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浅谈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比较 (上) -- 人间树

共:💬169 🌺543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与楼主的分歧用两句话可以说明

楼主的话:如果只把汉字当作意义——营养的载体,那汉字拼音化是势所必然。

我说的话:声音和符号是两种各自独立的意义表达方式。

具体解释就是,关系C是可以也应该独立存在的。

下面回应嘉木兄的质疑。

第一

首先,直观性只是象形文字的一个特性,而非定义。因楼主否定“直观性”这个特点,就推演到其否定了定义,乃至否定了事物本身,我觉得有些跳跃:形意背离并不等于意的消失。

如果主楼只给了象形文字一个特性,我觉得就不那么跳跃了。形意背离并不等于意的消失,完全正确,那么形意背离是怎么等于意的消失的呢?因为楼主给了形与意的关系C一个特性:直观性,回头看看音与意的关系A有特性吗?没有。所以关系A是不好不坏无需或者不容讨论的,而一个有特性的关系C,它的特性是什么意义呢?特性表示了一种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形与意的关系建立有了一个明确的行为方式,这似乎要比关系A要更科学,但是对于一个接受了这一明确的行为方式的人来说,否定了这个行为方式几乎就等于否定了关系C,说“几乎”是因为事实上无法否定关系C,说“几乎”也因为没有几个人会注意到事实。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你在讨论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楼主在讨论关系ABC。

第二,缺陷的2、3、4点在说什么?

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因为楼主给了关系ABC后,又给了三个概念,拼音文字、象形文字、音形(形声)文字,所以我要是只拿象形文字说事就会有人拿形声文字来做掩护。事实上,无论是象形文字还是形声文字其缘起都在关系C,而这也是与拼音文字最根本的区别。你认为缺陷的2、3、4点都是在讨论“直观性完全丧失的象形文字是如何行使文字的功能”,我不这么看。

四 汉字作为音形文字的缺陷

1 隶变使得独体字的直观性完全丧失

2 形旁分类功能的局限

3 语言演变使得语音与字形的直接联系毫不可靠

4 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

楼主是把汉字作为象形与形声的混杂来阐述的,在我看来共同的特点是确立一个普遍性,然后寻找特殊性来否定之。例如2形旁分类功能的局限,这可以看做是对1独体字直观性完全丧失的延伸,针对的是关系C的新情况提出的新问题。思维的陷阱是什么呢?思维的陷阱是所有对关系C的批评都是在参照一个已经先在的无需讨论的关系A进行的,已经有了关系A了,为什么还要节外生枝?意义由关系A到达语言(音),再由关系B到达文字(形),这多么简单明了,可是我们从不见楼主就此种关系的特性有何具体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矛盾进行讨论。

第三

ORZ,我说象形文字有局限性,你就演绎出“象形文字只能象形”。其实,楼主在(下)中缺陷的2、3、4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种局限性了。说到底就是出现了单字其源的直观性和其意的背离,再进一步,其实体现的是来源于具象的文字,其演变跟不上人类思维的抽象发展及认识对象的扩展。

先复习一下我在第一中的解释,然后。“象形文字只能象形”是如何演绎出来的呢?不是从象形文字有局限性演绎出来的,你可以看我在上一贴里的注明。

如此,上面这段文字里就有了象形文字只能象形的演绎(象形文字因为不能摆脱文字和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

这里在多说一句。你说:出现了单字其源的直观性和其意的背离,体现的是来源于具象的文字,其演变跟不上人类思维的抽象发展及认识对象的扩展。我可以反过来理解吗?背离体现了源于具象的文字在伴随人类思维的抽象发展而发展及认识对象的扩展而扩展。这样理解可以吗?

第四,这原本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本因兄的回帖是引入符号体系来反驳楼主关于象形文字的缺陷,所以我的回复才有了你标出的蓝字部分。为了逻辑的完备,我当然可以再补充一句:同理,以其为例也不能说明拼音文字的科学性。但是以墨兄对逻辑的掌握,一定需要我说这样的话才明白否定A并不等于肯定B么?我在给乌贼兄的回复中把我对符号的理解说得很清楚了,符号作为高于表音和表形的存在,其的存在对我们讨论音、形文字的优劣意义不大。

你说符号高于音和形,音是搭形上的车,我带上拼音文字也是顺便而已。这里要说一下你对符号的理解。你有一个区分,表音、表形、表意,表音是以音表意,表形是以形表意,表意呢?你有一个说法,就是用符号直接表意。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符号。你对符号的理解是完全混乱的,当你说:“符号作为高于表音和表形的存在”时,音和形是需要表示的对象,还是表意的方式?如果是表意的方式,你的符号直接表意是以什么方式来表意的?

总结。我没有什么观点和意见,解释学中有文章的原意与读者的先见之间的矛盾,其实文章作者的原意中通常也是有先见的,我就不拿自己的先见来掺和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