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蓄清排洪”的讨论 -- njyd

共:💬278 🌺732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谢帮忙解释

补充一点,不仅仅是卵石的直径,主要是卵石的量(他对卵石的大小说的不多,主要是讨论卵石的量)。因为根据黄老的计算,三峡地区的卵石年输送量有1亿t,量非常大。而且卵石是层层叠叠的,我觉得这也需要更大的流速才能冲走。

我之所以仍然希望检验黄老的结论,是因为黄老撰写相关文章的时候,认为卵石量测不准,而现在水利界似乎仍然同意这个说法。

黄老认为长江卵石太厚且分层,而实测的方法只是“把一个采集卵石的采样器放到河里,卵石有的滚进去,有的滚不进去,所以测到的往往只是很小一部分”,不能测出整个河道的卵石真正的量,所以“这个问题只能用统计法和相关法为根据的整体运营原理来解释并运算,而不可能用力学分析法为根据的个体分析来计算。”

这里“个体分析法”就是指用上述方法推测,而整体运营法是指通过长江其他水库静态水体下的卵石量来测算长江里卵石的输送量。具体的异同和方法请搜索我的其他帖子。

我在网上看到的文章里,曾经看到官方文章同意黄老的这个说法。刚才google了一下没有找到我以前看到的,只有下面这个,先贴出来:

他的同事、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张仁认为,这个估计过于严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张仁以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组长的身份表示:“情况好于预期。”

张仁对本刊记者说,黄万里生前曾对这一测验结果表示异议,说卵石是测不准的,“把一个采集卵石的采样器放到河里,卵石有的滚进去,有的滚不进去,所以测到的往往只是很小一部分。”

张仁认为,“这一点黄先生是对的,但每年入库卵砾石量远远不会到一亿吨。”

补充一个2010年杂志的一篇论文的摘录

2)悬移质、推移质和床沙之间相互交换问题。该问题涉及床面附近泥沙运动的力学特性。床面附近的泥沙运动层,是推移质泥沙与悬移质泥沙相互转化的过渡区,也是两者与床沙发生交换的地方。挟沙水流中,床面附近泥沙颗粒的运动规律是泥沙运动力学和固液两相流输送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也是迄今未解决的一个难题。床面泥沙运动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河床变形及床沙级配调整问题,床面变形可由沙量守恒来求得,但对床沙级配的变化模拟也存在着很大困难,需要对其交换过程进行抽象、概化,从而提出了床面“混合层”的概念,但“混合层”厚度的选取目前尚不统一,尤其是在老的粗化层遭受水流破坏,新的粗化层形成过程中“混合层”厚度的选取尚无规律可循,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3)推移质输沙问题。关于推移质运动的数学模型,对它的研究和应用水平远不及悬移质泥沙数学模型,原因是:a、推移质输沙率公式难于选取,不同公式计算得到的输沙率有时相差数十倍,甚至百倍,而天然河流往往又缺少推移质输沙率实测资料,这是推移质运动数学模型应用的最大障碍;b、推移质输沙率与流速的高次方成正比,而计算网格或断面间距往往数十米至数百米,相邻网格点流速的差异往往导致输沙率的巨大差别,从而导致剧烈的河床变形,计算中这种失真现象常常导致计算的中断;c、推移质横向运动与环境密不可分,与河床横坡关系也极大,这在水流计算中或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中很难体现。

这也是为什么长江水文局(还是哪个类似的组织不记得了?)在每年公布的泥沙公报中特别注明“公报中的泥沙是指悬移质部分,不包括推移质

如果黄先生关于卵石量测不准是对,而且我目前还没有见到有人对黄先生的“整体运营”统计方法有异议,那么现在媒体报道的“卵砾石量远远不会到一亿吨”又是从何而来?

另外还有一件事佐证。黄先生预测三峡蓄水后,只要有洪水,重庆就会淤积。目前咱们还没有重庆卵石的数据,先不去说它。但今年长江的洪水却把朝天门淹了。当然三峡部门宣称三峡的回水不到重庆,是重庆上游来的水淹掉朝天门的,但有人做了水位测算后认为回水已经到了重庆,而此时三峡的水位还不到设计洪水期运营标高175。这就有可能是重庆到三峡这段水路的淤积高于预计。但究竟是泥沙淤积还是卵石淤积就不知道了。当然,这也只是非官方说法,你也可以归于阴谋论。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我没有提到过吧,就是黄先生认为三峡会拦住长江的泥沙,造成下游水土流失。好像自从三峡蓄水以来,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发生过多次塌岸,原因好像就是长江没有足够的泥沙来加固岸堤了,这证实了黄先生的预言。具体新闻你可以搜索一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