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技术帖 】力透纸背.响榻本. 临和摹 -- 史文恭

共:💬5 🌺1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技术帖 】力透纸背.响榻本. 临和摹

之前的帖子俺曾经谈过,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对书法的理解和对书法的实践有相当的线性关系.下面的帖子就是一个技术帖,俺也不知道同学们熟不熟悉,也不知道能否把话题给大家说清楚,先胡乱侃一下吧,呵呵,

先说一下CN93450兄的说法,

cn93450:哈哈,说一道听途说的观点

这个说法其实是有道理的,为啥捏,因为其中说的现象就是书法里非常讲究的中锋运笔的结果.所谓的中锋运笔,就是指在书写时,毛笔应该垂直于纸面,因之,作为锥形毛笔的笔锋,应该在笔画的中线.所以,就形成上面贴中所说的“力透笔尖 ”的效果了.

实际上,中锋行笔是书法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笔法,有些字体,如篆书,甚至要求百分之百的中锋行笔,不这样,笔画就会不匀称,因为墨水在不是中锋行笔的情况下,会造成笔画左右两边分布的不均匀.

再如说到“力透纸背”,这个也是一个基本要求,----当然,这也有一个物质基础,即毛笔书法用的纸,都是有渲染性的纸,兄弟俺以前练字,虽然没有奢侈到用宣纸,但至少也要用毛边纸.因为这种纸,才会让书法学习者领会到如何控制墨色,如何在毛笔上沾上适量的墨水,同时,渲染性强的宣纸会在行笔时,造成轻微的阻塞.(因为墨汁不断被吸收) ,而这是能增加毛笔字的效果的.----书法行笔的一个诀窍,相传是东汉蔡邕大师的心得,就是“疾涩”,疾,就是快.行笔快,使得整幅书法字与字之间容易把握相关性,(比如,行书,草书里的牵丝.) ,但是行笔快的时候,就会有笔画轻浮的弱点,所以要求同时要“涩”,也就是行笔时,要有不断克服阻碍的力量感,这样墨迹才会深刻,笔画才会有力量.

所以,书法家们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力透纸背”的,尤其是篆隶,楷书等行笔节奏慢的,更是明显.一个是因为纸的渲染,另一个,就是因为不如此,笔画就不够鲜明,不够有力.

这里也顺便说说另一个传说,即有些故事里说,书法水平高的人,写字的时候,即使有人偷偷从背后靠近,想突然从他手里抽掉笔都是很难的.---这种故事,也是有依据的.因为我国的书法,在执笔上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指实掌虚”,原因在于,书法其实就是书写者通过手臂运动创造美的过程.----而很明显,通过五根手指来控制笔的运动,要比通过一个腕关节来控制笔的运动要困难得多.----所以,历来的运笔都是强调一个“运腕”.而为了使得腕关节在书法创作时有足够的空间,通常除了非常小的字体以外,都是要求悬腕书写的.---甚至,在大的书体写作时,还要求悬肘. -----而同样的道理,在尽量解放腕关节的同时,书写者必须使得五根手指紧紧合力于毛笔之上,否则,加入手指和腕同时控制毛笔的运动,笔法就乱了.---所以,对于书法家而言,他们执笔时必然是五指齐力.握笔也非常紧的.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坐言起行兄的问题, 坐言起行:有一些不解之处。

这里面涉及到书法里面的两个术语,即“临”和“摹”.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临摹这个词,但实际上,这个词说的是两种书法技术.所谓“临”,就是看着原作,自己写, “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历来的说法是, “摹”可以学会古人的结构,而“临”则能学到古人的精神.----原因是, “临”的时候,可以看到古人书法的全局,而“摹”的时候,则是一个字,一个字来的,所以能学到结构.---对于初学者而言,想要提升书法水平的捷径就是“摹”,看起来笨,实际上是最快的.而到了一定水平后, “临”就非常重要了.尤其是对行书,草书的学习.

以上,是从学习书法的角度看“临”和“摹”的.但实际上,对于“摹”,在古代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目的,即复制真迹.这种“摹”法,要求就非常高了,比如现在流传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实际不是真迹,而是唐代李世民命令冯承素制作的摹本.但是冯承素的这个摹本是“摹”里面最高等级的.----江湖传说的响榻本,这种摹本是要求摹写者在黑暗的屋子,使原作对准灯窗等明亮处,上覆透明或半透明纸,透过上覆之纸,可以看到后边原帖上的字迹。然后用笔着墨描划,所获新字,即为榻本.------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古代的一种复制技术吧.(当然,这种技术要求摹写者对原作书法的行笔有一定了解.因此对摹写者本人的水平要求也是很高的.)

而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这些初唐名家的“摹本”,实际上是"临写本,"因为这些牛人本人就是书法宗师辈人物,所以是不屑于用摹写的做法学习王羲之的.因此,无论是上面哪一位写的兰亭序,都是和原作有所差别的.

最后,在说说<韭花帖>的原作和摹写本的区别.很明显的,伪作作为摹本,在字迹的大小和结构上和真迹是很像了.但问题是,在作伪者书写时,毕竟由于一方面要小心不要损坏原作,另一方面又做贼心虚,因此他在书写时就显得非常不自然和胆怯.看看下面几个字的对比就知道了,

比如原作的“羞”字,横笔是很自然的有节奏的书写,起笔稍重,然后提起,横勒.而摹本的横笔就完全是为了完成笔画.又如原作和左撇非常有力,而摹本明显要软弱的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看“秋”字的对比:原作的火字旁的竖撇角度下,而且比左边禾字旁的竖要长,并且最后还有一个有力的回钩,而摹本的火字旁的竖撇完全没有原作的力度,比左边禾字旁的竖要短得多,因此使得整个字的重心失衡,所以我们仅仅肉眼看去,就觉得摹本的右捺比原作要“轻浮”的多,其实不是捺的错,而是竖撇的错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后,顺便说一下,要伪造一份书法真迹是非常非常难的事儿,几乎和伪造纸币差不多难度了.因为不仅是原作的字迹要模仿,还有历代观阅者的题跋要模仿,还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历代收藏家的印章要模刻.要知道,像项子京这种变态的收藏家,几乎很多真迹上都有他的印章,所以伪造<韭花帖>的作者如果他伪造的项子京的印章和别的书法真迹的印章对不上,也会马上露馅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是要认同这位作伪者的苦心的.—呵呵,

关键词(Tags): #乱侃书法通宝推:牛铃,红金龙,烟雨一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