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外辽东第一局?D?D明金萨尔浒大战解析之一 -- 秦大路
作者:逆水舟子 回复日期:2004-12-14 22:49:39
分析得比较精当,不错
作者:hehe22122 回复日期:2004-12-14 23:41:44
没做上沙发,不爽啊!
作者:安全模式2003 回复日期:2004-12-14 23:44:41
阎崇年在CCTV-10里谈到<<萨尔浒大战>>是好兴奋的样子,说杜松咬着大刀,光着上身,带主力约10000官兵渡河登山进攻,结果满
人水淹,部队被拦腰割开,火器受潮无非使用.杜松带另一半明军在半山腰与八旗兵遭遇血战,皇太极放箭射中杜松面门,后斩首高呼,明军全面溃败.
___NND,真想抽他丫的.杜松力战阵亡是英雄,比洪大人之流强万倍.
号称数十万大军,真正能打的主力也就几万人,连中埋伏,火药受潮又被分割包围,个各击破,..好惨!!!
作者:秦大路 回复日期:2004-12-14 23:46:31
谢谢逆水舟子。
这是我的明末边事春秋之九。
败仗读起来不那么振奋,呵呵。
欢迎大家提出意见。
作者:秦大路 回复日期:2004-12-15 0:53:01
阎崇年的文章我也看了,特别是讲到刘招那段,令人很愤慨。
“(刘招)骑着马就跟后金搏斗,一箭就射到刘??的左肩上,左肩不能打了,就拿右肩抡刀,又一箭射到右肩上,还是骑着马跑。后金的军队一刀劈到刘??的脸上,把半边脸劈掉了,刘??还本能地在马上还冲了几下就摔到马下了。他的一个部将下了马以后,举着刘??的尸体同后金军队搏斗,但是寡不敌众,还是失败了。”
一个据说搞历史的,怎么象一个说书的,战场情景象是他亲眼所见一般。而且描述刘招死状那几句,一副轻佻口吻。
作者:安全模式2003 回复日期:2004-12-15 1:47:07
这斯摇头晃脑,口水狂喷的样子,如果再给他把扇子,就一单田芳嘛.
作者:秦大路 回复日期:2004-12-15 2:32:46
关于刘招之死,不少文献称八旗兵假扮为杜松兵,诱使刘招出营,后刘招中埋伏,全军覆没。这个说法不见正史。如《明史》、《清史稿》、《清朝开国史略》等书中并没有提到这个说法。倒是白彝寿版的《中国通史》里有类似说法。
本文未采用这个说法。我觉得刘招之败的原因在于受到山上皇太极正白旗自上而下的攻击,并且受到代善的两红旗侧翼夹击,腹背受敌,兵力由不足,最终全军覆没。这个应该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至于伪装杜松部明军云云,野史色彩太浓。
作者:醉里看你 回复日期:2004-12-15 2:51:49
如果:李如白去救刘挺,我以为一定可以救的出来。
原因:八旗军三天三夜没怎么休息了,早已经成了疲师,如果李如白和刘挺会合,说不定能打个大胜仗
李如白这家伙,见死不救,可恨~
作者:萧让 回复日期:2004-12-15 3:24:42
秦兄的帖子,是一定要顶的。
作者:欢场屠夫 回复日期:2004-12-15 3:53:03
牛!
作者:虫虫问题 回复日期:2004-12-15 4:14:37
阎崇年是一骗子
央市的“专家”嘿嘿。不敢恭维!!!
作者:独孤如愿 回复日期:2004-12-15 4:18:11
不知八旗军如果和日军交手会是什么结果.
明军为何不分两路进军而非要分四路?恐怕制定计划者有考虑山头的意思.
估计那里的山谷森林不少,所以明军的火器发挥优势是有很大障碍的,不如开阔平原地方威力大.
作者:尼丹小 回复日期:2004-12-15 6:12:00
脉络清晰,好文!
作者:舟中贾客 回复日期:2004-12-15 8:46:50
值得一看
作者:常山日月 回复日期:2004-12-15 9:01:54
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杨京甫辈不得不任其责!
作者:秦大路 回复日期:2004-12-15 9:06:20
多谢大家。
再讨论一个问题,关于此次萨尔浒战役,明朝骤增辽饷三百万。那么这三百万中,万历到底出没出钱?本人上文中参照了大多数文献的说法,即万历吝啬,一分也不肯出。但是《剑桥史》认为万历出了10万两内帑银子,明末话本小说《辽海丹忠传》里说万历出了50万两银子。这个问题不知有没有人了解?万历到底出没出呢?呵呵
作者:烟雨苏州 回复日期:2004-12-15 9:33:46
好文,顶。
期待后续。
作者:天使的獠牙 回复日期:2004-12-15 10:03:09
好文,详实而精辟!拜读。
作者:浪人行三 回复日期:2004-12-15 10:26:44
可恨!可惜!可叹呀!
要的是明军赢了这一战。继续走发展火器的道路。历史也许会为此改写。。。。。
作者:烟雨苏州 回复日期:2004-12-15 10:27:57
粟裕将军有一句名言:强与弱是辨正的,强敌未展开则为弱敌,弱敌做困兽斗则为强敌。(大意)
从战争的角度讲,明军的车兵非常值得研究。明军之长在于火器,而火枪发挥赖于战车的配合,明代中后期的兵书中常常有对战车的分析。这样的部队,长于守而弱于攻,且机动性差,因此分进合击的战术本来不适于明军,倒是八旗兵的拿手好戏。杨镐的战略,实现的关键在于部队的机动性和协调性,而这几乎就是明军的盲点――萨尔浒之战中的各路明军,不仅无基本的配合,甚至也无基本的情报沟通。明军的战略,根本就是弃短取长。
个人愚见,明军可实行的战略,是集中兵力,以反客为主之法,依托地势步步为营。明军的防守能力相当可观,潘宗颜以数千之敌,依托地势,以火炮和火枪尚且给了敌人以重大杀伤。
马林、刘铤算不上一流的将才,但是,凭借明军的优势,以这两个人中任一个为主帅也不会如此惨败。书生误国,可恨可叹。
作者:鸳鸯相对浴红衣 回复日期:2004-12-15 10:27:00
好文~ 详看~ 顶之~ :)
作者:捉老鼠 回复日期:2004-12-15 11:02:57
主要是战术问题。
作者:成都可乐 回复日期:2004-12-15 11:38:59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明军采用步步为营,坚壁清野战术的话是可以歼灭后金部队的。而且杨镐善于屯田,其实不用太担心师老饷溃的问题,再加上朝鲜和叶赫部的盟军,后方骚扰,筑坚城,断绝边境贸易,以辽东出产后金的八旗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必然倾巢攻城,这就正好发挥明军火力强,防守强的优势了。
不信他后金不灭
作者:feiyuzi 回复日期:2004-12-15 11:45:23
分析的到位,不忍心只为拿3 分!
明亡比然也~
反观我国当今形势, 实在缺乏实战磨练啊!
作者:蟆颐仙客 回复日期:2004-12-15 12:59:17
痛!
作者:逆水舟子 回复日期:2004-12-15 13:13:27
同意烟雨苏州和成都可乐的说法。反客为主,步步为营,凭借优势兵力胜之。不过,有一个问题,当时的决策高层未必会同意这种战略。
作者:红衣僧 回复日期:2004-12-15 13:22:41
单一以兵事论兵事,未见老道~
明已经烂到骨子,将微士乏,
内乱大作,国运不振,此一系列败实乃必然。
亡明者明也~
作者:哉7200390 回复日期:2004-12-15 13:25:00
李如白不去救,我想起内战时国民党部队保存自己势力的做法。
作者:森森浪 回复日期:2004-12-15 13:33:50
让人喷血!
作者:凌云雕龙 回复日期:2004-12-15 14:16:30
简答
比照起后来元素大督师一再要求崇祯后,内努才因此心不甘情不愿被拿出来贴补明军欠饷,在明金第一次交战,就要善于搜括的皇帝动用私库,就算首肯也是极为少数,因此意义不大。
另外儒将率兵并非其过,后来胪尔浒的胜战英雄努尔哈赤就是败在此一儒将之手。诚然文官带兵有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由于明人特好此道,精通武艺的武将反受人轻视,脚踏实地按步就班的士兵晋升将军为人所不齿,但是没摸过兵器不晓刀剑之别的书生带兵作战却为人所称颂。
分兵合围并非无效,明军就曾在播州用兵成功,但是胪尔浒之败并非常见的分兵力薄,应是交战力弱。基本动作不扎实,却老想在花招取胜,这才是明军最大的致命伤。如果杨镐不分兵,努尔哈赤能不能毕其功歼灭明军,答案不一定绝对否定;反过来说,如果明军各队皆能力战,分兵未必下风,反攻平壤之战,明军未必以众击寡,但是仍能胜仗,战力才是决定战术的保障,尤其此为对付机动性强的游牧民族,反制其打带跑的最好战略。若不用包围,而意在决战,当然被避实击虚而失利。女真铁骑曾以机动肉博而不以骑射,对手若老想会战决胜,总会失败,丌?X所率骑兵正是在神垒一役被步兵分兵夹击,被俘万余,自己还中箭。
再来火炮讲究维护,也就是习练、装备与弹药等,从来没打过枪的人还不如常于练箭之人,一把枪也抵不过十张弓,没有子弹的火炮无异废铁。拿破仑讲,虽然对方总数有十座大炮,如果每次可用的大炮只有二座,在拿破仑的眼中,对方的实力只有二座大炮,而且拿破仑最忌人讲他以寡击众,以四座大炮迎战十座大炮不算数,拿破仑认为交战以四座大炮迎战二座大炮,这叫作以众凌寡(大意如此)。明军若真满编全员,真如史书所载数字,战力堪称世界第一,如果其中没有水分的话。
最后实战,国家的建立在于一连串的胜仗,王朝的灭亡在于场场败仗,制度、组织、情报及社会等都可计较,但是同期的明军可以战败,也可以战胜,以上所说的背景却差不多相同,成败却有天壤之别。
为失败找寻任何理由不愁没有,但是成功却要求所有条件一律到位。
作者:硬盒红山茶 回复日期:2004-12-15 14:48:54
浪漫之旅www.yohua.com
作者:狂海怒涛 回复日期:2004-12-15 15:14:57
我觉得明朝之所以会失败,除了不会知人善任外,还因为皇帝没有参过军,一点都不懂得军事。
想现在的美国总统都多少参过军,所以现在的美国军事就很强。
作者:秦大路 回复日期:2004-12-15 21:49:42
凌云兄:
关于文官统领武官的问题,本人并非说文官一定就不能主管兵事。我国历史上文官出身的名将也很多。但要注意,文官统领武将和文官出身的武将是两个概念。
文官统领武将,这种情况下的文官一般只管最高决策。往往对军队的训练、军纪、战术制定、布阵、行军等各个重要方面并不过问,因而文官也无法在本质上完成身份的转变,他们只是发号施令,对那些总兵们耀武扬威。
而文官出身的武将,则在性质上已经成为武将。他们必须负责军中大小各种事务。打仗时领兵陷阵,军闲时负责训练、军纪、战备等方面的任务。比如晚清时,湘军很多将领就是出身文官,而且很能打。
反观明末时,文官依旧是文官的身份,但却被赋予了武将的职责。袁督师只是一个孤证,不能说明问题。
作者:秦大路 回复日期:2004-12-15 21:59:59
估计烟雨苏州兄也是粟裕大将的FANS,偶也是,呵呵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转一些天涯网友的评论
【原创】关外辽东第一局?D?D明金萨尔浒大战解析之八 秦大路 字3820 2004-12-14 07:38:34
【原创】关外辽东第一局?D?D明金萨尔浒大战解析之七 秦大路 字4961 2004-12-14 07:34:29
【原创】关外辽东第一局?D?D明金萨尔浒大战解析之六 1 秦大路 字4529 2004-12-14 07:33:24
【原创】关外辽东第一局?D?D明金萨尔浒大战解析之五 1 秦大路 字6054 2004-12-14 06: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