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纽约, 纽约!(一) -- 穿越

共:💬97 🌺3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纽约, 纽约!(五)

中美高层会晤时,总爱逼着美国人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xxx”这句场面话。结果老被美国人拿捏,为了掏这句话经常得奉送点国家利益。其实美国也不是没有软肋的。在很多美国人,特别是纽约人心里世界上是有两个美国的。一个是纽约市所在的美国,一个是其它地区组成的美国。当然处于政治光谱另一极端的德州人民不这样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也赞同两个美国。所以下次要是美国人威胁不承认一个中国,那中国干脆也不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美国”得了。爱国的群众们赶紧移民纽约。等咱人数攒够了,咱就公投纽约独立吧。

为了探索另一个美国,穿越买了车以后就经常出城转悠了。有一次被领导抓差当司机送她和一伙艺术爱好者去康州乡下一个已经去世的画家家里看作品。车队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缓行,两边古木参天,浓阴匝地,蝉声和风一唱一和。在视野开阔处放眼望去,山峦起伏,无边无际。这美国的乡村风景果然和中国大不一样。中国的道路两边经常看见的是大片的农田,地里的耕牛和乡村的袅袅炊烟,而美国的东北却很难找块农地,除非去偏远地方。但路边绝非无人涉足的荒野,而是在广袤的草地上栽种着连片的树木。在树木掩映处,偶尔能见着远方一栋栋孤零零的民宅和圈养的牛马。到了目的地,发现这个画家的家坐落在曲径通幽处,潺潺溪水边,一共几栋大木头房子,非常地乡下。其中专门有一栋房子做画室。两层楼高,屋顶开着巨大的天窗,室内采光,通风良好。在里面喝喝咖啡,画幅画应该是件很惬意的事。这让穿越想起小时候过年时总要随着父母回老家的祖宅住一两天。明清时期的老宅子,在厢房里天还没黑就伸手不见五指了,每个门后放一个马桶,气味喜人。怪不得老家人不爱读书,是我也不爱在家呆着。所以精神文明的确是和物质文明连在一起的。有了物质保障,这个画家的作品也真是不错,以乡村风光,小屁孩,农夫和农妇的家事为主,细腻地刻画了劳动人民朝气蓬勃又富有低级趣味的精神生活。同行的人看了都说好,穿越也时不时地跟着点头颔首表示于我心有戚戚焉。在现代艺术博物馆里看多了抽象派,野兽派和各种稀奇古怪的流派,穿越看到点能看懂的东西,感觉十分亲切,果然城里城外两个世界,劳动人民就是朴实啊!

在城里闻腻了汽车尾气,纽约人民也经常出城玩。大家休闲时爱去的一个地方是北边的大熊山。在西点军校附近,从城里开车大概要一个小时多一点。穿越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学校的中国学生会组织的,感觉就像小学,中学时班上郊游一样。在山下趴好车以后,大家望着大熊山顶,不约而同地想登上去一览众山小。选好了一条山路,大家在背包里塞上了水和干粮就出发了。在山下时觉得山不高,爬起来才发现还是挺费力的。好在太阳不大,大伙儿边爬山边说笑,倒也很happy。在中间休息过一次,扫干净背包里的库存补充体力,大家最后都一举登顶,没有掉队的。不过爬到山顶时,就发现一伙老生在上面笑岑岑地看着我们。原来山顶上是通公路的。这帮懒人直接就把车子开上了山顶,然后一边打牌聊天吃零食一边悠哉哉地望着我们哼哧哼哧地往山上爬,那感觉不是一般的好!

后来我们也学乖了,每次去大熊山都以车代步。前一段时间又旧地重游,纠集一伙老朋友上山。大伙一到地方就立刻占据了张桌子,然后打牌到日落西山就下山了,多么充实的有意义的一天啊!其实我们跟其他人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我们单位里的中国人去年圣诞节组团去坐游轮,加勒比海几日游。回来问他们感想时,他们说:“每天都打牌,吃自助餐不要做饭,太过瘾了!”这不,他们又嚷嚷着今年还要集体去加勒比海。也不想想花几千块钱去打牌是不是真的很值得,还不如在家里面打牌叫餐馆送饭省钱呢。当然,最最省钱的娱乐还是许多河友们身体力行的,就是猫在家里边自个做饭边上开心网偷菜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