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外辽东第一局?D?D明金萨尔浒大战解析之一 -- 秦大路
5
东路军主将杜松,少时由舍人身份从军,后累积军功升为宁夏守备。这在当时一直采用世袭军爵体制的明朝,是很少见的升迁。杜松早年驻守宁夏、延绥等镇,多次率军进行捣巢作战,以勇猛著称,立下不少军功。有一次杜松与河套蒙古卜失兔部发生遭遇战,部下两千多人战死过半,自己也中箭不少,身负重伤,后麻贵军赶到,杜松草草包扎了伤口,再次杀入敌阵,斩敌将数员,一时威名远播。
杜松后来接替李成梁镇守辽东。由于在一次捣巢作战中与同僚发生龃龉,曾贻误战机,受到当时朝议的指责。杜松一怒之下,率军独自出塞捣巢,欲一雪前耻,结果只斩得五个首级。这一次更是受到他人的嘲笑。杜松气的几乎要自杀,气忿难平之余,一把火把自己的铠胄器仗烧了个干净,然后日日大睡,对边事来个不闻不问。兵部得知后,勒令其解甲归田。后河套蒙古大举入侵,杜松再次得到启用。率轻骑奔袭敌捣火落赤大营,大获全胜,斩首数百。之后杜松不断立下军功,萨尔浒战役前被提升为山海关总兵。
《明史》里说杜松“有胆智,勇健绝伦”。《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松,榆林人,守陕西与胡骑大小百余战,无不克捷,敌畏之,呼为杜太师而不名。”[11] 杜松为将清廉,从不贪财惜命,但量狭尚气,好冲动,不能容物。由于一生征战无数,全身伤痕累累。这也成了杜松炫耀的资本,据说他经常脱掉铠甲外衣,向众人展示。从杜松的经历和特点可以看出,杜松虽是一员虎将,很有古猛将遗风,但好勇少谋,并不具备高级军事指挥员的素质。
辽阳演武场誓师后,杜松率大军于二月十一日离开辽阳,几天后进驻沈阳。二月二十八日杜松率大军从沈阳出发,第二天便到了抚顺。稍事休息,大军继续向赫图阿拉城进发。三月一日明军大部轻装部队渡过浑河,而参将龚念遂率军在后运送辎重,其中有大量的火炮。
这时,明军探报探得后金正在铁背山上的界凡城上修筑防御工事,企图阻挡明军前进。界凡城 “形势险要,扼锁阳之咽喉”,是后金都城赫图阿拉的咽喉要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界凡城北,临浑河东岸的吉林崖,为界凡第一险要之处,界凡城南为扎喀关,为界凡另一处险要之地,扎喀关旁苏子河对岸是萨尔浒山。这里距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只有一百余里。过了界凡,地势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因此界凡就成为两军必争之地。
当时明朝的军情系统出了问题。明军只得到后金军在界凡城上防御的情报,却没有得到此时后金方面向界凡方向大规模调动八旗军的情报。这是一个巨大的失误。杜松根据现有的情报,迅速做出了如下规划:大军兵分两处,两万人在萨尔浒山麓扎营;自己率轻装一万人渡过浑河,先进攻界凡城下的吉林崖,进而试图一举拿下界凡城。大型会战,最忌被敌军分割包围。杜松的这个决策,把三万明军分为两部,等于主动为后金军分割包围明军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况且一旦战斗打响,这两部明军之间尚有浑河相隔,会合极为不易。
渡河后,明军攻取了后金两个小的堡寨,并未遇到后金主力,只是抓到十四个女真人。到达吉林崖山下,杜松一声令下,明军开始进攻。轻装渡河的明军并没有携带火炮,因而其攻坚能力大大下降。吉林崖易守难攻,虽然崖上只有几百名后金士兵,明军的进攻并不顺利。战场陷入胶着状态。
三月一日午后,后金八旗军主力陆续到达界凡城南的扎喀关,代善下令继续进军至毗邻界凡的铁背山。此时吉林崖明军也看到大批的八旗军陆续到达,但杜松已无法改变作战计划。无论自己率领的一万明军渡河到萨尔浒大营会合,还是对岸的二万明军渡河到吉林崖山下,明军在渡河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八旗军的猛烈阻击。于是杜松下令继续强攻界凡城外的吉林崖。当时吉林崖守军只有几百人,后金方面眼看要抵挡不住,后金前线总指挥、大贝勒代善命一千精兵火速增援吉林崖。再加上这一千生力军,明军虽有火器之利,却也一时攻取不下。
代善原本打算分兵两路,以右翼四旗迅速打击正在进攻吉林崖的杜松部一万人。然后再以左翼四旗对峙浑河对岸萨尔浒山上的两万明军,伺机而动。努尔哈赤赶到后,对这个安排做出了调整。努尔哈赤认为,“现已申时,天色已晚,命左翼四旗兵先击萨尔浒山上之兵,此兵败走后,其界凡之兵自必动摇。”[12] 后努尔哈赤又觉得合四旗的兵力也可能解决不了萨尔浒山的两万明军,于是又追加了一旗。这样,后金五旗共三万七千骑兵,突然向萨尔浒山方向发动猛攻。[13]
明军的萨尔浒大营由总兵王宣,赵梦?U等主持,他们用战车环营四周,做为防御工事,并在营外挖壕立栅,布列各类铳炮,用旗鼓壮威,准备严守,与后金展开一次大战。 开始,努尔哈赤命令先锋军冲杀。明军立即施放火铳、燃放大炮。眨眼之间,炸弹爆发,血肉横飞,突前的八旗兵顿时倒下一片,战马也受到惊吓,开始乱奔。但八旗兵人数众多,后续部队依旧排山倒海一般向明军冲来。
八旗军志在必得,他们不计伤亡代价,仍然往前冲杀,同时无数的箭矢不断射向明军。这时八旗军的第二冲击波终于冲到了明军营垒里。短刃相接,明军哪里是八旗军的对手。一者明军过于依赖火器,对于贴身近战准备不足;二者明军士兵的防护也不好。于是,这场战斗就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营垒被攻破后,明军兵败如山倒,一时血流成河,死伤无数。明军开始纷纷渡河逃命,有不少明军在河中被淹死。最后一部分明军最终在得力阿哈一带被八旗军追上,尽数被杀。这两万余明军,自总兵王宣,赵梦?U以下,全部阵亡。
却说围攻吉林崖的一万多明军,眼睁睁的看着远处萨尔浒方向的明军满山遍野的大溃败,早已慌了手脚。这时吉林崖上后金守军开始反攻,自上而下向明军冲杀。山下后金右翼三旗共两万多人,开始向明军冲锋。受到的前后夹击的明军阵型大乱,这一万多明军迅速被包围。同萨尔浒方向的战斗类似,虽然明军的火统使八旗军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代价,但无法阻止八旗军冲到近身距离。不着铠甲的老将杜松勇猛异常,竭力死战,最后身中十八箭力战而死。总兵王宣、赵梦麟尽皆战死。剩余明军后来被追击到硕钦山,全部阵亡。监军张铨被俘,誓死不降,被杀。
至此,西路明军除了龚念遂一部率领的辎重部队仍据守斡珲鄂模外,整个建制被歼灭。
可以想见,当日的战况是何等惨烈。古往今来,最可怕的战争就是“盲战”。明军主将知己而不知彼,对敌人的部署一无所知,而自己的一切动向却尽在敌手的掌握之中。这种状况就好似“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地”一样凶险。杜松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原本西路明军兵力就只有三万余人,在兵力上大大少于六万八旗军,杜松却采取了分兵两路的策略。明军本应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全部扎营于萨尔浒山,待机出击。西路明军的失败对整个战局的影响至为关键。西路军是明军的主力,来自宣、大、山、陕等边镇,以骑兵为主,装备十分精良,配备有全军最好的火器。然而明军威力巨大的各类火炮在战场上根本就没有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些野史说杜松在此战中不着盔甲,赤膊上阵,进而嘲笑他“谁教汝赤膊?” 事实上当日战场形势的发展,与他个人赤膊与否没有太大关系。他若不赤膊,无非是个人能多挺一些时间,却无关整个战局。尽管杜松犯了指挥上的错误,但战死沙场的军人是不应该受到嘲笑的。就连清人编纂的《明史》也说杜松“以将门子捐躯报国”,给了他应有的尊敬。
“一将功成万古枯”,望着满山遍野的敌军尸体的时候,不知胜利者努尔哈赤在想些什么?早在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三月,努尔哈赤最后一次前往北京“朝贡”。途径山海关时,努尔哈赤曾在杜松处盘桓过几日。二人意气投契,言谈甚欢。不想今日战场搏杀,杜松兵败身亡,努尔哈赤开始奠定一代基业。这究竟是天意,还是命运?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关外辽东第一局?D?D明金萨尔浒大战解析之八 秦大路 字3820 2004-12-14 07:38:34
【原创】关外辽东第一局?D?D明金萨尔浒大战解析之七 秦大路 字4961 2004-12-14 07:34:29
【原创】关外辽东第一局?D?D明金萨尔浒大战解析之六 1 秦大路 字4529 2004-12-14 07:33:24
【原创】关外辽东第一局?D?D明金萨尔浒大战解析之五
【原创】关外辽东第一局?D?D明金萨尔浒大战解析之四 2 秦大路 字4780 2004-12-14 06:16:29
好文,不过明朝真弱,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scorpioking 字0 2004-12-14 06:35:12
😄大路兄,一直等你把边事春秋续上呢。这算外一篇吧? sun 字0 2004-12-14 07:23:30
呵呵,这个是我的正一篇 秦大路 字58 2004-12-14 07: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