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原创】李卫公一生的三落三起(2) -- 森林鹿

共:💬43 🌺4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原创】李卫公一生的三落三起(2)

李卫公一生的三落三起(1)

李渊李世民这一对父子的恩怨功过,后人已经争论了一千多年,近年来给李渊翻案的文字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怎么说,李渊老同志在用人上的局限性还是很明显,比如出镇方面拥有兵权的一定得是他李家的宗室族人,中央政府的行政要员则主要依靠旧隋高官(也是李渊的老同事老朋友等)。相比之下,李世民所重用的人才,来源广泛得多,更具有“天下一家”的代表性。[1]

  提到这个史实,不是想简单地评判“李二的用人之道比他爹高明”,因为各人的性格思想行为方式都是由自己的成长经历塑造而成的。李二之所以能用一种更加开放、更加乐观信任的态度接纳任用来自各方面的人才,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被他爹抚养保护得很好,在人格定型的青少年时代,他的生活比他爹幸福。

  

  李渊七岁丧父,被寡母拉扯大。虽然他继承了祖上的官爵富贵,隋文帝杨坚那个BH的老婆独孤皇后又是李渊的亲姨母,物质生活方面应该一直比较优裕,他本人的官运也平安顺遂——以皇家卫士入仕,在京城武官机构里混几年,放出来做外州刺史,皇帝亲征时被调入行军机构——但是三四十年宦海沉浮,看多了皇室夺嫡、朝廷内部倾轧、关陇贵族对山东士人的打击防范、反抗与镇压、欺骗与背叛……一直到五十岁左右起兵举事的时候,李渊的三观早已经形成固定,基本上,他就是(那个时代最具活力最强劲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思维定势,也被局限在了本阶层当中。

  而李二这个幸运的小子,首先他有一个结构稳定的正常家庭。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他爹李渊是一个甚至有点“溺爱”孩子的慈父,而且跟妻子感情很好,对正妻窦夫人亲生的几个孩子都无比包容疼爱。所以可想而知,朝廷仕途给李渊施加的各种压力各种负面影响,这个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会自己扛起绝大部分,从而使李二和他的兄弟姐妹们能在比较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里长大。[2]

  

  李世民的母亲则是一个性格坚强、有见识有决断又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贵族妇女,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怀疑李渊的前半生比较怕老婆,家里是由夫人作主的……:P《册府元龟》里留下的一些唐代原始史料上记载说李二从小很受母亲宠爱,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强大. [3]

  大约在李世民16岁左右的时候,他母亲病死,他则在父亲的保护下,积极地开始参与家族培育私人势力、收拢人心、最终举兵开国的“大业”。而这个过程,当然其中也掺夹了不少风波挫折,如李渊一度被逮捕下狱、太原兵马在河东霍邑城下有过动摇争论、与突厥的勾结也有一些反复等,但总体来说,也是“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成就相当辉煌。所以在京城刑场上救下李靖时的李世民,真是一个还没经受过什么挫折苦难、轻信于人的大孩子。

  

  (药师在海南岛打呵欠:你终于又想起俺来了咩……)

  前面已经说过,李世民家和李靖家本来就有一些亲戚关系,二人在马邑很可能也有过认识往来。虽然这些往来的结果,李渊和李靖看上去关系不好,李世民似乎却并不和父亲持同样立场,个人认为他还是相当欣赏药师表现出来的才干。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在李家拿下京城前后,留在河东关中地区大批人才纷纷投奔这一前途看好的势力,比如“房谋杜断”都是在这一时间进入李世民幕府的。史称李二对房玄龄一见钟情……啊8对,“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自己的参谋、秘书)”“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给李二推荐收揽了一批人才死党。而又据初唐时代的一些私家著作,房玄龄和李靖是同门,都曾经与当时大儒王通为师友,所以药师这次能死里逃生,很可能也有旧识进言的功劳。

  

  这样药师伯伯算是从人生的谷底走了出来,不过,还远远称不上到达了一个峰值——他仅仅是保住了一条老命而已。

  

  还没做出什么象样的成绩,又招了大boss厌恶,对于这样的人,就算李二认为他是支潜力股,也不好公然跟老爹对着干一下子提拔到高位。旧唐书说李靖下了刑场以后“太宗寻召入幕府”,新唐书更明确说“引为三卫”,那么药师伯伯这时候……是给李二站岗巡夜去了= =||||

  

  关于“三卫”,吾友水支解释曰:

  

  三卫就是专给皇家看院子的亲卫、勋卫、翊卫,和普通府兵卫士不同,这些专给皇家看院子的卫士在唐前期都是由官僚子弟充任(唐中后期变化很大这里咱不论哈),荣誉高,并且带官品,不是当士兵而是当军官的。

  

  具体一点,一个亲卫卫士就是正七品上,一个勋卫卫士从七品上,一个翊卫卫士正八品上。考虑到科举考中了的初官也不过是八、九品的职位,门荫进入三卫那当然美了。

  

  一般的来说,一品二品官的儿子门荫为正七品才能补上亲卫,到五品官的儿子门荫为从八品才能补上翊卫。另外,补三卫的年龄下限规定是二十一岁。    

 

  以隋和初唐的情况而论,刚出社会进入仕途的高官子弟,以“三卫”起家是很不错的,前途十分光明。然而对于年近半百、又已经在旧隋做过五六品官员的李靖来说,被打回起点从头练级,应该说不是什么愉快经历。(不过武德年间李二的地位比较特殊,他身边的侍从卫士里连郡王都有……)

  

  “三卫”这种职务倒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该人的具体工作到底是做什么,很大程度上由其主随意决定。如果李二看药师不顺眼,可以叫他天天看大门提灯巡夜,而如果李二想跟药师聊聊天、讨论讨论军事问题,也可以让他什么都不用干只做三陪就好。

  

  那么李靖在李二幕府里这一段时间,他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俺不知道>_<

  

  目前俺能找到的所有史料,对于唐开国武德年间李世民与李靖的关系,都说得语焉不详。特别是李靖直接在李世民身边的这一段时间,两唐书只有一句很含糊的“(武德三年)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正四品武散官)”,这段记载还大有问题。

  

  吾友侯景曰:

  

  《资治通鉴》之中关于药师武德二年至武德四年间经历的记载和两唐书的本传颇不相同,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据通鉴记载,李渊调药师去攻略萧铣当不晚于武德二年八月……值得注意的是,《资治通鉴》和《旧唐书.太宗本纪》中都记载隋义宁元年十二月(即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太宗有循东都的事。因此似乎可能存在唐书作者误将义宁元年记做武德三年的可能。如此,则药师当在武德元年获授开府。  

  也就是说,李靖给李世民做卫士的这段时间,起于大业十三年(617)底,终于武德二年八月前,大约是两年半左右。虽然这一时间段里李靖的事迹模糊,李世民的行动还是被记载得很清楚。根据李二的经历,俺们可以试着来推断一下他的老卫兵药师同志“有可能”都做了些什么。

  

  在这两年半里,李二的行动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几次出兵打仗,围洛阳、反复拉锯两胜一败地消灭了占据甘陇“养马之地”的薛秦政权;

  

  第二,协助他爹做了一系列李唐政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建设工作。

    

  跟薛秦家那几仗的详细经过,请参看吾友水支的话涝文章《两秦相遇》

  战役简略经过和药师的相关活动推测如下:

  

  大业十三年(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李唐刚刚夺取长安立足未稳的时候,“西秦霸王”薛举派他儿子薛仁果带兵来打。李世民率军去抵抗,两个二世祖小子乱战一场,唐军取胜,“大破之,追奔至垅坻而还”。

  

  这一战看上去是一场击溃战,双方都是刚拉起兵马不久,没有什么章法可言,也没有太多战果。具体到李靖,他刚下刑场进李世民幕府,应该还在惊魂未定地适应环境,估计也没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转眼到了义宁二年(武德元年/618年),还在大正月里,李渊听说中原洛阳那边,李密和王世充(事实上此时洛阳政权的名义领袖是杨广的孙子杨侗,下同)鹬蚌相争打得火热,就想做渔翁,派自己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领十万军队出关去摘桃子。 

  跟三年以后李世民为主帅独立领兵进行的“洛阳大战+虎牢之战”相比,武德元年这一场“唐攻洛阳之战”,进行得默默无闻,事实上基本就没有“攻城”。李家兄弟带兵从长安东进,到达洛阳地区,李密和王世充各自迅速退兵,据守自己的老巢,三方势力形成僵持胶着的状态,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唯恐被另一方占了便宜。

  

  在各方势均力敌的前提下,出现这样的局势是很正常的。其实四年以后,当窦建德出兵干涉唐郑洛阳之战的时候,他所期望的局势也应该是这样,只不过被李二这小子孤注一掷暴力破局。

义宁二年(大业十四年、武德元年)李家兄弟在洛阳城跟王世充、李密对峙了两个月左右,三月十一日,杨广在江都被杀。于是老李坐不住了,电召两儿子回京准备登基建国[4],十万唐军从四月初起有秩序地撤回长安。

这场为期两个月的武装大游行,李唐最大的战略收获,是把从长安出潼关攻洛阳的重要据点新安、宜阳二郡拿下并巩固住。而在史书上更吸引眼球的“战斗性胜利”,则是李唐在撤军的时候,预判洛阳城里的军队会出来追击,于是设下埋伏,把追来的万余兵马砍死四千多,而且一直反击到洛阳城下耀武扬威展示肌肉^^。史书上说这场伏击战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考虑到这小子之前之后都相当喜欢硬充一线指挥员,那么李大组织全军后撤+李二断后伏击的分工合作模式应该很合理。

上引吾友侯景文字所说的李靖“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老侯认为就是在这一场战役当中。按这种说法,药师伯伯有很不错的表现,以至于后来李家父子可以用这次的表现为理由,把药师从一介看门老大爷平地提升为四品武官(不要小看隋唐时的四品,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了,真是坐火箭啊……)。那么俺可以猜测,也许正是药师提醒李家兄弟在撤军时提防洛阳城出兵来追击,甚至在城外选地点埋伏和真刀真枪交战也可能有药师的份儿——他作为李世民的卫士,李二上阵了,老卫兵也不好一边躲凉快是不是^^

李家兄弟带兵回京,他们的爹李渊开国建唐,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则升级成人们熟悉的“秦王”。不过这秦王才当了三天,那个占据西凉“养马之地”的薛举就卷土重来,让李世民尝到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全军覆没落荒而逃的惨败。

(李二打滚:人家病了病了病了,俺才没败没败没败~~~~~~~)

  

  按照吃李家饭的史官的记录,李世民是因为阵前突发疟疾,卧病在床,把兵权交给了两个副手,而两个副手不听他的话私自出战,才造成大败,“士卒死者什五六,大將軍慕容羅黄、李安遠、劉弘基皆沒”。

  

  吾友水支在上引文《两秦相遇(英主秦王)》中,结合地理、史料、考古记载,很详细地分析了这一战的始末,认为史书关于李世民卧病交权致败的记载是完全可以成立的。质疑“李世民病倒”一说的人,则主要是从“常识”“人情”乃至李二这小子“改史”的恶劣人品方面发动攻击,认为这一场败仗根本就是李世民自己指挥的,事后谎称卧病抓替死鬼顶包而已^o^

  

  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捏?俺不知道——这一艰巨任务还是留给真相党们去发掘吧(说不定是大汉无敌军穿越时空来打败了李世民然后又为保密需要穿越回去了?^^)俺这个只会死读书的半吊子砖家知道的是:

  

  第一,甜心奶爸李渊对宝贝儿子的指挥失误(如果李二没病)或者用人失误(如果李二有病)一概全部无视,在公开场合和官方文件上没给任何处罚责备,把这一败的全部过错都推到李二那两个副手身上。

  

  第二,一个月以后,薛举病死,其子薛仁果继位,“病愈”的李世民带原班人马回去找场子。两个二世祖小子这次掐了三个多月,结果是李二灭了人国、俘虏敌方君主大将和精良骑兵部队,连面子带里子一并全捞回来。

  老规矩,这么激烈好看曲折生动的战争进程中,李靖同志依然默默潜水。虽然不知道他这时候是否已经得到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四品官职,但因为没有其他动向记载,只好认为李靖应该还跟在李世民身边老老实实干活——当李二大败逃窜的时候,药师嘿咻嘿咻给他扛担架;当李二乘胜狂追的时候,药师嘿咻嘿咻骑马跟在他背后砍人,总之是没在史书上留下一点爪印。

药师本人的性格,至少他五十岁入唐之后的性格,比较著名的是“恂恂然似不能言”那句话,非常低调谦让。后来立下了盖世奇功之后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传世,不给粉丝们提供YY的材料,未免让人痛心疾首^^。以这样的性格,又自知得罪过大boss不招李渊待见,可想而知,药师就算想主动给李世民献策,大概也只会找个私下聊天的时候嘀咕嘀咕,或者干脆怠工打酱油领导不主动问话他就装无知中年^^,总之,俺不大能想象药师会在公开场合显摆自己才能,从而被史官记录下来,(再顺便提醒李渊这里还有一颗眼中钉没拔)。

如果李靖满足于这样的低调工作,甘愿一辈子做李世民背后的男人(@_@),他的后半生也许会安稳幸福得多。但是烽火乱世之中,新生的李唐政权不可能安稳统一轻松治国,年轻的李世民不可能安稳地享受自己的二世祖生活,身怀卓越才华的李药师也就逃脱不了……被“明君”领导残酷压榨剥削剩余价值至死方休的命运。

一句话,想韬光养晦,也得看国内外形势允许不允许啊……

李唐武德元年底到武德二年之间的国内外形势如下:

国内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富有执政经验的李家完成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标志的政体建设、以“均田”和“租庸调制”为标志的经济建设和以“府兵制/关中十二军”为标志的军事建设,成为一众“反王”中最具有“王者气象”的成熟政权。[5]

而刚满二十岁的李世民小同学,不仅是李唐经济、政治建设领导班子的一员,更在敲平薛秦大获全胜后,顶着“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的帽子,成为李唐军事建设和对外征战的重要负责人。

“太尉”在这里可以笼统地理解为“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6],而“陕东道行台尚书令”,“行台”本来是一个军事+行政合一的战区超常规组织机构——为了打仗的需要,划分出一块区域,把其中的人、财、物支配权交给前线指挥官,以期实现更有效率的调动。李唐设立的“陕东道行台”,大体包括了潼关以东、今山东半岛以西、北至太行山、南至长江流域这一大块传统的“中原”以及周边地带,也是当时群雄争天下的决定性战场。

所以李二灭薛秦后,老怀大慰的李渊加给他的那一堆官职,翻译成白话就是:“儿子啊,以后咱家的掐架都归你管了,首先第一个把隔壁洛阳那老王头给你爹拿下来!”

李唐在四方乱战的群雄当中,选择东进洛阳为下一个主攻方向。为此,李家父子在长安以东、靠近潼关的今陕西朝邑县设立了一个“长春宫前敌指挥部”。武德二年正月,刚过完年,李渊“命秦王世民出镇长春宫”,把次子丢去前敌指挥部干活。

李世民在长春宫从正月一直蹲到该年十月底,在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里(这年有个闰二月),他主要配合他爹做了以下几件工作:

——整编从西秦薛家接收的骑兵悍将,给自己调理出一支精锐近卫军。[7]

——稳固关中至洛阳之间的李唐根据地,用高官厚禄金钱美女不断引诱王世充手下将领(以原瓦岗旧将为主)投唐。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吴黑闼、李君羡、田留安、杨虔安、李君义等大批有名无名人士都是在这一时期抛弃了洛阳政权,跑到李世民手下打工。

——整顿府兵制,创建“关中十二军”制度,奠定李唐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组织形制和战斗力基石。

关于“关中十二军”,吾友水支曰:

武德二年七月,分关中为十二道,此即关中十二军。值得注意的是,关中十二军实行的是完全的兵农合一制度。即编户农民只要在服役年龄内都算军人,忙时耕作闲时训练,也就是说,农民普遍成为准军事成员,相当于把整个关中编列成一个大军营。这一军事建制在河东之战和以后的统一战争中将发挥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李唐的动员能力,因此而超过了当时所有豪强。

注意,七月颁布正式的分十二道诏书,并不是说七月才开始进行这个工作,而是到了七月这个工作大致已经完成,可以正式宣布了。

用更通俗和演义性更强一点儿的说法来讲,李世民在长春宫搞了一整年的“大练兵”,给李唐整合出了一支作战力强悍的部队。那么这一整年当中,或者至少上半年,李靖还在李二身边混日子的时候,他又干了点什么呢?

如果只翻看他本人或者相关人员的传记,俺们是一点头绪都没有的。好在,药师伯伯有一本真·著作的……残卷……传世= =,即被《通典》等书籍收录的《大唐卫公兵法》。

在这本书里,药师花了大部分篇幅来教育读者应该如何挑选士兵、如何编队排班、如何训练各种科目的军事知识、如何分配和携带使用军用物资、如何行军、如何扎营、如何管理军营中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睡……快速浏览过一遍,就可以得出结论:《大唐卫公李靖兵法》,它根本是一本练兵的“教科书”。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通典》等书籍的介绍内容来看,有唐一代,《卫公兵法》始终被官方尊奉为军事工作的标准性文件。当然,这本书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是李靖从宰相的位子上退休以后,在李世民授意下开帐收徒办军校时期的著述。估计武德二年长春宫大练兵的时候,《卫公兵法》作为完整的书籍远未成形,大部分内容只存在于李靖同志的脑子里——或者,也存在于李世民的脑子里?

总之,我们能够确定的有关联的史实,只有三个点:武德二年上半年李世民在长春宫练兵——李靖在李世民身边——李靖后来写了一部练兵的指导性著作。

从这三个史实点出发,可以得出很多种推论。比如站在卫公粉的立场上来讲,考虑到药师比李二大了快三十岁、政治军事社会经验都丰富太多,可以猜测说药师向李二传授了大量兵法、甚至这次练兵就是药师在背后主持的,只是因为不想惹李渊注意,一切需要出头露面的事都由李二来承揽了;反过来,李二粉如吾友水支也可以说:药师和李二之间不存在谁教谁的关系,因为二人出身、教育、志向、智力水准都很类似,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非常趋同,对军事事务的看法是一拍即合,所以长春宫大练兵还是由李二来主导,药师作为一个低调的助手和书记员,把练兵的过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日后奉命整理成书。

老实说,这些推论其实都已经超出了“史学”范畴,进入了没有标准答案的“文学”的领域,所以要判断哪种想法对、哪种想法错是徒劳的。

回到“史学”范畴来讲,俺个人比较相信的一个史实是,无论药师在长春宫大练兵当中做了些什么工作,他的能力都受到了李世民甚至李渊的肯定——因为李家父子很快就要把药师扔到国际斗争的惊涛骇浪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_^。

武德元年底到二年上半年的国际形势,一开始对李唐还是非常有利的。

李世民踩平西秦薛家,基本上消除了关中李唐政权的背后隐患。关中西北部连接河西走廊的部分,还有一个凉王李轨的政权,也算是在李唐的“背后”,不过该政权实力很弱,李渊也没给他坐大的机会,在武德二年五月通过颜色革命灭其国[8]。如此一来,李唐的北部和西部疆界都是直接跟游牧民族突厥、吐谷浑接壤,虽然每年都被骚扰抢劫,但暂时不会爆发大规模的国家战争,应该说自家后院是稳定的。

东部疆界,李唐占领着今山西省,隔太行山与河北割据政权(窦建德等)对峙;占领今河南省西部,与洛阳割据政权(王世充等)对峙。其中,在河南和河北之间的黎阳地区(今河南省浚县),还是一块属于李唐的“飞地”——这块地方本来由瓦岗寨李密手下的大将徐世勣(李世勣,即后来的大唐英公)驻守,约在李世民消灭薛秦政权的同时,李密败给王世充,不投奔英公反而西入潼关降唐,结果英公也千里迢迢跑去长安,把黎阳还给旧主李密由他献唐,当时是很著名的一个事件。李渊大肆表彰徐世勣这一忠义行为,赐姓李,封国公,又派他回黎阳去驻守。这个地方相当于打入河北河南两个政权之间的“锲子”,北上可攻窦建德,西进可打王世充,而且还拥有全国性大粮仓之一黎阳仓,重要性自不待多言。

南部疆界,李唐入关不久,就派出李渊四女婿段纶等人[9]成功收服当时全国经济情况最好的蜀地,也就是今成都平原附近地区。不过“巴地”即重庆、湖北西部、河南南部那一带交界的地方依然比较乱,大巴山里的少数民族经常跟汉人“官军”乱打一气,当地的小土豪小军阀则在李唐政权、湖北的萧铣政权、河南的王世充政权几大巨头之间倒来倒去。具体到武德二年上半年,这里实力比较强的一个军阀,以吃人肉为乐的硃粲老哥= =,已经表示向李唐投诚,另一个军阀许绍则是李渊的小学同学,在王世充篡位建郑后,也坚决地倒向了李唐一方,等于是李唐的势力已经有力地延展到了洛阳的南方。

总之,经过李家父子的精心筹划,在武德二年上半年,李唐对洛阳可说是已经渐成包围之势。“只要这个战略大包围圈做好了,洛阳平原自然会象熟透了的桃子一样掉进李唐的包里。”(水支语)然而这个时候,占据今山西省北部的“定杨可汗”刘武周却异军突起,给李唐找了一个大麻烦。

老规矩,欲知李世民踩平刘武周的详细过程,请参阅水支的旧文《定河东》(于是这只鹿其实是来打广告的吧……)。简单来说,河东之战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深刻影响是:

西边还好,北边糜烂,李渊曾一度表示要放弃今山西全省地区,缩回关中固守= =

东边,英公李世勣带给李唐的那块飞地被河北的窦建德一口吞下。李唐不但丧失了包围洛阳的战略要地,还使窦建德快速壮大,基本统一河北南部地区,形成了与王郑、李唐三家鼎立逐鹿天下的局面。

南边,异食癖硃粲吃掉了(字面意思上的吃掉)李唐派去的使者,转投形势见好的王世充,使得李唐势力在洛阳以南地区大受损失,只剩许绍老同学苦苦支撑。大巴山里的少数民族继续猛烈战斗,整个南方形势混乱而危急。

生死关头,正掐架的李渊李世民父子搁置内部争议,达成妥协,由李世民率军北上,去收复作为“王业之基”河东太原地区(即今山西省)。东边……隔着一个洛阳,那块飞地暂时是鞭长莫及了,只好含恨舍弃,而南边……

按照李渊坚持的“非宗室不得典兵”的原则,李唐本来已经派出了李渊的两个堂侄李孝恭、李瑗去南方经营。但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在前往南方增援的部队里,也悄悄地出现了李靖李药师的身影。

铁牛

牛曰:这只鹿填坑时跑题太欢,为使文章主干简明,砍掉了几千字。该小气鹿又舍不得完全扔掉,于是将把这几千字以附注形式在文后进行链接注释……也就是说,第3章正文遥遥无期[URL=][/URL]

关键词(Tags): #李靖#军事#唐代元宝推荐:海天, 通宝推:越夜越有机,Wjwu,响马,苍野,季侯,预备役师的防化,昌意,奥森,龙驹坝,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