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知人和自知 -- 魂与梦

共:💬1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知人和自知

知人和自知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写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是《道德经》中最浅显易懂的篇章之一。但是字面上的浅显易懂不等于内含的深层次意义的显露。这一段中,其实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有“知人之明”的人当然可以算是智者,但是老子偏不肯用“明”来称呼这种人,他只同意称他为智者。在老子的词汇中,“智”和“明”是有区别的。他经常把那些有点小聪明的人称为“智”,譬如第十九章中的“绝圣弃智”、第六十五章的:“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请参看我写的《老子的“愚民”》),在这些场合,他说的“智”明显是指为一己私利服务的小聪明。在他的眼里,只有有了“自知之明”的人,才有称“明”的资格。这儿的“明”,是清明聪慧的代表,也是有自制能力的代表。

要有自知之明可的确要比“知人”难多了,多少风云人物,都能知人善用,也作出了一番事业,可是最终失败了。这失败的原因,很多是因为没有必要的自知之明,说到底,是缺乏“功成身退”的自知之明,因而注定要沦为历史滚滚长流中的失败者。

至于“胜人者”,只是“有力”而已(有些近乎蛮干的意思在内);而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才能称为强者。这战胜自己包括的含义可广了,至少也有克制自己欲望、提高自己修养的意思在内,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知足的人才是真的富有,哪怕他只是个乞丐!因为富不富本来就是个心态问题。心态不正,有了几百万要几千万,有了几千万要几个亿,这样的人,始终有“高目标”要追求,又害怕失却已有的财富,所以他们永远是紧张和焦虑的,也从不肯承认自己是富人。

至于“强行者有志”,那就应该倒过来讲了。实际这话说的是:“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强行’。”所谓“强行”,是指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向环境挑战。这当然不是庸庸碌碌、随遇而安的人所能做到的。

“不失其所者久”,可以解释为:“不丢弃自己的立身之所,就能维持长久不衰败。”其实这和“自知之明”,意思相近,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死而不亡者寿”倒要略微多讲两句。多数解释是:“死后还让别人一直记得,其影响长存的人,可以称之为‘寿’。”

这种解释当然可以,但是我想老子的原意不一定是这样。根据老子的修养和他对“道”的研究,其实他很可能已经明白了修养到一定程度,即使肉体死亡,其灵魂(道家称“元神”)也永远存在,甚至可以达到永生!也许,这才是老子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关键词(Tags): #老子#知人#自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