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随笔,也为经常找不到的帖子保留下链接 -- 神仙驴

共:💬485 🌺2169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和驴兄一篇--我也要知情权

我也想知道:

1。被伤害的孩子们都是些怎么样的人,平时功课好不好,乖不乖,将来有什么愿望?而经历这样的事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学校会采取什么方式去抚平他们生理心理上的创伤。

2。孩子们的父母,是怎么相识,结婚,千辛万苦的生下在法律下唯一允许的孩子,他们对孩子有着什么样的期许?他们平时怎么管教孩子?惨剧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有没有人关心他们受到的心理冲击?

3。因为保护学生而受伤的老师,他们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是否已婚?是否有自己的孩子?老家在哪儿?他们受伤后会否影响教学活动?是什么样的理念驱使他们敢于牺牲自己。同样的,经历过这样的心理冲击,他们如何调节?如果所受到的伤害影响了他们的谋生能力,他们的未来如何保障?

4。犯罪者何时判刑?何时执刑?

=====无奈的分割线=====

道理很简单:媒体的责任是把群众的视线从犯罪者的身上引开,转而关心受害者。

特别是这种赤裸裸,血淋淋的个人恐怖主义行为。

犯罪者在选择向无辜的弱小下手时,已经自动放弃了在人类社会中当一个人的基本资格,因此对犯罪者我们只需要知道,我们所建构的法律制度能够有效地制裁这种犯罪行为。

一个有良心的媒体,不应该为了吸引眼珠而把犯罪者打造成反政府悲剧人物,而应该关心受害者,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

======深层次的分割线======

这件事最让我震惊的是媒体所反映的“投射心理”。在媒体界,突出什么人物,忽视什么人物,取决于他们认为受众更加认同事件中哪一位人物。正常运作的媒体,总编对这样的选择是要把关的,不能让记者随便写。

而在一个正常的人类社会,更应该突出受害者的不幸,而非犯罪者的不幸。

突出犯罪者不幸的媒体,反映了两点可能:一、他们的受众的心态存在某种程度轻重不一的扭曲,二、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在扭曲受众的心态。

通宝推:渔樵山人,飞马萧,故园湾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