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知青问题的一点看法 -- 渔樵山人
子承父志,为了保家卫国而当兵扛枪是非常崇高的行为。我对这样的行为只能翘起大拇指,赞一个好!但是当年大于百分九十(没有具体统计数据,只是根据我身边的样本)的军人子女都一窝蜂的穿上军装,这里的动机恐怕就不是那么单纯了吧?事实上,当年的革军子弟仅仅是比城镇职工、一般干部子女们多了一条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出路而已,就像任何有着正常思维的年轻人都会做的,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有希望的道路。不要说部队的生活也很艰苦,有时甚至不比农村更舒服,但是当兵以后的出路就比去农村好多了,因为他们原来就是城市户口即使退伍回家也会被分配工作。要知道一个铁饭碗是那时的人们所追求的,谁也不会想到铁饭碗后来也被打破。
应该指出的是,许多在当年这个当兵浪潮里穿上军装的军人子弟没有辱没他们父辈的英名。很多人成了今天人民军队的中坚力量,还有不少人在当年南疆战斗中为国捐躯。但是今天的成就并不能证明当年的起点是那么的慷慨激昂。
走后门,潜规则,不一定是知青上山下乡的结果。但是你不能不否认那样大规模的走后门,潜规则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虽然之前在困难时期因为物质匮乏也有过走后门的现象,但是规模毕竟还不大,情节也不那么严重。
如果“插队抽调基本上是一个论资排辈的结果”,那就没法解释后来许多老三届要靠病退回城,靠顶替父母退休的岗位来得到工作了,因为许多新下乡的都已经安排了工作。
完全同意你的判断:“作为一个群体一个运动,知青上山下乡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不过确实有换下乡地方的人。 1 无事忙 字0 2010-04-23 05:21:45
🙂啊?怎么会这样? 渔樵山人 字70 2010-04-12 14:20:42
🙂呵呵,只是想说这个“如果”是没办法如果的。 1 柳叶刀 字0 2010-04-14 06:07:31
🙂还是有一些不同意见,
🙂那个时代, 1 蓬莱岛主 字154 2010-08-14 11:46:27
🙂《高山下的花环》 履虎尾 字32 2010-04-11 18:15:13
🙂再次重温了《高山下的花环》 4 柳叶刀 字236 2010-04-12 08:48:25
🙂得了便宜还卖乖才是普遍的人性呢 7 达雅 字622 2010-04-12 15: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