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点评版]北非战场之英意演义 -- MacArthur
法属北非海岸线六英里外,皎洁的月光静静地照耀着抛锚停泊的船只。偶尔传来些响声打破夜空的宁静:放登陆艇入水时绞车的吱嘎声;士兵们的低声咒骂声 -- 他们负重60磅,攀援着绳梯爬入登陆艇。很快第一艘登陆艇的螺旋桨开始划破水面,向着海岸线开了过去。
此时乃1942年11月8日半夜1点左右 -- 4天前蒙哥马力刚刚在阿拉曼大败隆美尔。现在在埃及西面很远的海岸线上,又一记重锤敲向北非德军 --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登陆开场了。
盟军动用了107,000名士兵 - 其中3/4是美军,剩下的是英军 - 来完成一项独特而复杂的任务。首先他们必须在900英里长的登陆场上取得9个关键立足点。然后他们要占领法属北非的三个最大港口城市: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和阿尔及尔。而后他们要一路向东推进到突尼斯,在轴心国有所动作之前占领离南欧最近的两个港口城市Tunis和Bizerte。
评:邱吉尔巴不得早日解救他的爱将蒙哥马力,所以强烈要求盟军登陆阿尔及尔,甚至利比亚。罗斯福却担心德国利用西班牙封锁直布罗陀,到时候给盟军地中海部队来个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就惨了。所以美国人提出的登陆目标是卡萨布兰卡。最后一折中,干脆都登了。基本上美国人负责独自解决卡萨布兰卡;美英联合登陆奥兰和阿尔及尔。
这是二次大战中美英首次联合行动,规模惊人地空前,但是开头很顺利。首先,超过500艘美英舰只,从远至缅因的Portlan港(注:卡萨布兰卡登陆部队直接由美国出发)和苏格兰的Loch EWe出发,横渡大西洋而没有受到德国潜艇的骚扰。直到11月7日中午,登陆开始前13个小时的时候,德军才知道敌军正在进行一次大规模集结 -- 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不知道目标是哪里。
因为三个登陆地点之间距离过远 -- 从卡萨布兰卡到奥兰600英里,从奥兰到阿尔及尔250英里 -- 盟军把登陆区划分成西、中、东三区。西军区的登陆目标卡萨布兰卡好办,直接冲着大西洋。但是登陆奥兰和阿尔及尔的部队则必须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
在直布罗陀西班牙方向潜伏的德国间谍早在11月3日就报告目击大规模盟军舰队通过。但是那会儿希特勒的烦心事已经够多的了:不但隆美尔在阿拉曼惨败,德军还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被苏军牢牢按住。元首认为在西地中海出现的敌军舰队不过是一支重兵护卫下驶向马尔它的运输船队。11月7日,当隆美尔撤向利比亚时,希特勒又认为这些盟军船只要入侵利比亚的班加西和的利波里。
英军一系列的佯动似乎证实了希特勒的猜测。中路军和东路军有意驶向马耳他和利比亚。但是到11月7日,在夜幕的掩护下两支舰队悄悄转向南下,到达奥兰和阿尔及尔外海。
火炬战役(Operation Torch) -- 这个名字是邱吉尔起的,最初的名字叫“超级体操明星”战役(Operation Super Gymnast)
--即将拉开帷幕。
士兵们在朦胧的红灯光下调整着视力(评:查了一下,给士兵照红灯的目的是刺激杆体细胞内视紫红质的再合成,以提高视网膜对弱光的敏感性。美军军舰作战室内总是开着红灯可能也是这个原因?),等待着上登陆艇。对于大多数美国兵,这是他们头一次上战场。有些人在嘻嘻哈哈,但是更多的士兵则沉默不语。在奥兰海外的英舰Royal Ulsterman上待命的W.S. Sieg中士狼吞虎咽地吃下一个burger后诙谐地说:“至少死之前吃了点正宗美国食品。” G.K.Elzas中士在用短波收音机听陆军对圣母大学的球赛。西路军指挥巴顿少将此时正在美巡洋舰奥古斯塔号上读一本廉价小说 -- 开罗吊袜带杀手 (Cairo Garter Murder)
其他指挥官则忙着给部下讲话鼓舞士气。东路军指挥C.W.Ryder少将的讲话让部下哭笑不得:“你们中某些人可能不会活着上岸,但是你们将永垂不朽。” 相比之下一个来自Minnesota的步兵上校给他部下的忠告就质朴得多:“(你们要)象斑纹屁股狒狒一样离开(登陆艇),冲向码头,找个掩体,然后拼命打吧。” (light out like stripey-assed baboons up the wharf until you can get some cover - then fight like hell -- 这段话实在难翻,太tmd老农民了,哈哈)
搭乘第一波登陆艇的士兵已经没有时间听讲话了。他们只是静静地听着登陆艇的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冲海岸线方向播送着:“Ne tirez pas. Ne tirez pas. Nous sommes vos amis. Nous sommes Emericains” (不要开火,不要开火,我们是朋友,我们是美国人)忽然间海岸线方向就象打闪电一样亮了起来 -- 法国人的75mm海岸炮开火了。
火炬战役的策划者很明白登陆部队的头一个障碍是法国人而不是德国人。虽然法国在欧洲大陆被击败,但他们仍然牢牢控制着法属北非。殖民地上层对盟军态度分歧很大。有人热切地期望着盟军的到来;有人只希望美军来,而强烈反对任何英军;还有人因为德军在法国的闪电战攻势而吓得认为任何与德国为敌的行动都是愚蠢而没用的。
不管他们个人看法如何,法属北非政府仍然效忠于法国维希政府,而维希政府则效忠于柏林。希特勒有代价地允许法国政府仍掌有北非殖民地:条件是维希政府保证将打退任何盟军对其殖民地的进攻。
火炬战役的策划者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法军的防御决心有多大。因为维希政府与英国不和,所以只有美国人才能向维希政府传达信息。这个任务落在职业外交家Robert D. Murphy身上。Murphy曾任美驻巴黎公使,现在是驻维希政府大使,他在法国的人脉很广。
肩负罗斯福总统的秘密使命,Murphy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北非各地,仔细揣摩各部军政长官们的意思,衡量每一个反维希和反纳粹地下组织能否对盟军有用,对那些希望在战后驱除西方统治的阿拉伯民族党人进行逐个评价看其是否能提供帮助。
Murphy的多项任务之一是在入侵两个月前秘密飞抵伦敦向盟军联合远征军指挥汇报情况。这个美国指挥官那时还不太出名,以至于美国国内有些报纸把他的名字都拼错了:Dwight D. Eisenhower中将。
Murphy回忆说:“从Eisenhower和他手下人问的的问题来看,他们还以为法属北非是个原始国家,丛林深处充满着泥巴小平房。我告诉他们,法属北非其实更类似于加州。我向他们描述了阿尔及尔和卡萨布兰卡的生活优裕之处。Eisenhower于是明智地询问冬天是否需要穿冬装,我说是的,尤其在阿尔及利亚东部高原上。成千上万的美国兵在那个冬天都受益于这个答案。”
对于关键问题:法军将如何对待登陆,Murphy认为会有两种结果:如果法国人感到火炬战役是美国人的行动,因为传统上的法美友谊他们将不太会抵抗;如果他们察觉火炬战役有英国人参与,他们将拼死抵抗。
法国人对于他们的前盟友英国有两件事情怀恨在心:一件是在法国陷落后不久,英国皇家海军在奥兰附近击沉/击伤四艘法国战舰,杀死超过1200名水手;而且英国人还包庇了流亡的“自由法国”政府,他们的首领,Charles de Gaulle将军被其很多同胞认为是卖国者。
其实还有其他两个法国人,如果盟军能赢得他们的支持,将至少很大程度上削弱法军的抵抗:一个是Henri Giraud将军,北非专家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在法军中声誉很高。虽然他逃出德军战俘营后加入维希政府,他却并没有象其他法军高级军官那样向维希政府头目贝当宣誓效忠。
另一个是法国海军五星上将Jean Francois Darlan。他是维希政府总管法属北非一切武装力量的长官。虽然他以前曾经对德国的军事机器表示敬畏,但是最近也向Murphy表示,如果能够得到五十万美军协助,法属北非将拿起武器反对德国。
在登陆开始前16天一场秘密谈判在阿尔及利亚海岸上的一个小渔村里举行 -- 此时某些登陆船队已经启程前往北非了。Eisenhower将军的私人代表M.W.Clark少将率领另外三个美国军官,与热心的美国支持者C.E.Mast少将率领的一帮法国军官进行会谈。Mast少将也代表阿尔及尔法军地面武装指挥官Giraud将军。会谈没有什么成效,只是约定将来会由Giraud将军统领一切北非盟军。因为美国人特意隐瞒了火炬战役的时间和英国人的参与,法国人误认为这场战役至少还得好几个月之后,他们有足够时间慢慢准备。
会议当中发生了一点有意思的小插曲:当地阿拉伯人发现小渔村情况不对,以为有人走私,于是报告警察以图赏金。美国军官们不得不藏到酒窖里,Murphy在楼上装做醉醺醺不省人事的样子。Clark将军也很难堪:在返回隐藏在海边的英国潜艇途中,他把裤子弄丢了!
评:这个Clark后来干了件更难堪的事:是美国第一个在没有打赢的停战书上签字的指挥官 -- 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战役策划者过份强调隐秘,却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Murphy直到行动前第四天才可以向拥护盟军的法国地下组织透露具体行动日期。所以各地法国组织根本无法协同行动以帮助美军。原计划至少20吨轻武器和步话机将由英国潜艇运送给这些法国地下组织,却根本无影无踪。Murphy怀疑英国人根本不相信法国佬能守口如瓶。这些盟军同情者手里只有一些过时老旧的武器,跟维希法国拥护者根本没法比。
评:其实英国人的做法有道理。保密的原则就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等闹到街头的地下帮派分子都知道了,那基本上就等于是人尽皆知,还保个屁秘!
在阿尔及尔,不知疲倦的Murphy在登陆前夜还在做最后一次努力确保双方不要开火。华盛顿给他用外交包裹邮寄来一个小电台。进攻前夜,当他听到BBC电台法语广播:"Allo Robert, Franklin arrive”时,他知道登陆即将开始。Murphy立刻赶到他的好朋友,法军北非地面力量总指挥Alphonse Pierre Juin将军那里。刚被从床上揪起来,睡意朦胧的Juin将军对于登陆的消息非常震惊。虽然他的态度是反纳粹,但他现在最关心的是法国人的生命是否有危险。Murphy建议他命令自己的部队不要抵抗,Juin摇头道,这种命令将被Darlan五星上将否决。
Darlan上将恰好正在阿尔及尔,他从维希政府飞抵阿尔及尔医院看望他的一个因小儿麻痹症住院的儿子。在Murphy的请求下,Juin给Darlan上将挂了电话。在电话里,当Juin将军说明了情况时,Darlan上将勃然大怒:“我早就知道英国人蠢不可及,但我一直希望美国人会聪明点儿。显然你跟英国人一样‘聪明’,才会想出这种天下大乱的主意!” 上将接着声明,登陆战是“不成熟”的,“根本就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Murphy反驳道:“登陆已经开始了。你有责任去安排一下,避免法国人在无谓的抵抗中流血牺牲。”
Darlan将军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不停地吸着烟斗,却拿不定主意。“我已经向贝当先生发过誓,我至少应向他效忠两年。”他说,“我不能违背我的誓言。” Murphy在他身后亦步亦趋,不停地劝告他。最终,Murphy问如果贝当先生下令停止抵抗的话他是否会服从,Darlan将军同意了。并草拟了一封电报发给维希政府。在电报里,上将除了引用Murphy关于时局的说明,还偷偷地加进了自己的话,指出,根据1940年德法停战协定,法国在面临盟军入侵时有责任保卫领土。上将先生企图两边下赌,暗地里衡量登陆美军的战斗力量和意志。
评:所谓上兵伐交。Murphy一番折冲尊俎,口舌之功,胜于几十万大军,功不可没。当然,他的口舌之利也是以美军强大的力量做后盾。Darlan上将对Murphy的原话是:“你要是带一个师来,我要向你开枪;如果你带20个师来,我就拥抱你。”
盟军的作战计划是三个目标将以相同的手法拿下:登陆部队将从目标两侧登陆,然后从后侧包围目标并占领之。奥兰港和阿尔及尔港还派出美军特遣队专门防止法国守军破坏港口设备。这些港口的装卸设备对于日后盟军向东推进而言,比卡萨布兰卡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阿尔及尔方向首先打响,但是对港口的攻击却失败了。英军驱逐舰Malcolm和Broke号共载约600名美军,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来来回回了好几次才找到海港的入口。然后两舰就被探照灯罩住,遭到来自附近高地的炮火不停打击 -- 布置在俯瞰海港高地上的炮兵配备有红外搜索仪和雷达测距机。Malcolm被击成重伤,不得不退出战斗。Broke号成功通过防雷网,到达码头卸下250名步兵。但是她在退出港口的半路遭到法军击中轰击而沉没(评:名字起得不吉利啊,给条船起名叫什么不好偏叫broke)。虽然登陆部队一度占领了码头电站和储油槽,最终还是在猛烈的机枪火力下动弹不得,做了俘虏。
港口后面另一个关键行动也走了样。在两星期前的秘密会谈上Mast将军对Clark保证要配合盟军行动。在他的指挥下,反维希力量占领了警察局和阿尔及尔电台。但是天亮之后美军却迟迟不见踪影。Mast的部队被维希拥护者的火力所压倒。
不过Mast的努力却在城外的法军阵地里产生了成效:登陆基本上没有遇到抵抗;阿尔及尔城西12英里处的Fort Sidi Ferruch没有抵抗就直接投降。在三处代号分别为苹果,啤酒和查理的滩头,盟军士兵、坦克和装甲车越过渔村,越过海滨酒店,穿越橄榄丛林和葡萄园,基本上没有遇到抵抗。
评:其实Mast还逮捕了大批法国高级军官和政府官员 - 这才是真正起作用的。阿尔及尔的法军群龙无首,自然无心作战。
在内陆,阿尔及尔的两个主要机场Maison Blanche和Blida迅速被占领。从光辉号航母上起飞的一队战斗机正在Blida机场上空巡航,领队长机发现地面上有白绢在摇动。他降落到地面,有人送上Blida机场法军指挥官的书面命令:特许盟军飞机在此起降。美军地面部队在英军特种部队的配合下迅速攻克Mainson Blanche机场,两队从直布罗陀来的飓风战斗机马上进驻该机场。该机队从直布罗陀起飞时冒险只带了半程油,虽然他们根本不知道到达时机场是否会在美国人手里。
午后,盟军已经占领了俯瞰阿尔及尔的高地。在Darlan将军的批准下,Juin将军正在安排停火协议。11月8日下午7点,登陆开始后不到20小时,盟军进入阿尔及尔接管城市。
奥兰地区法军则顽抗了很长一段时间。法国人对于英国盟友在奥兰海外击沉法国战舰记忆犹新。当地指挥官Robert Boissau将军命令部队坚决打击入侵者。
行动的突然性并没有达到。当中路军正在往下放登陆艇准备部队时,一小队法国运输船队正好经过此地。当登陆部队接近奥兰港时,全城已经响起了警报,并完成灯火管制。两艘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快艇Walney号和Hartland号 -- 按租借法案借给英国但仍挂着美国旗 -- 正要靠岸放下登陆部队和防破坏队,突然遭到炮火夹击。不但港口上方的岸防炮连向他们射击,港内的驱逐舰甚至潜艇都在向他们猛烈轰击。Walney号迅速向左倾斜燃起熊熊大火。甲板上尸籍累累,幸存者根本没法去拿消防龙头灭火。她最终翻倒沉没。Hartland号失去动力,燃起大火,漂向港口。艇长眼睛被弹片打瞎,只好下令弃船。两船上600多人死了一半多,剩下的全部成了俘虏。
当盟军试图占领奥兰南边的两个机场La Senia和Tafaraoui时,不幸的事件也发生了。向内陆推进的部队按计划将和由英国Cornwall机场飞抵的伞兵部队汇合。但是大雾和风暴打乱了39架飞机的队形。7架半途返航,12架飞机把伞兵空投在离目标地域一天行程以外的地方;剩下的20架油料不多,倒是降落在战斗地域,不过有四架降落得太近直接被法军捉了俘虏。
美军最终不得不一路苦战,在步兵和装甲部队的配合下,终于攻克奥兰。中路军指挥官L.R.Fredendall中将在11月10日午后接到法军的投降书。此时第一波登陆部队已经上岸48小时了。
虽然法军顽强抵抗,不少盟军部队仍然立刻察觉当面的防御并非无懈可击。美军游骑兵部队在奥兰附近试图攻占Fort du Nord。当他们正象山羊一样攀爬一处悬崖峭壁时,他们很惊奇地发现防守的法军外籍兵团并不开枪还击。在游骑兵部队指挥官W.O.Darby上校同意下,守军仅作象征性抵抗 -- 冲天上打了一排枪后,就高举双手从工事中走出。在奥兰港外海水里挣扎的美军士兵一面躲避着两边防御工事里猛烈的法国机枪火力,一面惊奇地注视着另外一些法国人划着小艇冒着枪林弹雨抢救落水美军。
类似的混乱场景在所有入侵地段都发生过。“法国人的复杂感情很有意思。” 一个美军战地记者写到。有些法军英勇战死,同时另一些法军和平民却很友好地和美军打招呼。前往攻占阿尔及尔附近的Caxine灯塔的美军部队被一个餐馆老板拦住,死活要先跟他们干上一杯香槟酒。在卡萨布兰卡附近,一船美国兵被法国驱逐舰的炮火掀到海里。一群当地人把他们从海里捞上来,还给他们披上自己的衣服。
但是卡萨布兰卡强大的法国海军力量却不肯轻易就范。港中最强大的当属35,000吨级的战列舰Jean Bart。当法国陷落时她尚在比斯开湾建造中。后来她被派往北非,以防被英国或德国方面捕获。虽然尚未完工不能离开锚地,她的4门15寸炮却可以使用。入侵当天,她向西路军火力掩护舰只开火。她被战列舰Massachusetts号击中八次,然后又挨了几颗炸弹,终于动弹不得。
同时在烟幕的掩护下,七艘法国驱逐舰和八艘携带鱼雷的潜艇在巡洋舰Primauguet带领下溜出卡萨布兰卡港 -- 他们企图袭击正在附近Fedala港往下卸登陆艇的运输舰。在摩洛哥的三个登陆点中,Fedala港离卡萨布兰卡最近,只有14英里。法国驱逐舰刚刚逼近,就被掩护舰队火力打退。他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企图攻击船队,最后在奥古斯塔号巡洋舰为首的掩护舰队反击下,除一艘逃脱外,其余要么被击沉要么座底。
评:法国海军可真惨。自二战开战以来,先是国家迅速沦亡,海军还没出港就英雄无用武之地;然后在北非不明不白遭到昔日盟友皇家海军的袭击;然后在火炬战役中英勇不屈了一把,还是螳臂当车,扮演为虎作伥的角色。法国海军唯一一个悲壮的亮点就是在德军占领法国南部时本土舰队自沉土伦军港,避免了落入纳粹手中,也算是牺牲得重于泰山吧。
这次Fedala海战法国海军战死500余人,其中包括有些躺在Primauguet号甲板上的重伤员遭到被炮火惊动的暴猪攻击而死。
评:巡洋舰上养着活猪,被炮火一震,受了惊吓。军舰上地方小,猪头们给圈得心烦意乱,一旦出圈就搞暴动,攻击人类。可怜受伤的法国海员,死亡证书都拿不出手来... 话说回来,现代军舰上不储备罐头食品而养猪,也就法国佬干得出来 -- 贪吃好吃...
巴顿将军作为这次海战的目击者,在当天日记里写道:“所有美军舰只都在一边开火一边高速做Z形运动。” 当法舰出现时,巴顿正打算去Fadala滩头;一艘小艇载着将军的所有装备正等着他上船 -- 包括他那著名的象牙柄手枪。奥古斯塔号尾炮开火时炮口冲击波把尚在艇架上摇晃的小船炸得粉碎 -- 幸亏有人及时把他的手枪给捞了上来。
评:名将都有自己的标志,巴顿的镶着珍珠的象牙柄左轮手枪,蒙哥马力的黑色坦克军帽,隆美尔顶在脑袋上耀武扬威的缴获的风镜,麦克阿瑟的玉米芯烟斗...
当11月9日早晨巴顿登上Fadala滩头时,他没法乐观。情况非常混乱。火炬战役的策划者对于这种大规模登陆战缺乏经验,忽视了很多细节。从运输舰上往下卸货时,机动车辆居然被靠后排;卸下的货物堆积在滩头沙滩上却无法向前运输。应该头一波冲上海滩负责疏导交通的的工兵部队却困在登陆舰上迟迟没有下来。两栖拖拉机在这关节又出了机械故障,无法动弹 -- 本来指望它们能把滩涂上的登陆艇重新拖下海。
类似问题在阿尔及尔和奥兰都发生过,但是巴顿有两个特殊情况:一个是大西洋不停涌上来的巨大海浪,使卸载计划根本不可能按时完成;另一个是西路军覆盖的地域太广阔了 -- 从卡萨布兰卡西南125英里处的一个小深水港Safi直到东北75英里处的Mehdia,绵延200英里。
评:恐怕问题的关键在于:西战区全部由美国人控制,而东中战区有英国人。大英帝国以海军立国,打登陆战打了上百年,驾轻就熟,先下什么再下什么,登陆规划注意事项恐怕早在军校里就背得滚瓜烂熟。美国人打如此大规模的登陆战还是头一遭,手忙脚乱是不可避免的。
当巴顿走上沙滩时,他还目睹了另外一件让他烦心的事情:他自己是个斗士,因此当他看到手下在法军飞机掠过时乱做一团而恼怒万分。很多美国人头一次上战场,只顾手忙脚乱地挖单兵坑而不顾卸载物资。巴顿本人缺乏耐心而由言语粗俗,他在士兵中间边走边怒骂不已;他亲自走到齐腰深的水中指挥登陆艇靠岸;他把士兵从散兵坑中揪了出来,对任何胆敢下蹲隐蔽的人猛踢不已。
巴顿还亟需通讯设备以便和他其余部队保持联系。11月10日,他所指望的笨重的SC-299电台只上岸了一部。译码机被送到离通讯部队很远的地方;至关重要的讯号设备还在船上,压在堆积如山的物资下面。就象巴顿传记作者后来写的那样,“美国陆军最吵的将领一度说不出话来。”
评:类似的混乱在一年以后的塔拉瓦环礁登陆战又重演。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两栖运输车居然送上来大量的帐篷和酒!美军滩头指挥后来大名鼎鼎的的肖普上校指挥推土机把用不着的物资全推到海里,给枪支弹药倒出了地方。
巴顿在11月10日倒是收到Eisenhower的一封电报:“唯一剩下的核桃在你手里,赶快把它敲碎。” 阿尔及尔和奥兰已经停火了。在摩洛哥登陆带两头的目标,Safi和Lyautey港也已被拿下。卡萨布兰卡仍然在支撑着。巴顿在没有同下面指挥官们商量的情况下,认为只有一场大规模海军炮击和空中轰炸才会让卡萨布兰卡的守军屈服。
11月11日凌晨6:48am,巴顿的信号官Elton F. Hammond上校听到他的步话机响了起来,里面传来巴顿断断续续的声音:“取消轰炸。” 法军在美军攻击开始前几分钟停止了抵抗。“这可真悬,”巴顿后来在给妻子信中写到,“轰炸机已经到了目标上空,战列舰也进入战位... 这些天是我一生中最难熬的几天。”
当日晚些时候 -- 本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也是巴顿57岁生日 -- 法国在摩洛哥海陆空力量总指挥来到Fadala巴顿的指挥部。他向美军英勇战斗表达了敬意,宣读了停战条款,然后自己又加了一条:希望美军军官们能和他一起干杯庆祝法国属地的解放。
当天法军突然放弃抵抗事出有因:当天凌晨Darlan上将签发了停战令,被传达到法军北非各级作战部队。命令应该是以贝当元帅的名义签发的,但是维希政权已经无足轻重了 -- 11月10日半夜,10个德国师和6个意大利师一拥而上,占领了法国全境。
评:11月初德军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就已经在准备执行占领法国南部的“阿提拉”计划。希特勒早已不信任维希法国。火炬战役只是给了德军一个很好的借口而已。
作为对Darlan的奖赏,他被指派为法属北非的行政长官。Giraud将军则统领所有法军部队。在英国和美国,人们走上街头,示威抗议所谓的“Darlan协议” 批评家们猛烈攻击这个前纳粹合作者。罗斯福总统不得不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以一句巴尔干谚语来回答人们的指责:“我的孩子,危急之时你可以和魔鬼一起走,直到过桥以后。”
有讽刺意味的是,当1942年底Darlan被他的同胞刺杀身亡后,对他的批评变成一场大辩论。尽管他和盟军合作了很短一段时间,却已经帮了他们很大的忙:盟军缺乏既懂法语又懂阿拉伯语的军官,也没有足够兵力看管整个地区;他们做不到既管理整个北非又进军突尼斯。Darlan带来20,000名法军加入盟军行列。
评:Darlan在盟军到来之后继续任用亲纳粹分子,镇压自由法国运动。最终被戴高乐分子刺杀身亡 -- 不过戴高乐据说并不知情。
登陆战的胜利鼓舞了盟军。现在他们认为两个星期就可以攻占阿尔及尔以冬450英里的突尼斯城。他们知道速度是关键。从11月底直到次年三月,突尼斯北部将会因为冬雨而变成一片泥沼,寸步难行。气候还不是唯一的麻烦:Tunis和Bizerte必须在轴心国以优势兵力打过来之前赶快攻克。
轴心国已经开始积蓄力量。长期以来,希特勒对于地中海战区漠不关心,令隆美尔痛苦万分。现在元首忽然发现,如果盟军进占Tunis和Bizerte,不但将两面包围隆美尔的部队,而且因为这两个港口在直布罗陀以东离欧洲最近,可以成为盟军攻击希特勒柔弱腹部的最佳跳板。
11月9日,当盟军还在苦战以夺取奥兰和阿尔及尔时,轴心军前锋,第24 Stuka轰炸机大队和第27 Messershmitt战斗机大队就已进驻突尼斯的El Aouina机场。很多飞机陆续进驻突尼斯。德军地面部队也经由海空两路,以每天750人的速度陆续进驻。月底援军已达15,000人。当隆美尔率军从利比亚长途跋涉退至突尼斯边境时,他痛苦地发现突尼斯的部队本来是答应派给他的增援部队。
盟军开始只计划派数千人前去攻打突尼斯。Eisenhower后来解释到:“当时仍然很害怕德军会派空军从西班牙Pyrenees袭击我们后方。”西路军和中路军须保护后方,所以攻打突尼斯的重任就落在新成立的英国第一军的肩上。第一军由东路军的美英装甲部队和步兵组成。军长是苏格兰人Kenneth Anderson中将。
第一军在11月10日晚经由陆路、海运和空运离开阿尔及尔,迅速向西挺进。照Anderson的计划,他的部队将向东依次占领阿尔及利亚的港口城市:Bougie, Djidjelli, Philippeville和Bone。然后向内陆推进到突尼斯边境小镇Setif和Constantine。至11月16日他们已经到达突尼斯城西南80英里的铁路起始站Souk el Arba。
Anderson根本就不喜欢这个进入突尼斯的计划。当这个任务被指派给他时,他曾高声抗议自己到底是个将军还是个“彻底的疯子”。现在他的预言被一一证实。他本指望后勤补给依靠铁路运输,后来才发现有些地段铁轨是英制,有的是米制,货车不能通行。车头和枕木也老旧不堪,不敷重任。而且也没有能够运送坦克的平板车。
地形更是令人沮丧。突尼斯全国基本上都是山地,除了在Tunis和Bizerte城附近有点平原。对于喜欢观景的人而言,突尼斯可真是好风光:红色的岩石峭壁矗立在弯弯曲曲的河道和峡谷两岸;稀稀拉拉的软木树丛,还有些葡萄园散布在秋天的红叶丛中。但是从军事角度而言,这种地形意味着部队和坦克都得挤在峡谷口,依次行军;高高的山头可以使敌人从很远的地方就看到他们;防守方可以轻易地把迫击炮藏在树丛中。
但是Anderson的部队一度不受干扰地继续前行。他的对手,Walther Nehring将军选择集中退守Tunis和Bizerte两地,扩大了两地的防御圈。(评:这个Nehring难怪最后被撤换,实在太被动了。这么好的地形不加以利用,敌人只有几千人,他却抢先摆了个挨打的姿势。)11月25日,Nehring接到报告说盟军坦克离突尼斯城只有9英里。报告并不准确,实际上发生的是战争中相当离奇的一幕:坦克打飞机。
在一次对Tebourba德军守备部队的攻击中,美军坦克营指挥官John K. Waters中尉 -- 巴顿的女婿 -- 派出他的一个坦克连前出侦察敌情。坦克翻越山岭后发现一个新建机场,Djedeida野战机场。德国人防守很松懈,坦克C连决定捞一把。17辆坦克冲上跑道,击毁了20架飞机,然后消失到夜色中。
评:类似战斗在苏德战场上也发生过。在波列伏伊小说《真正的人》中有很生动的描述 -- 苏军坦克发现一炮一炮地打飞机还是太慢,有胆量的德国飞行员已经开始滑跑,干脆用炮塔撞机尾,沿着停机线一口气撞过去...
Walters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第二天,他的坦克营刚占领Chuigui村附近的山口两旁坡地,整个田野就开始爆炸起来。从北面约一英里外的一处起重吊车附近射来密集炮火 -- 13辆德国Panzer IV现身。刚开始美国人以为是伐倒的圆木,其实是Panzer IV的加长75mm炮。
在这场二次大战中德美首次装甲交锋中,美国人意识到他们的M3坦克虽然速度快,操作方便,却根本不是德国坦克的对手。一个年轻的二级准尉眼睁睁地看着他的37mm炮弹从Panzer IV 50mm厚的装甲上弹开。德国坦克步步进逼,从150码逼近到75码,这期间Daubin准尉徒然地向它打了18炮。在30码的距离上,德国坦克一炮打穿M3的正面,杀死驾驶员。Daubin被爆炸从炮塔里抛出,当卫生兵把他从战场拖开时仍然因为脑震荡而昏昏沉沉。
战斗结束时,六辆M3被摧毁。美国人倾尽全力也只是把六辆Panzer IV打得暂时动不了 -- 美国坦克炮根本击穿不了德国坦克,他们只好全力轰击德国坦克的发动机舱门和履带。
美国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辆Panzer IV可以彻底摧毁一辆M3,而一辆M3顶多只能让Panzer IV动不了,但仍能战斗。其他美军坦克营装备的是重型General Lee坦克,但是在后续战斗中也被证明根本不是对手。美国人需要更强劲的坦克来扭转突尼斯的局势。
评:根据上下文来看,Walters的坦克营可能装备的可能是M3 Stuart轻型坦克。重型General Lee坦克即是英国人所说的格兰特坦克。老美以不到13吨的小不点去跟26吨重的Panzer IV斗,这可真是小狗撞大卡车,勇气可嘉。
11月2日,Anderson将军向总部告急:他的部队兵力下降,通讯不畅,物资储备告罄,盟军空军的掩护远远敌不过无情的德国空军,后者现在依托近在咫尺的Tunis机场可以不断地打击盟军。Eisenhower将军同意其撤退。
两天后,德军也停下来等待一位新指挥官。希特勒亲自指定Jurgen von Arnim上将前来接替Nehring。Arnim上将在苏德战场上指挥一个军团。
盟军的整休因为恶劣的天气而延长至圣诞节前几天。英国第6坦克师将负责主攻,其他部队沿Medjerda河占领山坡上一系列要点掩护他们的左翼。有一个两英里长800英尺高的山头至关重要:当地阿拉伯人称之为Djebel Ahmera,盟军标注为Longstop山。谁能控制Longstop山谁就能控制整个河谷,直达Tunis城。
在12月22日夜,W.S.Stewart-Brown中校的第2营穿越湿润的水草地,到达Longstop山脚下。士兵们攀援着小树和灌木往上爬。突然间闪烁的曳光弹从山头上打了下来。很快英国人和德国人就在山石嶙峋的山坡上肉搏,撕扯踢打。10点左右,德国人退了下去,第2营驻扎下来。
12月23日凌晨,他们被美国第18步兵师第1营替换下来,跋涉12英里回到营地。下午5点,英军又开了回去 -- 美国人正陷入困境。盟军不知道的是,Longstop山有两个山头,在美国人占据的山头远方,德国人占据着另一个山头,比美国人还要高800英尺。德军居高临下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又把美国人赶到山脚。
英军第2营赶到之时,大雨滂沱。泥浆无情地把士兵的军靴生生拔下。泥浆如此深以至于所有车辆都开不到Longstop山脚一英里以内。每一颗手榴弹,每一发子弹,都是由人力扛上去的。
盟军在山脚下被德军迫击炮压得抬不起头。他们奋战至圣诞夜终于攻克Longstop山主峰。圣诞节上午10点,在牺牲了356个美军和178名英军后,盟军被命令撤退。Longstop山重新落入德国人手中。兴高采烈的德国人把它重命名为“圣诞山”。
盟军的撤退是由Eisenhower亲自批准的。在此前一天,他亲自视察了战场之后,认为当地的气候地形都不利于盟军继续行动。后来他回忆到,有一件事情直接促成了他认定冬季进军突尼斯是不可能的:“在公路外30英尺的冬季麦田里,一辆摩托车深陷泥浆。4个小伙子企图把它弄出来。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他们只是使自己在泥浆中陷得更深。最终四个人放弃努力 -- 他们努力的结果就是摩托更深地陷入泥浆。
评:德军在苏联战场上已经领教了泥浆的威力,现在该美军体验一下了。
Eisenhower现在亲眼看到如果坦克部队要强行推进的话将会怎样。当天晚上,在souk el Khemis的一处田庄里,他召集他的指挥官,宣布一个苦涩的决定:推迟突尼斯战役。盟军没能迅速攻下Tunis城。下面的日子里盟军将不得不面临一个漫长的,好几个月的过程,慢慢积累弹药物资。
评:火炬战役三个目标:在北非夺取立足点,占领三个港口都完成了,最后一个攻占突尼斯和比塞大港却没能实现。从战略上讲,这个目标有些过于强求。盟军能在北非取得法国的合作,站稳脚跟已经相当不容易。大规模登陆战后部队不加休整直接开出去远征上百英里袭击敌人占有先手的目标,无论如何都是相当冒险 -- 这个目标怀疑是首相大人强加进去的,有很强烈的邱吉尔式冒险色彩。
虽然有美军加入,盟军空前强大,但是还没有强大到能一阵冲杀就击败德国人的程度 -- 何况美国坦克还不如德国坦克,更何况美国大兵还在学习打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是不是当时盟军的制空权掌握得也不太稳固呀,感觉远达不到 配合配合 字18 2005-01-20 21:16:44
一军二帅,必败无疑 思考得人 字0 2005-01-20 05:51:56
隆美尔的撤退其实也有因为阿尼姆调走了军队而手头兵力不足的原因 某人 字0 2005-01-20 02:21:49
北非战场之火炬战役
🙂吉罗Giraud到了儿也没斗过戴高乐de Gaulle 海天 字119 2005-01-15 16:20:48
😁如果来个关公战秦琼 一直在看 字109 2005-01-15 08:53:34
😄这俩地位肯定不同,一个价值在于活着一个价值死后才能体现出来。 配合配合 字56 2005-01-15 15:53:30
看来法国佬真是和英国不对付,多年的恩怨了。 配合配合 字88 2005-01-15 0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