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我所知的小镇上的生活 -- 方解石

共:💬128 🌺361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绝对不能苟同,你怎么能用这种词语来形容母国的文化呢

当然要看你怎么来分析,你接触底层文化太少了,才会有这种错觉。

我们的文化是被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给切断了不少的,尤其是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强烈建议你去看看河南博物院的展览,这次我去那里,看到元代的说唱和乐舞陶俑,看到更早的那些佣,我就觉得,它们太生动了,当时人过的日子一定是很快乐的很悠长的,而不像我们今天压力巨大,背负着生存的重担,四处漂泊。

http://www.arthenan.com/study/zaixianjiangzuo/572.html

这个是河南博物院的汉代陶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3b72f20100fhzn.html

这个是关于河南博物院的图片。

另外推荐你去看看老芒的汉代画像石的介绍。

这些生活多么丰富啊,我记得哪里的一个汉代俑甚至有男女在磨坊!#¥@#@#的镜头。

http://history.huanqiu.com/miwen/2009-02/375656.html

你有看过地方戏曲吗?豫剧是非常通俗欢乐的一群戏。什么《花打朝》啊,什么《花枪缘》啊,那才是典型的底层文化,张艺谋的那算啥,那怎么能叫中国的文化呢?就是孔子,也说过

你说什么悲伤文化,你难道不知道,中国的戏曲文化也好,文学作品也好,最喜欢人工搞出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吗?有时候甚至都觉得有点造作了。

看看《庄子》,看看《论语》,哪里是你所说的那样呢?

有一次,孔子与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四人聊天。孔子说:"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希望你们不要因此觉得拘谨,平日你们常抱怨说没有人了解你,假设有人了解你,你要怎么做呢?"等于是请他们各抒己见,谈谈各人的志向。子路先说了,子路年纪大又勇敢,往往都是他先说话。他说:"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外面有军队侵犯,国内又发生饥荒;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变得勇敢,并且知道人生的道理。"子路的志向是治国平天下,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志向,但会让人觉得他话说得太满了,毫不谦让。所以他讲完之后,孔子微微笑了一下,没说话。

  冉有接着说,他比较客气。他说:"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就让百姓富足,但是礼乐方面的教化,则需另请高明。"冉有的志向也是治理一方,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只能把经济方面搞好,礼乐教化则要另请高明。然后,轮到公西华,他很谦虚,说:"我不敢说自己可以做到,只是想要这样学习:宗庙祭祀或者国际盟会,我愿意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担任一个小司仪。"他的志向是做外交官。三人都讲完之后,还剩下曾点一人没说。这时候他正在负责背景音乐,别人聊天谈话,他在一旁鼓瑟。孔子问,曾点你的志向怎么样呢?接下来这段描述非常生动: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曾点鼓瑟的声音渐稀,然后铿的一声,把瑟推开,站起来回答:"我与三位同学的说法有所不同。"孔子说:"有人什么妨碍呢?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暮春三月时,春天的衣服早就穿上了,我陪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子,到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听了,赞叹了一声,说:"我欣赏曾点的志向啊!"

至于在这个故事里面出现这样的事情,那是因为传统道德和文化的束缚。但是我并不觉得,大家都去学习美国mm就是好事情。我们毕竟是中国人,此外,在美国,这种事情发生到一个人身上的话,也是有差别的。哪能就一视同仁呢?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到你认识的人身上甚至你身上,你觉得就一定能像那个美国mm一样吗?

怨不得高子山mm批判你,你在某些方面的观念的确是有问题啊。你说你没有精英意识,你现在的想法就是最脱离社会最精英的意识了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