农村户口,关系还在生产队,她的口粮由我或家里寄钱向生产队购买,直到后来办了病退回城,这个过程可不浪漫。
有的人要说了,要像你说的这么苦,那你们不成天要以泪洗面了?不知道大家听到过苦中作乐这句话没有?就是在纳粹的集中营里,犹太人都还要组织乐队呢。
当然偌大的中国,各地有各地的情况。我的感觉是,直接插队的要比去兵团和农场的苦,南方的活要比北方的苦。老三届以后的高中毕业生插队的感觉跟我们老三届又不一样,因为那时大都是就近去的,而且大家都觉得上山下乡不会持续很久了。
我记得我曾经和njyd老哥提起过,我们那儿有一个从东北转回来的知青,他后来天天在后悔,因为我们那儿干活太苦了。njyd老兄也承认“牧区的活路是比南方轻很多很多”。
公社有一个知青组成的宣传队,就像赤脚医生一样,大多都是和社队干部有关系的人,他们的口粮是由生产队供应的,他们的知青生活是很快乐的。即便如此,每次下达招工名额时那儿也是争得头破血流。
七十年代后期,我因为工作关系到了湖南衡阳一带,在一个农场知青点呆了两天,那儿都是新知青(非老三届的)。说实话,那儿的知青生活真是快乐,因为在我看来那儿干活简直就是儿戏。
有河友说,知青下乡可以减少农村对城市的输血,让农村的压力能小那么一点。其实我们那儿农民的反应是:知青是给他们增加了负担了,一个生产队要比以前多十来个人吃饭,不是负担是什么呢?
有人说知青下乡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这是太高看自己了。劳动者最聪明不是白说的,只要解除束缚农民手脚的各种清规戒律,农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但是不改变错误的农业政策,就是像波尔布特那样把城里人都赶下乡也无法改变农村的面貌。
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理想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话转回来,我们这一代为什么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因为我们经历了许多,最苦的时候我们都熬过来了,那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虽然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看着国家一天比一天富强,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我们能不高兴,我们能不乐观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这样辩就没有意思了 迪塘钱 字571 2010-03-26 20:30:27
🙂你没有这个意思就好 meokey 字572 2010-03-27 10:57:48
🙂我觉得在这里讨论挺好,把话题推得更深入一些不更好吗? 迪塘钱 字573 2010-03-28 21:34:25
🙂也来谈谈心态问题
🙂花!这是看到的最有料的表述了 1 牛头怪 字214 2010-09-29 03:14:22
🙂有一个河南知青的故事, 肉炒白菜和白菜炒肉! 5 箫十一郎 字470 2010-09-23 20:11:55
🙂前辈说得好啊。 1 柳寒江 字145 2010-05-17 01:18:25
🙂惊喜:你意外获得【经验】 三十点 一直在混 字0 2010-04-01 05: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