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徐滇庆:荆州记行 -- AleaJactaEst

共:💬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徐滇庆:荆州记行

童年一梦荆州城

当我登上荆州城头的时候,心头忽然一颤,古城似曾相识。城头上的“关”字大旗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的老北京。每到傍晚,大人、小孩聚在胡同口,听收音机里梁阔如说《三国》。十几岁的男孩子几乎都是《三国》迷。

同学们相互起外号,张飞、赵子龙、曹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有人借橡皮,马上声明,你可别“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划地为盘,下五子棋,输了的孩子会长叹一声,“大意失荆州。”

小朋友们交换小人书看,一套《三国演义》小人书有二、三十本,一本可以换别的二本。《三国演义》120回,和荆州有关的有72回。其中,有14回直接讲荆州城里的故事。在小人书上,荆州城似乎比别的城池更高大一些。

80年代,我在武汉读书、任教5年,可就是一直没有机会来荆州。我有个荆州籍的朋友,问他荆州,只是淡淡地回答道,没什么好玩的。我提起荆州城墙,他很奇怪,城墙有什么好看的?人们对自己身边的东西习以为常,并不觉得稀奇。

2004年6月,从神农架回武汉,途径荆州,我一圆旧梦,终于登上了荆州城头。

据说,荆州和陕西西安,山西平遥,辽宁兴城并称为国内保存最好的四座古城。实际上,保存最好的是北京的紫禁城。无论是站在午门外眺望,还是从景山上俯瞰,紫禁城都是那么气象万千,巍峨雄伟。其实,老北京的城墙和九门比紫禁城更壮观。可惜,前些年被稀里糊涂地拆了,连罪魁祸首都找不着。

城墙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纵观全球,华盛顿的白宫和国会连道象样的围墙都没有。英国伦敦的皇宫就在大街上。莫斯科的克林姆林宫倒是有道围墙,可怎么能和中国的城墙相比?究竟是有围墙好还是没有围墙好,恐怕再讨论几百年也没有结论。

荆州历史悠久。早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就有了荆州。荆州城北有座纪南城,古称“郢”,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首都。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11年之久。公元前222年,秦国大将白起灭楚,把郢改为荆州。荆州在历史上非常繁华,曾和扬州齐名,“江左大镇,莫过荆扬”。

除了楚国之外,还有南北朝的梁元帝,五代十国的南平国等四个朝代,十一个帝王在荆州建都。在唐朝时荆州号称“陪都”。如今,荆州和沙市连在一起,人口60万。

荆州城不方不圆,东西长,南北短。形状象似一轮月亮。荆州城墙像条巨龙,随地形起伏,盘旋在江湖之间。城墙高八、九米,厚十米左右,以条石为墙脚,以糯米砂浆合缝,十分坚固。护城河宽5米到30米,水深3米,环绕四周。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恰逢阴雨,不然的话真想绕城走一圈。

古往今来,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同巴蜀,此用武之地国。”荆州城墙也历尽磨难,就像烈火中不死的凤凰一样,几度拆毁,几度重建。

在南宋初期,金兵南侵,在战乱中荆州城几乎全被平毁。

1186年,南宋荆州安抚使赵雄重修荆州城。

1276年,元太祖忽必烈攻下荆州之后下令将荆州城全部拆毁。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1643年下诏在原址上重建荆州城。

1643年明末张献忠攻占荆州,号称大西王。后来张献忠兵败,在退往四川之前下令拆毁城墙。由于时间仓促,只拆了一部分就跑了。清初,豪格统兵平定张献忠之后再度修复荆州城墙。荆州城修了拆,拆了再修,几经折腾。今天所见实际上是明朝始建,清朝修复的城墙。

荆州的城砖非常特殊,许多砖上刻着年号和烧制地点。时间跨度长达600多年。烧砖的有8府14县。除了江汉平原各州县之外,还有鄂豫陕三省交界的均州、郧州、房县、谷城,西南方向的桂阳、宜章,东南的茶陵,湖南的常德、永州、衡州、长沙。城砖来自于如此广阔地区,说明当时荆州管辖的面积相当大。在上千里的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烧制城砖,并且把城砖运到荆州来,这本身就是一项很了不起的系统工程。

三国故事与荆州城

荆州城有六座城门。东面和北面各二门,南面和西面只有一个门。荆州城的主要景点在东门一带。东门叫做寅宾门,城楼叫宾阳楼。小东门旧称楚望门,城楼叫望江楼。

在蒙蒙细雨中登上荆州东门,抚摩城墙,极目远眺,只见宾阳楼瓮城箭楼上遍插三角型战旗,有的写“蜀”,有的写“关”。关字大旗自然是指关公曾经驻守该城。关羽,字云长,人称关公。蜀国旗号在此出现似乎不怎么合适。关公兵败荆州是219年,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继承正统,打出汉朝旗号。历史学家为了区分西汉、东汉,称刘备政权为蜀汉。按照逻辑推理,刘备军队的旗帜应当是“汉”才对。

跨进宾阳楼,当中端坐着刘备和诸葛亮的塑像,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环立四周。由于《三国演义》深入人心,刘、关、张以及诸葛亮的形象早已定型。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关云长“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之后,我对导演和化妆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关公的形象完全符合《三国演义》的描述。上哪儿找到这些特型演员?

在《三国演义》中说关羽身高九尺。如果按照现在的尺码计算,好家伙,三米,岂不是比姚明还高?且慢,古代尺码小。按照《中国历史辞典》中历代度量衡,东汉时期的一尺等于当今0.2375米。即使打个折扣,关公二米多。刘备一米八。张飞一米九。三个人都不矮。

按照《三国演义》,关老爷的大刀重82斤。在宾阳楼前,果真陈列着一把青龙偃月刀。我试着拎了一下,风纹不动。我真佩服荆州的朋友,打造了这么重的一把大刀,恐怕还不止82斤。太夸张了。如果按照古代度量衡折算,东汉时期的一斤合222克。82斤折合18公斤。倘要舞动18公斤的大刀已属不易。除非神力,有谁能耍得动宾阳楼上的大刀?也许荆州朋友们恰恰是在告诉游客,关公是神,不是凡人。

借荆州的契约与产权界定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是一出好戏。连荆州这样大的城池都可以借来借去。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里还允许什么城池交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把管辖权和产权混淆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每路诸侯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官。不过,这些为中央政府守土的地方官吏已经在行政上、军事上、司法上和经济上都独立了。他们的部下只对这位“主公”负责,而根本无须理睬中央政府。地方官员的行政管辖权泛滥,把国家委托他们治理的地方变成了私产。例如,在刘表多年治理下,荆州变成了其家族的私产。赤壁大战之前,曹操派兵南下,刘表的继承人刘琮投降曹操,刘表的长子刘琦随刘备逃亡。荆州的产权已经转移到曹操手中。

那么,借荆州是怎么回事?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军队5万,刘备军队只有2万。东吴是抗曹的主力。大战之后,东吴军继续和曹军苦战,周瑜还中了箭伤。毫无疑问,东吴的贡献大于刘备。从道理上来说,荆州作为战果应当属于东吴。可是诸葛亮捷足先登,在吴魏大战之际,派赵云袭取南郡,张飞袭取了荆州,关羽袭取了襄阳。难怪周瑜说:“吾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去图现成,岂不可恨。”

虽然曹操已经退兵,但依然是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刘备和孙权不敢马上分裂。东吴派鲁肃来讨还荆州,名正言顺地说,“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今皇叔用诡计,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于理未顺”。 诸葛亮能拖就拖,非常巧妙地回避了战果分配问题。他搬出继承法,说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刘表死了,他的儿子还在。刘备是帮刘琦看家,等刘琦死了再说。孙权和周瑜都接受了这个说法,其原因有二,第一,按照当时社会上通行的准则,理当由刘琦继承荆州。否定这一准则对任何一个军事集团都不利。第二,刘琦已经病重,东吴认为等刘琦一死就可以顺理成章收回荆州。

半年之后刘琦死了。鲁肃再来讨还荆州。诸葛亮策划了一个借约,许诺说待刘备取了西川就归还荆州。这样的契约有什么基础?这个协议没有仲裁条款,没有保护产权的制度安排。如果刘备不还又当如何?由于契约不完善引起了在荆州发生的连环剧。

不顾一切的拼命精神

211年刘备率主力进入四川,派关公留守荆州。

从215年开始,孙权连续派人向刘备索还荆州,后来干脆直接派官员去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关公好惹?孙权派去的人统统被赶走了。

216年曹操派兵攻打汉中,威胁四川。在压力下,刘备集团只好部分让步,同意两家平分荆州。长沙、江夏(武汉)、桂阳归东吴,南郡、零陵、武陵以及西部地区归刘备。荆州地区的主要部分依然控制在关公手中。东吴对此耿耿于怀,既然按照合约没有讨回荆州的希望,那么只能动武了。东吴守在关公的睡榻旁边,只要一有机会就会用武力夺取荆州。

219年刘备夺得汉中,军威大振。汉中和荆州形成钳型攻势,军锋直指中原。刘备命关羽从荆州发兵猛攻樊城,水淹七军,斩庞德、捉于禁,大获全胜。曹操甚至考虑迁都以避关羽的兵锋。尽管关羽英勇善战,但是客观形势却对他坚守荆州不利。

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对于地方政权的控制力荡然无存。军阀混战,战火燃遍中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曹操诗中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由于战火一直没有烧过长江,江东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为了扩充经济实力孙权还派人渡海,开发台湾。东吴的船队远航越南、柬埔寨等地。曹操在认识在粮食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在中原实现屯田,休养生息。招募流亡农民,以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垦荒种地。曹魏屯田范围很广,从河南、河北一直到两淮流域。经过数年调整,曹魏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逐渐恢复。远远超过江东孙家,更超过了偏居一隅的刘备集团。尽管司马懿家族后来篡夺了曹家天下,但是,分久必合,三国归晋是历史发展趋势。

在赤壁大战之前,荆州没有被卷入混战,不少人都从中原或关中逃来避难。曹操南下,荆州成为争夺焦点。从208年赤壁大战到219年关公兵败被杀,荆州地区战火连绵,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史书上有曹操屯田的详细记述,也有诸葛亮在汉中屯田的记录。关公治理荆州八年,却看不到他采取了任何措施来增强经济实力。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精锐的军队,英明的统帅是取得战役胜利的条件,但是,如果没有经济基础,这支军队打不了好久,在战略上是难以取胜的。在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关公利于速战速决,不利于持久打消耗仗,尤其不能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曹操在襄阳有精兵8万,关羽手下只有3、4万人马。单独和曹军对阵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可是关羽还和东吴结怨。就在关公在襄阳大败曹军之际,东吴大将吕蒙白衣渡江,乘虚而入,在关公背后狠狠捅了一刀。关公腹背受敌,退守麦城。219年12月关羽从麦城突围,手下将士纷纷散去,跟随他的只有十几个人。在当阳东北关羽被吴军活捉遇害。

关公镇守荆州八年,在弱势下还能出动出击,实在是很不容易。关公置后方虎视耽耽的东吴军事集团而不顾,孤军北伐,干的是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民间艺人说唱三国的时候赞扬的就是这股狠劲。后来,刘备从三峡出兵,大战宜昌,惨败后退回白帝城。蜀汉伐吴,很难成功。在刘备出兵之前,诸葛亮再三劝阻,其实老谋深算的刘备何尝不知道?为了给关公报仇,刘备孤注一掷,也够狠的。后来,诸葛亮七出祁山北伐中原,干的也是力不能及的事情。诸葛亮对此心中有数。倘若中原内乱,或者遭遇大灾荒,民不聊生,那么诸葛亮以弱伐强还多少有些希望。可是,中原在曹操、司马懿治理下,通过屯田,逐步恢复经济,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稳定局面。“匡复汉室”的号召力日渐衰弱。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北伐,勇气固然可佳,但是成功的概率实在太低了。因此,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几分无奈地说“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杜甫在评价诸葛亮的时候感叹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民间舆论倾向于蜀汉,原因之一正是蜀汉君臣这种为了达到目的不顾一切的拼命精神。

由人而神,声名显赫

在雨中,宾阳楼的游客寥寥无几。踏着吱吱作响的楼梯,登上二楼。这里是关公独家殿堂。环顾四周,全是关公塑像。有站的,有坐的,有骑马的,有读书的,有持刀的,最大的有三米多高。售货小姐见来了游客,热情地招呼说,“先生,请一个吧。在这里请的关公特别灵。”

按理说,关羽失荆州,走麦城,这里是他折戟沙场的伤心之地。在荆州,关公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可是,人们不以胜败论英雄,在荆州城内的关帝庙有六处之多。南门关帝庙据说是当年关羽镇守荆州时的官衙。重修于明太祖洪武29年。六殿三重。大殿中关云长夜读春秋。大义凛然。不仅荆州如此,全国除了土地庙之外数量最多的就是关帝庙。清末统计在册的关帝庙不下几万。

看罢《三国演义》,有好多问题不得其解。在三国人物中武功最高的当属吕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即使刘备武艺不怎么样,张飞可不是白给的。三兄弟加在一起,才和吕布打了个平手。孙策本领也很高强,人称小霸王。吕布、孙策都是威名赫赫的统帅,就是周瑜的地位也不在关公之下。可是,能够在佛教、道教和民间都享有崇高地位的只有关羽一人。为什么关公的名气远远超过他们?

我在飞机上偶尔看到中国民航的读物中有篇文章“由人而神的武圣关羽”。没有作者,只注明是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整理。这篇文章给人许多启发,是一篇学术价值相当高的历史论文。

在荆州城头漫步,抚摩砖墙,无限感慨。就在这里关公由人一步步变成了神。苍劲的宾阳楼在雨雾中平添了几分神秘。

智者大师开启造神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荆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个小行者,化饭度日。是夜月白风清,三更以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普静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尘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关公英魄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候相会,今日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莫已遇祸而死,愿求清海,指点迷途。”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后人评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创造。在关公显圣的事情上也是如此。这个故事是让关公走上神坛的关键。

关羽战败遇害,东吴孙权将关羽的头送到洛阳献给曹操。司马懿看穿了东吴移祸之计,建议曹操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礼葬之。洛阳南门外的关林就是关羽之墓。关公遗体葬于荆州玉泉山脚下。关羽死后,头枕洛阳,脚踏荆州,这些都是史实。在三国时期,战火连年,白骨蔽野。中国的人口从5600多万直线下降,到了晋朝初年只剩下1600万。在混战中,阵亡的军人太多了。除了当阳百姓之外,似乎并没有人特别注意关公。

300年过去了,佛教有个流派以浙江台州的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开创了著名的天台宗。开山祖师智者和尚是荆州当阳人。在隋朝开皇11年(591年)智者回到故乡,发愿要在当阳弘扬佛法。智者不愧为智者,他请出了300年前的老乡关公,把民间对关公敬畏之情转化为饱含佛学哲理的故事。在《佛祖统记》中记载的故事和《三国演义》差不多。这部佛教经典成书的时间大大早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看起来,罗贯中读过不少的书,且不知为何把智者大师改名为普净。反正是个老和尚,问题不大。当时隋文帝刚刚统一中国,在历经南北朝长达260多年的分裂战乱之后,人们需要一种宽容的态度来修补社会的伤痕。智者借关公的故事说明,怨怨相报,永无安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智者的思想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很快被民众所接受。按照智者的说法,关公的幽灵在游荡了300年后终于皈依佛祖,成了佛教的护法伽蓝。关公在神的世界中的第一个身份是佛教的护法神。直到今天,在许多佛寺中都供奉关公。

据说,关公受了老和尚开导之后率天兵天将,开山填沟,运来木材、石料,在七天七夜里盖了玉泉寺。不管有没有天兵天将光临,反正智者大师借关公之力盖好了玉泉寺,而关公借智者之力跨进了神坛。

武圣庙中翻云覆雨

尽管佛教在中国流传得很快,但是决定着文化传统还是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民间习俗中供奉文圣和武圣。在不少地方有文武庙。台湾日月潭的文武庙规模宏伟,金碧辉煌。文圣就不必争了,非孔老夫子不可。武圣的选拔条件比较严格,必须是武功赫赫的统帅。姜子牙不仅资格老,辅佐周武王伐纣,而且在《封神榜》中登坛拜将。既然各路神将都是他封的,姜太公自然应当是武圣。

学子们在拜文圣、武圣的时候心中总有一点不平衡。武圣姜子牙在公元前1046年建功立业,孔子于公元前551年才降临人世。姜子牙比孔子早了500多年。按照中国传统,长者为尊,理应先拜姜子牙,后拜孔夫子。儒家历来重文轻武,先拜武圣,于心不甘。于是,唐代的读书人开始寻找一个更合适的武圣。条件很简单,此人必须生活在春秋战国之后。秦朝有名将白起,汉朝有韩信,霍去病等等。可是这些人物都过于现实,缺乏一点神气。关公不仅是名将还皈依佛门,具有几分神秘色彩。于是,在唐朝中期祭祀姜子牙的时候,关公出现在陪祭的行列中。后来,不知道是谁给关公塑像手里加了一本孔子所著《春秋》。学子们很高兴,他们自然愿意看到,武圣也要读文圣的书。于是,关公在陪祭的行列中的地位渐渐高升。

关公在武圣庙陪祭位子上坐了200多年,没料到在960年被宋太祖赵匡胤赶出武圣庙。赵匡胤本人武将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对孔夫子缺乏阶级感情。他把姜太公尊为武将的开山鼻祖,并且亲自调整了从祀的历代武将,撤销了关公的座位。有人说,南征北战,战绩辉煌的宋太祖怎么会欣赏一个败军之将?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三国故事的主流是正统观念,处处倾向血统高贵的刘玄德,口口声声骂曹操篡位夺权。而赵匡胤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天下。他效法的正是曹操。歌颂关公忠义,岂不是骂他奸诈无信?赵匡胤一道圣旨,让关公再度消声匿迹了150年。

转眼到了宋徽宗年间,宋王朝早已被社会接受为正统。宋徽宗大举兴道贬佛,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下诏把佛祖改称“大觉金仙”,把所有佛教的菩萨改名为“仙人”、“大士”。改寺庙为道教的宫观,称和尚为“德士”,尼姑为“女德”。某些道士一旦得意就要闹出些邪门歪道来。

不知是何缘故,在1101年前后,山西解州食盐剧烈减产,影响到了国家税收。江西龙虎山天师道掌门人张继先禀告宋徽宗,断定是蚩尤作怪。他说,山西解州是关公故乡,可以请关公出来,赶走蚩尤。宋徽宗居然准奏,在张天师主持下,关公大战蚩尤。

候宝林有段著名的相声,“秦琼战关公”。30年代,军阀韩复渠的老爷子说,关公是山西人,怎么过五关斩六将,跑到俺们山东地界上来杀人?究竟他本事大,还是山东好汉秦琼的本事大?让他们比比。也许候宝林写这个包袱的时候听说过关公战蚩尤的故事。蚩尤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比关公早2400年。秦琼是唐初名将,比关公晚400年。让不同年代的人比武本身就是一个笑话,让关公战蚩尤更是荒唐。

也不知张天师施了什么法,念了什么咒,反正在《宋史》中记载,1105年,“六月丙子,复解池盐”。张天师跑去糊弄宋徽宗,报告说,关公历经苦战,赶走了蚩尤。宋徽宗一高兴,敕封关公为“崇宁真君”。从此关公在道教中也有了地位。自然,关公的塑像再度回到了武圣庙。

北宋末年,朝廷腐朽,金兵南侵,兵临城下。太学生陈东率千余学生上书请愿,要求抗战,反对割地求和。可是宋徽宗猜忌武将,不重用李纲、种师道等名将。宋徽宗宁肯请关公出山也不愿意依靠民众抗战。他认为,既然关公能够战胜蚩尤,也一定能够赶走金兵。宋朝廷对于封赏功臣良将十分吝啬,为了请关公出马,宋徽宗非常慷慨地给关公封官晋爵。关公生前的爵位是汉寿亭候。按照汉朝官制,亭候是最低的一等爵位。在开封失守之前,宋徽宗三次追封关公,晋升为“义勇武安王”。关公从候爵越过了公爵,直接晋升王爵。关公在武圣庙中的座位也不断上升。可惜,晋升关公为王并没有能够挡住金兵。1126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和他的儿子一起当了金人的俘虏,被押解到黑龙江依兰,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在南宋时,关公在武圣庙中的位置不断往前移。姜子牙资格再老,毕竟不是王爵。在西周,能够封个公爵就算到顶了。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等还不就是个公爵?如果按照爵位来排,关公已经高于姜太公,如何排位子?最简单的办法是给关公另外立个武圣庙。从此,关公在武圣庙中坐上了正位。关公在佛教、道教中都地位显赫,民间传说把关公不断神化,关公的形象越来越生动,深入人心。日久天长,关公的武圣庙香火茂盛,而姜太公的武圣庙神鸦社鼓,无人问津了。

为什么朱元璋不喜欢关公?

从1351年开始,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遍及大江南北。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二部辉煌的文学巨著。1360年前后施耐庵写了《水浒传》,1390年前后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写了一群绿林好汉,该出手时就出手。《三国演义》则宣扬正统,提倡忠义。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百废待兴。这个开国皇帝在百忙之中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不仅下诏废除宋徽宗给关公的封号,还禁止民间祭拜关公。关公怎么得罪了朱元璋?朱元璋不喜欢关公有两重理由。第一,崇拜关公就是宣扬正统,朱元璋在这个问题上心中有愧。元末农民起义的旗号是驱逐鞑虏,恢复大宋。1355年,各路义军声称韩林儿是宋徽宗九世孙,共同拥立为帝,建号大宋龙凤。当时北方蒙古贵族内乱,自相攻杀,顾不上江南。陈友谅占据江西、湖广,张士诚的地盘从绍兴到徐州,明玉珍占四川,方国珍占浙江,朱元璋在各部夹缝当中,势力并不强。因此他采取著名的对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积聚实力,争取民心。在发家过程中,朱元璋一直接受大宋诏命。他的行营张挂两面黄旗。上书“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1364年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建号吴王。但是在名义上仍然尊奉大宋正统。等到1366年,朱元璋羽毛丰满,立即翻脸。他派大将廖永忠迎接韩林儿,从安徽到南京,途径镇江时暗中将船凿沉,害死了韩林儿。虽说朱元璋谈不上弑主篡位,但这件事情总不那么光彩。他开国之际,当年和他一道揭杆而起的老战友们还都健在,如果韩林儿部下学关公的话,朱元璋可就尴尬了。

其二,朱元璋出身贫贱,当过和尚,他非常清楚基层民众中孕藏的力量。民众崇拜关公,往往意味着结拜集社,将朋友义气置于法律秩序之上。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将中就有许多凭义气起事的绿林豪强。朱元璋在开国元老中年龄偏大,别看文采武略不行,搞权术却是第一流。为了巩固政权,在建国后大杀功臣,文武臣僚被诛杀者近4万。在他去世之前,把开国6公52候杀得只剩下5个候。朱元璋一点朋友义气都不讲,自然不会喜欢关公。

抗击外寇,关公封帝

在明朝初年,别看官方禁止祭祀关公,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官方越禁止,民间流传越广。关公的形象深入人心。关公被官方禁一次,再度解禁的时候地位就高一阶。关公所代表的忠义逐渐融入传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所认同的形象肯定会对宫廷产生影响。

斗转星移,100年过后,已经没有人再来挑战老朱家的皇权正统。恰恰是明朝廷最需要忠义、正统。1509年,从日本来的海盗烧杀抢掠,为害江浙、福建、广东沿海。明朝朝廷为了抵御倭寇,下诏修建关帝庙,并且让南宋的两位忠臣岳飞和陆秀夫在二旁从祀。

在明末,随着外患内乱的加剧,明朝廷逐步提高关公的地位。在万历年间,关公正式取代姜太公,入主武圣庙,并且和文圣孔子一起享受后人祭拜。万历皇帝三次给关公加封,称号从王爵一直升到帝位。

成都武候祠,纪念诸葛亮。大殿上端坐正中的却是刘备。诸葛亮只能陪坐一旁。按照儒家学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无论如何,刘备是君,诸葛亮是臣。诸葛亮本事再大,也不能僭越。按说,诸葛亮的地位高于关公。诸葛亮调兵遣将,关公要站着作揖听令。可是在武圣庙中,关老爷大摇大摆地端坐正中,压根找不着刘皇叔。如果追究原因的话,很可能是因为关公被封为天帝,位在刘备之上。没有刘备的座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公在清朝登峰造极

真正对关公有“知遇之恩”的还是满清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四书五经。在戎马征战之中,他们也没有机会来研习孔孟学说。但是一部《三国演义》精彩、易懂,同时还提供了极佳的军事教材。满清皇族人人熟读三国,并且在军事上灵活应用三国战例。在沈阳故宫的南面就有一座关帝庙。

满清皇族认为他们是凭自己的本事得来的天下。入关之后,礼葬明朝崇祯皇帝,编撰明史,处处表示他们才是承继历代的正统。多尔衮、康熙、乾隆等人都非常重视气节。满清朝廷表彰抗清不屈的史可法、郑成功,鄙视吴三桂反复无常的变节。他们希望清朝官吏都能以关公为榜样,讲究忠义。

于是,关公连续得到清廷的封号。在乾隆33年,关公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光绪5年,关公再度得到晋升,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立赞宣德关圣大帝”。全称26个字。几乎所有光辉的好字眼都给关公加上了。

关公兼任财神爷

在民间,关公的形象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武圣关公变成了财神爷。

佛教、道教以及中国民间习俗都是多神崇拜。在菩萨和神仙之间有比较详尽的劳动分工。不过,如果分得太细了,又让人觉得过于繁琐,不知道该拜哪个神仙、菩萨为好。于是,人们请关公出来承担更多的责任。关公不仅是武圣,统领军界事务,还负责调度云雨,镇邪压魔。既然关公是一位全能的神明,那么不妨请他把财政也管起来。关公很快就当上了财神。

财神分二种,文财神和武财神。据说文财神是商朝的比干。头戴宰相纱帽,手执如意金钩,足登元宝。也有人说,财神是陶朱公范蠡。三次发财,三次散财,名动天下。武财神多指赵公明。手执铁鞭,骑只老虎,怪吓人的。他在《封神演义》中被姜子牙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手下有招财、纳珍、招宝、利市四位正神。有的地方供奉的财神有五位之多。然而,无论哪路财神都没有关公那么受欢迎。如今,不仅在香港、台湾,就是在北美华人商店和餐馆,一进门就供奉一尊关公。各行各业都把关公当作保护神。

关公就职财神和晋商多少有些关系。经商必须讲究信义,出门在外更要精诚团结。关公忠于诺言,义薄云天,恰恰符合晋商义中取利的原则。晋商闯荡南北,足迹遍于天下。关公是山西解州人,自然会照顾山西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晋商走到哪里就把关公拜到哪里。

神坛祭祀与民族潜意识

最近在网上看见一些人讨论关公是否好色,是否忠义。查了一下史料,这些怀疑确实有些根据。但是,我却并不赞成往关公脸上抹黑。人无完人,英雄人物未必完美无缺。连被称颂为“万古云霄一羽毛”的诸葛亮尚且有缺点,何况他的属下关公?

在陈寿所著《三国志》的第36卷中,关羽一节不到2000字。陈寿写书时离开关羽逝世只有60多年。罗贯中生活的年代距离关羽差不多1200年。从史实的角度来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无论如何也不能和《三国志》相比。民间传说离开现实更远,比《三国演义》更玄。在历史上关羽是人,而且是个犯过严重错误的人。可是,是谁把关羽由人变为神?是封建王朝的君王将相吗?推崇关公的固然有宋徽宗、清太祖,但是贬斥关公的有赵匡胤、朱元璋。事实上,贬斥之后必然再度推崇。关公的地位越贬越高。除了满清以外,开国君主往往不喜欢关公,而要维持社会稳定的后代君王则倾向于给关公加官晋爵。

我在多伦多的一家中国餐馆和老板聊天,问他为什么要在门口供奉关公。

他很严肃地说,“关公是我们的保护神。镇邪免灾。”

还有呐?他说:“关公讲义气,做买卖特别要重信义。”

我刨根问底,他笑道:“关公是财神爷,保佑我们发财。”

我问他去过湖北荆州没有?他瞪大了眼睛,连连摇头。我问他三国的故事,他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民间崇拜的关帝既不是陈寿《三国志》里2000年前荆州守将,也不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关公。把关公推上神坛的主要力量来自于民间。正是历代千百万贩夫走卒、渔樵老农在口头文学中塑造了关公这样一个忠义的典型。顺应着这个基本潮流,佛教、道教、儒家各取所需,使得关公的形象立体化,抽象化,最终推出了关公这个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神诋。

一遇到民族危机,面临强敌外侮的时候,人们就想起了关公。在抗日战争中在上海、北京等地许多商店主动大量印发传单。上面没有任何抗日字样,全部是关公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沦陷区人民争相传播,汉奸走狗心惊胆战,日本鬼子束手无策。关公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代表仁义礼智信的图腾。改变这个信息只会混淆是非,不利于建立信用社会。在希腊神话中难道还要去追究雅典娜、维纳斯的家世不成?奥林匹克代表一种竞技精神,何必过问和奥林匹亚山上诸神的关系?我们常说要学习愚公移山,难道还真的要把太行山搬走不成?

荆州城内还有许多古迹。东门内有条古色古香的大街,路旁就是明朝著名政治家张居正的故居。沙市大学校长请我们品尝荆州传统名菜:皮条鳝鱼,千张肉,鱼糕丸子,八宝饭。果然名不虚传。荆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流连忘返。可是,我只在荆州城头转了一小圈,连荆州博物馆都没有进去,急忙赶回武汉参加第二天的学术会议。

中国金融改革中的一大难题就是缺乏债信文化。许多国有企业借了银行的钱不还,撒谎、赖帐,弄得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字居高不下。许多上市公司造假帐,圈钱,毫无廉耻。不少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虚报政绩。在某些部门和地区,人心不古,党风日下。中国的监管部门不可谓不多,检察院、反贪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等,可是各类腐败案件越整越多,贪污官员的层次越来越高。这反映出来除了制度上的约束之外,还需要加强在思想深层的教育。而能够在精神世界做思想工作的只有神。从这一点出发,就是没有神,也要造一个出来。

神灵不过是人们思维的某种折射。想象力在联想、比喻、引证、寓言、分析的广阔天地中驰骋,创造了古往今来的各种神话故事。没有想象力的民族势必缺乏活力和创造力。中国正处在承前启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海阔天空的想象力和大胆创新的魄力。

离开荆州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走了缠绵细雨。一缕阳光穿过云缝,斜照在荆州城头。我仿佛在云端看见了威风凛凛的关公。弗洛伊德揭示了隐藏在人类灵魂深处的内在世界-潜意识,启发人们用理性控制非理性,用意志控制情感和欲望,用人性控制动物性,将精神晋升为文明。关公就是中国民间潜意识的产物。中国的史学文化气息太重,禁锢思想,缺少神话,缺少想象力。1800年来,中华民族好不容易才创造关公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神,表现出对正义、忠信的渴望与追求。拜关公,拜的是忠义、信用,有何不妥?

关公已经站在高高的神坛上,那就拜下去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