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闲话通胀:(一)经济活动货币化 -- 陈经

共:💬65 🌺6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五)通胀是病症,不是病原

一个经济体,政府胡作非为,人民也瞎折腾,这就是生病了。胡乱增发货币,这是一种病,可以称之为“印钞狂”。增发了货币,全民拿去吃喝光了,这也是一种病,可以称之为“败家症”。各国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病,中国也有。中国地方政府是“投资狂热患者”,胡乱投资。中国民众有“狂炒病”,猛炒房子股票。

有病了,就会有病症。通胀,就是一种病症。流通的钱越来越多,物价上涨,搞得民众心跳加速,社会功能紊乱。不过,也可能有别的病症,到不一定是通胀。中国产能过剩,没有通胀,看起来反而象通缩。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日用商品,物价也平稳。不过,表面正常,并不表明没有病。

有时,有了通胀也不一定就是病。输入性通胀,国际原材料涨价了,中国搞生产的没办法,也只好涨了,这应该不是中国的毛病。

庸医,搞不清病理,就看个病症。发烧了,就吊水打针,上广谱抗生素。一通折腾,退烧了,就宣布治疗成功。一些不高明的经济学家,对待通胀也是这样,死盯CPI,在区间以内就是“体温正常”。一旦出了区间,就吊水一样,加息紧缩。这套逻辑,我看得冒火。人体体温是有一个正常区间,37度算正常,38度就高了。但CPI的2%与4%有啥大的区别?一个包子从1元涨到1.02元就正常,涨到1.04元就不正常,就要加息紧缩防通胀?这种逻辑实在不通。

现在关于通胀的流行看法,是一种庸医逻辑。CPI正常,就没有事。那边房价猛涨,股市暴涨暴跌,不算啥大事。这就相当于说人体温正常就算健康。这是对弗里德曼货币学派的庸俗歪曲理解。

货币学派理论说,政府不负责任增发货币,就会有长期物价上涨。倒过来想,很容易产生错觉。如果有物价上涨,就是有问题。如果物价正常,就没有问题。这种推理有几个逻辑大错误。

首先,“长期物价上涨”是一个长期现象,不要用一时的CPI数据胡推。猪肉一时多了少了,能极大影响CPI。但如果着眼长期来看,就不会因为一群猪而影响经济政策。紧盯CPI,可能已经犯了逻辑错误。

再次,“长期物价上涨”是一个过程,中间甚至可能通缩。所以,一时的CPI数据,不说明问题,据此操作完全可能搞反。

最后,增发货币导致“长期物价上涨”,并不是一个可以用于短期调控的操作方法,它只是一个长期论断。明明已经大幅增发货币了,那就不要想了,肯定会有长期物价上涨的。再折腾什么“防通胀”,就是胡扯。增发的货币已经出来了,就多干些正事,把经济搞好点,那物价上涨也没有什么,危害不大,好事更多。如果搞“防通胀”、“防过热”之类的鬼扯目标,根据货币学派的理论,永远只会是短期成功,有什么意义?过阵子,又通胀,又过热了,或者还出其它毛病了,又得防这防那。大米不涨大蒜涨,CPI正常房价疯狂。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为了一些短期目标,疲于奔命。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根据货币学派的理论搞调控,是很容易犯错误的。需要对这个理论有深入本原的了解,不能用一些肤浅的逻辑去短线操作。用货币理论去搞宏观调控,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经济学家经常意见不一致,一半说这个,一半说那个。这是因为这个理论表面简单,其实有很多逻辑陷阱,稍不注意就会犯错。不客气地说,有许多经济学家在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学通。

真要用货币理论去搞宏观调控,我的建议是忘掉货币,直接去看病原。看经济学理论,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经济问题,虽然是用货币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真正的错误不在货币上,不在这些数据上。货币数据只是病症,病原在于折腾出这些数据的人与机制。去看人做错了什么事,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货币数据一时弄得正常了,或者作出“我要把数据弄正常”的姿态,只是短期解决问题。人的问题不解决,过阵子,可能出更大的问题。

本节的内容可以继续深化,先初步观察到这里。

(待续)

通宝推:饽饽饽饽,非吾有,大Q,iwgl,葡萄,舞月轻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