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蜗居》的疑问和对经典台词的品论 -- 咸豆浆
(虔野)
“为了开始的结语”这个语言结构和含义,是受了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的启发。
蜗居系列,本来没计划写这么多,可是思绪纷沓而至,叫我欲罢不能。我要感谢六六,片片蜗居瓦,让我浮想连翩,让我写下了这许多。这接下来要写的,有的或许和电视剧没有直接联系,却是由此勾起来的我一直想要说的话。
别梦依稀抚逝川,故园二十一年前。那童年的青果树,那少年的红领巾,已经渐行渐远;大洋这边,工作的尘埃落定,孩子们的出世成长和教会里的笑声,使我的根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越扎越深。但是,一个人,怎么能忘本呢?怎么能忘记他/她的所从来呢?孤零零的人,要是忘了本,还有什么希望呢? 这个道理是我喜欢海藻知恩图报的内在原因。“唱支山歌给党听……母亲只生了我的身……”一个人,如果忘了自己的生身父母,你能指望他/她多么虔诚于他/她的生心之源呢?
这就导出了我要说的人生美德之一:不忘本。
不知今天的中国,(其实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人类大家庭也一个道理,只是就事论事不想把话题铺得太大)什么东西被奉为美德?什么东西是准则?什么东西是价值?什么东西是信念? 愤世疾俗?叛逆?性解放?能干有本事?两年前回家,一位八零后小伙子就亲口对我说:中国的性开放之日,才是中国的封建主义结束之时,中国才有希望。 我不知道性解放和中国的希望存在多大的联系。假如走的不是正道,赶走了虎,可能迎来了狼。
就说蜗居,你从海萍夫妇嘴里,你从小贝和海藻嘴里,从宋太太和她的姐们嘴里,从满腹经纶的宋思明和他头上的大官们嘴里,你能听出什么这方面的门道?没有,貌似时髦新颖的背后,是一派模棱两可的琐言碎语和陈辞烂调。
《蜗居》是有关这个社会细胞的戏。假如你走到银幕外去询问信念、美德、准则一类,也许你会听到类似这样的答复:自信,勇敢,勤劳,诚实(这个世道还有诚实可言吗?)等等。
这些当然是可贵的品德,但是这些都不是根本;它们是非常表层的东西,也不是太新鲜的东西。可就是这些,从海萍训妹,郭母训女及宋思明训弟弟等等的戏里,你也听不到。
底下所列的每一条,几乎都可以说是被我们的千年文化遗失了的极珍,都可以单独写一篇宏文。这里我充其量只能蜻蜓点水般带过。
** 人世最大的美德,也是最吉祥和最有力量的美德,在我看来,是“虔诚”二字。这两个字,道出了人的不忘本,道出了人一颗谦卑和感恩的心,最根本的,它道出了人和天地、和造物主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虔诚”是人的立命之基;人生的意义、欢愉甚至自由都由此而来。
** 人还有许多具体的美德,比如孔子所教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孟子的三“不”精神;更比如一颗以包容接受和平等民主的心来面对这个多元的世界多元的人;比如不轻易去论断别人。
** 人世最大的价值,在于爱。爱在它最基本的意义上讲,是人和人之间的互相承认和接纳。有人爱你,就是有人看到并承认了你的存在和价值。你看人海如潮的大街上,人们个个来去匆匆忙着自己的事,谁也不看谁一眼,基本上那就是一个没有爱的世界。再往前一步,爱也内在地包含了关切和奉献,包含了同情、激情等等。
爱,完全是人性层面上的。
** 人世最大的信念,在于无畏。 这个无畏,是建立在虔诚和爱基础上的,不是杀人不眨眼的那种无畏。 圣经里三百多处地方讲到:不要怕。从信仰的角度上讲,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最强有力的立身依靠和生命在永恒意义上的归依和希望。 无畏的内容非常丰富广泛; 无畏了,人就心安。
大纲之下,其他的一切,都是小智小慧,虽然是好,却无法撑起一个人的骨胳。我看《蜗居》,里面几个主要人物还记得念叨的,就是那些人生小技层面上的东西。
就象本系列开篇里说的,这些东西不是《蜗居》想正面表达的内容,但是《蜗居》里所表现的那些焦躁的、不和谐的、平庸的场景会让你想到这些。由于不是该作品想表达的,所以我也没有道理用这些东西来苛求该作品。
当然,《蜗居》电视剧在许多的精彩之外,也是有弱点和不足的。我的感觉上,最明显的一个就是海萍这个人物的前后不一致性。前面宛如势利庸俗的泼妇,和后面的那个海萍有些衔接不上。另外她对海藻和宋的来往在态度上也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海藻这个人物很单薄,几近乏味,我都说不好究竟是这个人物本身的特色还是描写上的乏力。蜗居几大人物 (海萍姐妹,苏淳,小贝,宋太太的那位姐们等等,尤其是电视剧的下半部),除了宋思明外,都让人感觉乏味和单薄。但是,它又不失真实。
宋思明被塑造成贪官形象并最后灭亡,电视剧甚至展示了他一具僵尸的惨淡画面。我理解那个镜头想要表达的意义: 人追逐一世,到头来就是这么回事:虚无;可是有没有不虚无的?这个镜头没有旁白,整部戏也没有这方面的揭示。这最终使得整部电视剧没有了亮点。那个马克,我前面也讲到,象是个机械安进来的灯泡,不真实,不实在;马克,无法代表希望。
平庸、惨淡和缺乏亮点,还是那个问题,这究竟是这个世道的原样还是作品的缺失?不管怎么说,想象将来有一天人们看《蜗居》时会睁大不解的眼睛说:哟,那时人怎么那个德行呀!哟,我可不愿意生在那个时候,多没劲哟!
说好易,说坏难;说容易,做起来难。我无意苛求《蜗居》,这部电视剧在真实揭示和再现社会人生问题上面,在真实再现当代人物上面,在刻划和揭示两性关系上面,有它相当出色和成功的地方。
顺便也就想到了震撼人心和净化灵魂的文学作品,高处不胜寒,风光在绝顶。不辞孤独的文学家,无畏的有使命感的中国的文学家们,相信他们会从那平庸、乏味、焦躁、惨淡和物欲流淌的世道中奋起,带给它血肉之力和灵魂之光。
感谢并继续期待六六新作。(系列结束,感谢品读和评论!)
******************************
附:漏了11,放这里吧:《蜗居》之我爱 (11)封人榜
宋思明:
1。 他认为,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难事。
2。 他知道,要舍得牺牲眼前的和局部的利益。
3。 他攻于计谋,有战略家的谋略和眼光,也精通人生哲理。
4。 借着丈人的地位和自己的聪慧,在权和钱上都颇为成功。在海藻的眼里,在许多单纯的女孩子的眼里,他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强有力的男人。
5。 他贪情甚于贪财。看到大概第12集的时候,我以为他的家庭不幸福,有什么大的缺失。看到后来才知道,其实他的家庭算是满美满的。他的太太温文尔雅,不失为一位贤惠的家中主妇。他们有一个不错的女儿。有家,有权,有钱,可显然这一切都没有能够使宋思明感到一种人生的满足。于是他找到了海藻。从此他有了新鲜感和新的欢乐,但是也由此把他自己的人生和他的家抛进了危机的旋涡,正如一切贪欲都可能酿祸一样。
苏淳:
1。他是典型的妻管严。
2。他与世无争,安分守己,不喜欢和社会浊朝同流合污。
3。他平庸度日,但是在妻子压力下,也会挺而走险甚至干出一番事业来。他的成功带有偶然性。因为虽然他有他的灵性,但是他比较懒惰,懒得去启用这份灵性,除非来自某种鞭策或逼迫。
小贝:
他是一个很一般的男人,没有什么特出的地方。他的脾气比较躁,他没有一个大的心胸。至少在我看到的章节里是这样。
海萍:
一个吃苦耐劳的女人,生活型的女人。她不精致,不雅尚,没有外在气质也没有多少内在含量。她没有一份坚定的信念,被生活拖着鼻子走。这样的女人显得比较庸俗;而一个庸俗的女人比较不可爱。她甚至有几分虚伪。妹妹为了她去靠近宋思明,她反过头来倒抨击海萍靠近宋是为了钱。 她怎么不想一想她和她老公是妹妹沦为二奶的最大受惠者啊!她怎么没有丝毫这方面的自责自省?海萍很不可爱,但是她是个真实的女人,作为电视剧女主人公,她为这个电视剧奠定了某种生活的基调,一种贴近生活和社会的比较真实的基调。
海藻:
自认为是大人了;她也的确是大人了。她是在一片物质的咶噪声中,在物欲的浑水里长大的。她是这个时代没有信念的信念的勇敢实践者;是这个时代的良心未泯的年轻女性的代表。她报恩心切,这个心引导她做了许多事。 她一方面跟着女人的感觉走,另一方面她知道她在干什么,对她的二奶生涯她有着某种自信。她不觉得二奶有多少错,她不觉得自己将来有多黑暗。 她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变了,她不再听从姐姐的劝告去拿掉孩子。她告诉海萍社会对女人的道德容忍度大了许多,她有把握带着个没名份的孩子过日子,当然,前提是宋继续罩着她和这个孩子。海藻的戏比海萍精彩。她是这个世代的牺牲品,反映着这个时代不叫灵魂的灵魂,展露着一个有着不是信念的信念和不是道德的道德的赤裸裸的女性。她最后失去了一切,所有的只是马克的帮助。她出了国。出国是她人生的出路吗?这个留待下集在谈。我祝福她到了国外找到真正的人生信念,开始她全新的幸福的人生。
钉子户老太太:
信念和意志也如斩钉截铁般坚定。她的忍耐力惊人。在邻居们纷纷撤离之后,她带着这个家坚壁清野,坚持到最后。她是这个家的灵魂和精神领袖。她是中国那些经历无数冲击和惊涛骇浪的老一代的缩影。她深爱自己的子孙,也终于以生命实现了房子梦,为她的后代换来了宽畅的住处。钉子老太太是《蜗居》最成功的人物:着墨不多却如此鲜明;她的死对观众是一个震撼 --- 对社会就不知道了--- 《蜗居》的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丰富深沉的涵义。我可以想象,钉子老太的一生是本血泪史;她的一生本身就可以写一部震撼人心的的长篇小说。
陈寺福:
蜗居》前半部的陈思福面目颇狰狞,简直像个势利小人。不过后半部这个人物有了点变化。莽夫靠大树,一夕成港股上市的CEO,一朝锒铛入狱。虽目光短浅,仍存一丝善念。直、草和那一丝善,让他还有几分可爱。
马克:
这个马克,似乎是作者放置在这个蜗居世界里的一个希望,一个寄托。但是马克这个人物在我的认识和感觉上是不太真实的一个人物。他穷追海藻的个人隐私,虽是出于帮助的好心,但是事实上西方人是不这么做的。他对海藻的好和帮助也缺乏基础。既没有人情的真实,也没有信仰的真实。但是在蜗居世界里放置这么一个人物,虽然显得机械和突兀,不甚合拍,但是它是一种象征,好的象征。这一点,我必须要给予肯定。
六六: 以上人物的总设计师;从人物的言论里,不时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听出作者的心声。也许有人会说,要写得让读者意识不到作者的存在才好;我看不出刻意达到那种效果的必要和理由。
《蜗居》故事吸引力,演员的选择,演员的表演都很不错。我要特别称赞这部电视剧的语言和对话。它很生活化,听起来自然亲切舒服生动。
说到结局,我虽然才看到四分之三,但是我已经听说了结局。苏淳办起了网上商店,海萍开办了自己的学校,夫妻俩似乎都发挥了自己的专长,车到山前有了路。而海藻则是出了国。
似乎每个人都得了其所。这是个不错的结局。作者在提供了马克这个亮点的同时,也给了观众一个比较积极的电视剧结局,不过,电视剧结局和“人”的结局有着本质的不同,就象给观众一个结局和给观众一份力量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样。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资本主义怎能错过垄断资本主义这个阶段,读书无用论 1 Endless 字108 2010-06-14 00:40:42
🙂《蜗居》之我爱 : 我要是六六 2 咸豆浆 字4100 2010-04-22 11:35:46
🙂【整理】《蜗居》之我爱:性事 5 咸豆浆 字3288 2010-04-21 20:18:52
🙂【整理】《蜗居》之我爱:为了开始的结语
🙂【整理】《蜗居》之我爱 咸豆浆 字10616 2010-04-21 20:16:45
🙂【整理】《蜗居》之我爱:呼唤广厦 1 咸豆浆 字3878 2010-04-21 20:12:15
🙂《蜗居》之我爱:苏淳入狱 咸豆浆 字2853 2010-04-21 20:08:00
🙂【整理】《蜗居》之我爱:海藻别哭! 咸豆浆 字4065 2010-04-21 2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