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商榷】两代“核心”的共处并存:胡攻江守 大势几定 -- manshuai2007

共:💬13 🌺7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商榷】两代“核心”的共处并存:胡攻江守 大势几定

之所以说是初步,而非全面,是因为江胡关系具有特殊性:胡的继位,是由太上邓隔代指定,并非其前任江一手选定、培养;江胡之隔阂,至少是不能同心,由此已种因由。如果这种“隔代指定”模式可一直延续,则“江胡模型”具有标本示范意义。但现在看来,这种模式很可能变动。

胡上任之初,显然江强胡弱。胡虽提出了自己的执政思路,但在大的利益问题上,必须服从江的意志。胡通过早期顺从,赢得了积累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守稳后才反攻,这是胡的风格。胡反攻的标志是陈良宇案。陈落马,固然有恃宠而骄,树敌过多,被胡联手同僚加以整治的因素,但也深刻体现了“在不在位”的重大差别。江不在位,不能事事躬亲,只有在事态上升到“重大”时,才有理由介入;而“重大”都是由细微构成,在“重大”前,胡可从容布局,做好各种铺垫,使江最后难“说话”,只能接受某种安排。除非江把胡架空。显然,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江虽事先有所布局,但还达不到架空胡的程度。撇开必要性不说,仅就可能性而言,如果江有能力架空胡,也就有能力“换储”----与其架空,何如换储?

由此可见,在权力拉锯战中,在位一方具有重大优势。除非不在位一方拥有邓那种绝对权威,否则,在位一方初时虽势弱,必可凭这种重大优势步步走高,变弱为强。所谓“绝对权威”有两个含义:一是对军队的绝对掌控力,二是撤换前台的能力。邓在时,可于幕后轻易撤换胡(耀邦)、赵,而人们很难想象江有能力撤换胡(锦涛)。既然没有这种煞手可恃,胡与江对抗,风险已降至可接受程度;对抗既已成可选项,又有“在位”的优势加持,胡强江弱的转化已不可避免,只争早晚而已。

当然,陈良宇案毕竟是胡首发反攻之声,不可能不付出代价。合理猜测是,此时胡再次向江表达了“甘居第二”之意;江得到确认后,才放手陈良宇案----毕竟,有陈希同案在先,此举也可视为对前台的必要支持。此时,江的主要心思在布局十七大、效法邓隔代指定“储君”。胡做出的软姿态,有利于江布局。

因此,十七大江是最大胜利者,也是其权力最后巅峰时刻,此后盛极而衰。江多年积蓄的力量,在十七大定储问题上一举用尽,又面对一个有“在位”优势加持,势力不断增强的对手,强弱转换势难避免。即使在江大胜的十七大上,胡的意志也凸显;李克强入常,就是胡不屈、不服的表征。

邓曾经公开秘诀,称“一个核心”是中共能够在危机、风险中保持统一、稳定和高效率的关键。邓将这一原则,尽可能地贯彻到了他能够笼罩的身后。江、胡都是按此标准培养的。邓为江,不惜拿下护翼多年、既有功劳又有苦劳的“杨家将”;对胡的栽培,更使他在资历上一枝独秀、鹤立鸡群。现在习、李同时入常,显然使邓“一个核心”铁则面临危险。但是,这种破局并没有产生多少震撼。因为江、胡两代“核心”并存,实际上已使中国进入“双核”时代,“一个核心”早已名存实亡。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必要还顾忌于形式、抱残守缺呢?

“一个核心”原则的破坏,邓本人其实是始作俑者。既掌权又居幕后,为后来者开先河;隔代定储,更使后二代易生隔隙。二代不能同心,不但“一个核心”沦为空谈,权力拉锯也使体制的效率优势被虚耗。邓种种做法,在当时必有其理由;但从长期而言,有碍制度建设。当然,在既定体制下的可选项本来不多;相较于“终身最高”,邓的做法已是“次优”。

“一个核心”原则在胡时代名存实亡,但后果似乎并没有邓警示的那么恐怖。中共的执政地位依然稳固,国家也日益强大。虽然体制效率明显降低,虽然借助了邓时代的种种积累,但毕竟面对更复杂的内外情势,胡时代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其实并不弱于邓时代。可见,邓的预言受限于经验,只是一个时代的原则。在战争年代、改革年代或特殊危机时刻,“一个核心”优势明显;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当自然形成的政治权威已经不再时,与其东施效颦,人为地强行培植权威,不如不要权威,变“单核”为“多头”,多头之间,以规则程序为权威。正如一些观察家指出的,胡时代的政治决策和权力分配,具有明显的规则化趋向。这种规则化,是失去“一个核心”之唯一仲裁者后的必然。初期,可能是前任对现任的限制与制衡,势弱的现任也借此保护自己;后期,则成为一种权力分割定式。这种具有西方“贵族民主”影子的变化,颇令一些人欣喜,因为其中确有可能滋生民主化、法治化的萌芽。但是,在中国具体情境下,此中也暗含了一种更大的危险。

日渐强大的胡,当然不会甘心接受十七大定下的未来权力分配方案。毕竟,实力是一切政治游戏的基础;当力量对比已发生变化时,利益格局必然要作出反映。胡实力和态度的趋强,最终凝固为去年中央全会上习不能如期进军委,令接班平生变数。现在情势是,李风头日高,行情看涨,在胡的看护下,俨然有在十八上总理位置的基础上只须虑进、无须虑退的局面;而习则步步有险,四面皆危。最近,江的曝光率骤然升高,不甘之意明显。但这种频频出镜,并非如海外媒体所说的是进击,而只是试图维护十七大成果而已。形势比人强,在胡强江弱、胡攻江守的大势下,习顺利接班的可能性已小于四成;江到时很可能只能交换其他利益。毕竟,储君一说不但不见于明文,作为规则也尚未稳固,只存在于潜规则层面的默契中;而潜规则的总规则是“力强者说了算”。

江的曝光骤多及其连锁反应,说明江既非全无还手之力(否则不会多此一举,都是老江湖了),也非甘于淡泊、没有还手之意。围绕储君的较量,仍将纠缠几个回合。虽然结局多半还是“换储”,但在另一方不愿放弃的情况下,换上来的也未必是李。李已站在台前,目标太大,已成另一方的主要狙击点,胡操作的难度和成本都高。不管储君最后花落谁家,胡无疑都是最有决定权的人。因此,在十八大鹘点最终揭开之前,各路诸侯竞相“科学发展”的演绎将不绝。

最能说明当下权力格局的案例,是最近发生在新疆、湖南的地方权力更替。本来只是调整新疆的治理环境,但在胡主导下,不但团派大将周强轻松上位,抵定了至少是十八大政治局的席位(这一点只要算算十八大时,政治局有多少人年龄到点必须退下,又有多少人具接任资历即知),而且让李小鹏迟早发生的“转正”加速浮出水面。这种布局,并不像海外媒体所说的是团派与太子党两大体系间进行权力分配,而更像胡李之间的交易。作为第三代领导班子的第二号人物,李鹏的积累可想而知。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李与江不同,没有也不可能有操纵十八大的雄心。李的主要心思,都在其家族后代,所以可做交易。通过交易,胡可极大分化江方资源,为十八大尤其是“变储”奠定更多胜算。而“李小鹏主湘”消息提早见诸网络,或许也是出于不乐见此者的巧妙运筹。

就在很多人期盼中国开动这样那样改革时,殊不知当国者的心思主要在几年后的权力更替。这不奇怪,因为那是他们的最大利益所在。也因此,至少在2013年以前,中国不可能启动实质性改革,尤其是那种有损于特殊利益集团的改革----都在争相拉来为己助力,没有谁会在此关键时刻得罪人,把资源推向另一方。从这个角度看,胡立意“换储”,或许也有“建功立业”方面的考量:他自己深受隔代指定之苦,10年任期基本陷在权力拉锯中,难有大的动作,更不用说对特殊利益集团伤筋动骨;真正建树的机会,或许只能是交班以后,前提是交给合意的接班人,两相同心,自己全力支持他,干一番事业。

不管胡心中是否作此想,但这确实是有效制衡特殊利益集团的唯一机会,也是决定这个体制能否持续的关键性机会。否则,十八大后前任和现任(甚至可能加上前前任)再次陷入拉锯,特殊利益集团势必趁机坐大,他们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直至无人能制。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但可攫取更多利益,而且可能成为党内游戏规则的操纵者,通过规则程序,左右权力和利益的分配,而执政者则沦为傀儡。

这,也是自胡时代开始的政治游戏规则化之最大危险所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