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武器设计漫谈日本民族精神 -- 下山斯内普

共:💬107 🌺49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从武器设计漫谈日本民族精神

今天是国庆长假,就说一说最近的一个想法,本人不是专业军迷,纯粹借着今天好天气说说书。

讨论日本的民族精神的著作很多,目前比较公认的一点是日本人及其善于改良,很多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东西被日本人玩到炉火纯青,比如汽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汽车牌子有丰田,本田,斯巴鲁,三菱,日产;笔记本有thinkpad(IBM的日本团队制造),东芝,富士通,索尼等,手机有夏普,索爱(索爱看不到一点原来爱立信的影子了),东芝。

这些牌子就像是日本的名片一般,鉴证这日本的技术改良能力。

回到二战,讨论日本的轻重武器。

比如友坂三十八式步枪(三八大盖),从射速上,穿透力上都没有问题,但是穿透力太强了中远距离对人体造成小创口,而且一般子弹直接穿体而过,不会留在体内翻滚,造成贯穿伤,贯穿伤又是比较好治的,所以对国军和美军造成的死亡战斗减员就打折扣。

还有南部十四式手枪(王八壳子),经常会臭弹卡壳,导致后期很多日本军官玉碎时心情郁闷,很不情愿的用刀剖腹自杀了。尤其是后期日本军品质量下降,很多军刀开锋不认真,你想,用这么一把钝刀剖腹得多疼啊,可见日军的惨烈。

太平洋战场上还有一个比较让日军郁闷的枪,大正十一年式机枪。这个在自动武器贫乏的日本军中还是一个宝贝。依旧是作战指标正常,射击时需要不断用供油器刷油不是设计问题,但是我觉得构件变复杂了,当然,这是因为此枪的设计借鉴与法国人的设计,在太平洋战场上,三支M1半自动步枪的火力就可以压制大正十一年式,而美军的一个步兵班还有汤姆森冲锋枪,火箭筒什么的呢,可见日本士兵之郁闷。

在武器占优势的情况下,美国只用少部分的人力物资就把日本人收拾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支持苏联和小胡子死磕上面去了。

可以说,相比二战其他主要交战国,日本的武器设计可以说是很粗糙的,当然,中国除外。各位也别急着说零式和大和,凤翔这些武器。日本手里没几个真宝贝敢这么狂?但是最基础的步枪,班组火力做得非常粗糙,还有搞笑的铁皮小坦克,基本上就跟欧洲主流的军队不是一个档次的。

一方面,这个是由于岛国资源贫乏而导致的设计趋势,尽可能的省料;另一方面,我觉得更是由于日本善于改良所顺带的一个副作用,那就是过度重视数据指标了,反而忽视了易用性和实际操作的手感。从辩证法说,矛盾是相互依存,互为一体的。

改良之所以叫改良,在于不是原创,在于有一个原创的东西作为对比,要对比就得有主要技术参数,这样,精力自然而然就在主要技术参数的提高上去了。一般来说没什么问题,但是过度重视数据的提高,会让设计逐步走向一种取巧的路径,数据导向产生的后果,所有的指标数据都在提高,各个部件提升程度却不一样,导致提升缺乏主次,造成一种性能上的混乱无序感,各个性能直接互相打架,却没有一个主导的设计的中心思想来把握全局,纵然性能很好,但有设计的漫无目的之感。

我估计二战的日本的那些武器就是在重视改良的思路里面设计轻武器,手头上肯定有各国武器的参考,然后说这个性能要达到什么水平,那个性能要达到什么水平。然后全力做出一把枪来,主要技术指完成了超英赶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国争光的任务。然后就转入制造,却忽视了武器设计的最初目的不是超英赶美,而是最大化的杀伤敌人。这些导致了日本轻武器设计的一系列悲剧,3-15那天靖国神社里面要哭声一片。

过度重视数据赶超害死人啊。

有同学要说了,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刚刚起步的国家,模仿设计,重视改良本来是很正常的。没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正常的,在日本,碰上这群特别有改良精神的人,结果就将改良设计的劣势发挥出来了。这种多度重视性能数据上的改良造成了整体系统性能的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因为改良也需要资源,而这种以数据改良为导向的设计理念,必定导致各个数码面相互争夺资源,导致了整体发展不均衡。

从轻武器拓展到日本的海陆军之争,海军和陆军都在互相争夺资源,本来是军队的一个整体,却变成了两个数据面,一个说北上的好处,一个说南下的好处,互不相让,不服从整体,直接导致日本人有限的资源过渡分散,反而没什么力量。所以说日本的失败是注定了,没有稳定的战略,必败无疑。

同样,在日本陆军内部,也是各个系统自以为是,不服从整体利益。日本陆军有“下克上”的传统,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前,日本政府,甚至军部都不知道,九一八事变是石原莞尔自己搞的,七七事变是其他人模仿石原莞尔搞的,石原莞尔去都劝不住。本来日本陆军在松沪会战后还不想进攻南京,结果发现三个师团自己直接向南京开去了。松井石根是指挥官,发现不对劲就赶紧过去镇场子。后来发生大屠杀,松井石根作为直接负责人成了甲级战犯。但是根据日军一贯“下克上”的作风,尤其是这三个师团都是以军纪败坏著称,应该是中下级军官搞起来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日军的滔天罪行是无疑的!也是中华儿女永不能忘的!

日军里面还有一个第四师团,也是出了名的磨洋工,无论是什么指挥官,无论在哪个战场,都是处在观望状态,无论是诺门坎还是在东南亚,每场战役都是姗姗来迟,每场战役都是基本毫发无伤,为什么,因为一到战场上,就全“病倒”了,哈哈。

就个人的军事素质而言,日军还是相当可以的,中国军队在整体训练上还差一大截,在大砍刀流行之前(删除),拼刺刀是拼不过日本人的。但是日军要和现代化程度高的美军作战,刺刀刚刚装上,美军地空一体的火力就来了(删除)。日军个人素质高啊,但是群殴的能力和美国人还是差一大截。这不单是武器制造的事情,以小见大,也是民族精神的事情。日本可以在一个细节改得很完美,但在整体性能把握上水平不高。可见日本有做加法的技术,却缺少做减法的智慧。这个真是民族精神上的事情。

顺便谈谈中国,其实只要看看武器,就明白,中国无愧于世界山寨之王的江湖地位。几把有名的枪,比如汉阳造,原型是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中正式是德国毛瑟M1924式商用步枪授权生产版

这两种枪比较有名,产量也比较大,支持了中国的抗日和解放事业。和日本人的不同,相比于日本的数据提升,由于工艺粗糙,这两把枪在中国性能直线下降,面对日本人的友坂三十八式很没有优势。可见中国的工艺能力真的很粗糙,如果说日本是外表精良,系统粗糙,那么中国就是外表粗糙,内在粗糙。

所以山寨手机在中国发展起来一点也不奇怪,但是乐观得看,汉阳造再次也使得中国进入了热兵器时代。山寨机再水能大卖特卖,提升了手机普及率。而且,因为细节和整体都做得粗糙,反而整体性能心中有数。从这点看中国的整体把握能力强于日本,这个也是大气的表现。

中国的零配件工艺也在慢慢上来,山寨机也要进步,总体而言,凭着中国的大气和聪明劲,超越日本是很轻松的事,中国人的精神气在亚洲没有对手!

国庆快乐!

蓝字部分是根据 观望者,砖家, 马克沁,lpf,侧翼 的帖子改过的。

说一下我对武器性能的权重,我最重视的是可靠性,射击多少子弹无故障,维护简单,其次是精度,再次才是火力。

如果说日本陆军的假想敌是苏俄,武器追求的是远距离杀伤的话,我觉得大概是和我的看重的权重不一样,大概这也是我觉得日陆军武器不好用的一个原因。

——————————————————————————————

[MOVE]华丽丽的分割线[/MOVE]

这几天受益良多,知道了文章的主要问题和论证方向,主要要攻克的关键点

我的材料基本储备不够,多谢各位神仙了,“打架”之余,小鬼学到东西了,呵呵。

我选取的材料偏重于老战士的回忆录这些材料(军事杂志,wiki上的),毕竟使用过的人有发言权嘛。

一方面数据我还没弄懂,另一方面,数据和实战性能是两回事,M-16刚上战场时还没AK顺手。

制式武器设计是大事,但也不就是没有疏漏,这些疏漏和当时的技术手段,设计思潮,敌人状况,作战方式,地理气候条件,自身士兵的特点都有关系。

搞清楚这些是个大工程,这样讨论武器的设计才比较中肯。凡是皆有利弊,武器设计也有当时扬长避短的考虑和需求。怎么扬,怎么抑,有讲究。

这个题目很宏大,不是我目前的精力能够搞清楚的,纯粹就是抛砖引玉。

根据各位“砖家”的留言来看,我所说的几种武器还是有一些争议,毕竟这个很难把握,就像日本手榴弹的那个磕一下再引爆的设计。

可以先作对比分析

好的

1 可以配合掷弹筒来使用,日军训练的不错,弥补了手榴弹和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隙。

2 相当于一个双保险,更安全

坏的

1 磕一下确实是需要时间和熟练度的,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会降低效率

2 这样就不能做暗雷了,

中国的使用者对于其威力和轻便性感到满意,而日本的使用者也会嫌磕一下麻烦。哈哈,这也是一个tradeoff,经济学上的两难选择。

留言中有说枪弹通用化的说法,日本也是这方面的先驱,其实手榴弹何尝不是呢,日本人硬是还要用来配合掷弹筒使用,这样的话。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日本资源贫乏留下的设计痕迹。

日本设计师就是用零部件通用化来节约原材料,我就想起日本汽车搞这个也是先驱啊。哈哈。

设计的东西归根到底也是人在做啊,文化的东西在现实因素下酒显出自己的痕迹了。

关键词(Tags): #日本#武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