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好人玛格瑞特 一 -- 阿辉1

共:💬36 🌺3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好人玛格瑞特 二

她曾送我一张老旧的照片,照片上是四十年代的北平(那时候是叫北平)街头,一位蹬三轮的车夫,和一个美国大兵的合影。那车夫,光头,光膀子,穿着不知道是什么颜色的抿档裤,系一条绳子似的腰带,严肃地看着镜头。那大兵,着美式军服则笑得看不见眼球。

玛格瑞特说,大兵是她的丈夫,没有死在中国。五几年的时候,参加韩战,死在朝鲜了。

我也是那一次才知道,玛格瑞特有五个孩子,杰西是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留在本地的一个,其他四个都住在外地呢。

他丈夫死在朝鲜的时候,她的BABY杰西才刚几个月大,压根儿就没看见过爸爸。

除了军队给的抚恤金,多年来,玛格瑞特靠着在小学里做音乐教师的收入,养大了五个孩子。

他们每一个都大学毕业,每一个都有很好很体面的职业。

玛格瑞特介绍她的孩子们的时候,一脸骄傲。

我由衷地夸她了不起。她说不是她自己了不起,是她的上帝了不起,借着上帝加添在她身上的能力,他才走过了几十年,没有丈夫,独身一人抚养孩子成人的路。

她说她的上帝是信实的,不离不弃地看顾着孤儿寡母。

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杰西告诉我,她母亲六十五岁时,从小学老师的位置上退休。孩子们都相继飞离,有了空余时间的玛格瑞特,每天来回开车一小时,到本地的州立大学读书。

她用了五年的时间,拿到了心理学和社会学双学位。七十岁上开始做各种义工至今。

尽管她的小女儿杰西就住在本城,但他们并不住在一起。

她说她喜欢自由,不喜欢成为儿女的拖累。当然她也不喜欢儿女们对她指手画脚。

所以八十几岁高龄的老太太,自己修剪草坪,种各种蔬果花卉。还每隔上一阵子,就搬梯子,买油漆,爬高上低,刷房子。

她养了两只狗,那狗也老得我看不出年龄了。每天黄昏,她出来遛狗,我都搞不清到底是她在遛狗,还是狗在拉着她走。

他有个儿子住在西海岸边,据说比较有钱。年年圣诞前夕,她都要自己开车,翻过高高的洛基山脉,到儿子家过圣诞。

就算美国的高速公路,修的很好,很安全。但冬天,山上常常风雪弥漫,时不时,那条翻山而过的高速公路就会因雪大而封闭。

但老太太,年年开车,并乐此不疲。

她为小阿辉找了不少练琴的机会。比如,为教会诗班司琴。为本城的一支合唱团弹伴奏。

多多少少的,人家也会给孩子一些报酬,这让小阿辉很有些成就感。

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一天晚上她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在工作之余,去一趟她工作的那个妇幼救助机构,帮一个中国女人的忙。那中国女子看不懂英语,有一些文件啊表格啊之类的东西,需要人帮她翻译处理。

不会说英文的中国女子,却有一个英文名字叫蜜雪儿。

蜜雪儿来美前是某省歌舞团的独唱演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几岁,貌美声甜,离婚独居的蜜雪儿,认识了归国探亲的实业家,时年五十有余,妻子病故的美籍华侨杨先生。

当天雷勾动地火,当地火遇上干柴。你说会发生些什么?蜜雪儿跟杨先生两个星期不到就结婚了呗!

之后,杨先生先期回美,办妥了一切手续后,蜜雪儿也结束了自己的歌唱生涯,漂洋过海,到美国当实业家太太来了。

杨先生倒是也没有骗她,人的确是实业家,只是实业小了点,就是一开在本城的,生意不怎么样的中餐馆。那中餐馆,用蜜雪儿的话说:“别说开车了,你走得稍稍快一些都瞅不见门面”。

餐馆里摆了三五张桌子。有一个老墨管刷碗,另一个老墨管炒菜,(那一次我才算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老是抱怨中餐馆的菜不正宗,原来不少厨子是老墨呀!)一位福建偷渡来的中年女子作招待,杨先生自己,位置最是重要,老板兼收银。

住的倒也的确是独门独户的别墅。但蜜雪儿说:“那如果叫别墅,中国农村的独门独院就都得叫别墅了。”

大城市歌舞团演员出身的蜜雪儿,哪见过这阵势呀,想象里的荣华世家怎变成了破墙陋院了呢?这落差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一到家就不干了。不承担妻子的责任陪吃陪睡不说,还在家里扯开演员的亮嗓门,有骂又叫嚷。

无奈,不懂英文,又没有带多少钱,真是跑都没有地方跑。那因丧妻而多年闲置的杨先生,开始还能忍着,好吃好喝好招待,等着蜜雪儿回心转意的那一天,但架不住蜜雪儿,跟他开打持久战。

(待续)

通宝推:池塘中的雨滴,大地窝铺,晨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