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不足和有余 -- 魂与梦

共:💬3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不足和有余

不足和有余

老子在第七十七章中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这段话不难理解。老子先用了个假设性的疑问句:天道运行的规律,是不是就和张弓一样?张弓的时候,一拉弦,弓高的一端就下来一些,低的一端便上来一点。这样,这弓就张开了。反映到其他事物,就是有余的要拿出一些(损之),不足的要给他们一些(补之),所以天道运行的规律,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但是人世间不是这样,人世间的做法,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从人类社会的物质在维持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而稍有多余开始,物质的分配问题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为此而争斗、残杀,目的就是为了争取物质分配的相对平衡。而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归根到底,也都可以归结到物质分配这一点上。权势、名望等 社会地位,实际都和分配到的物质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不安定的根本原因。

因此,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的成败,决定了这个社会的盛衰,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兴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着无数血泪教训的现实。

有人说,你是不是要搞绝对平均主义?错了,绝对平均主义早已被证明是没有动力的一潭死水,它是不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老子也早就认识了这一点。你看他用词多么巧妙,他是要你以张弓做例子:不论怎么调节,这弓的两端还是有高低的!不然,那还能成为一张张开的弓吗?

差别是必须的,不然就没有原动力。但是平衡也是必须保持的,不然就会“载水之舟,亦能复舟。”,谈不到任何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了。问题是要掌握好调节这两者的火候。特别要照顾到低的一端的心态。老子在这儿用了最妙的两个词:他说“损有余以‘补’不足,损不足以‘奉’有余。”为什么前者用“补”而后者用“奉”,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对于那些高高在上的“有余者”,“不足者”往往是忍着“剜却心头肉”的痛苦,把仅有的一点财物违心地自愿“奉”上去的。这还不包括那些“有余者”利用权势制定的各项巧取豪夺的制度和规定。而这些,正是“人之道”的真实反映!

哪些“有余者”能做到“损有余而补不足”?回答是“唯有道者”。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肯、敢)这样做。所以老子接下去说:所以圣人做了事并不凭持着功劳而索取(为而不恃),有了成绩也不以此自居(功成而不处),他的目的并不是想显出自己的优越(其不欲见贤)。

只希望这样的领导者多一些,再多一些。

关键词(Tags): #老子#不足#有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