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毛泽东“目光远大”——兼论毛刘分歧 -- gaogeli

共:💬48 🌺241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是的

这个你可以看当时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年鉴等资料。

49年国民党跑路的时候,对各种工厂设施破坏极大。东北45年在苏联控制下的时候,工厂设备大都被运走。加上之前的内战,当时49年的统计就是近90%的农业,剩下的主要是一些手工业,真正的重工业设备只有四川刘文辉搞的一些钢铁厂、兵工厂(朝鲜战争期间,我们还利用那些设备仿制了无后座力炮等东西),上海留下了一些纺织厂、蜡烛厂、火柴厂。经过三年的恢复调整,才达到民国高峰时候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经济的最高峰通常不计算东北,因为东北30年代就丢了。通常吹嘘的所谓黄金的三十年代的GDP,都是把东北算进来的,这都是捣浆糊行为。因为那是张氏父子和日本人建的,造出的钢铁等物资后来运到日本去的。(45年的时候再被苏联整体运走)

解放后老毛去苏联谈判中苏条约,顺便给斯大林祝寿,送的是一吨大蒜和蜜桔,斯大林送中国领导人每人一辆轿车,这就是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典型区别。

49年称之为“一穷二白”并不为过,不是瞎说的。譬如说钉子需要进口,这就是因为我们生产的是生铁打造的钉子,很容易折断。(这种铁钉在秦汉时期就有了)需要进口的洋钉指的是钢钉,不是铁钉。还有阳伞,其实当时叫洋伞,这是指金属骨架的伞,中国当时生产的是传统的油布伞,骨架是用竹子或者木头做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画的就是这种伞)还有煤油,以前叫洋油(飞机用的航空煤油60年代才仿制成功);火柴以前叫洋火;这些名字前面加“洋”的叫法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国原先没有,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国外的历史学家公开承认,毛主席接手时候的中国,工业规模不及当时的比利时;死的时候,是世界第六大工业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